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之浅见

2020-11-16 06:55单卫静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6期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能力重要性

单卫静

摘 要:小学数学的学习是需要超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做支撑的,这早已成为数学老师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数学语言具有一定的严谨性、逻辑性,以符号形式展现的数学语言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来说,数学阅读有些时候比语文阅读还要费神。许多小学生或是因为认知结构未达到一定水平,或是阅读量太少等原因,他们数学阅读的能力非常差,很难通过理解题意来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对数学概念认识与辨别更是模糊不清。那么针对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应该具备怎样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又该采取怎样的培养策略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阅读能力;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学生不断阅读并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到底是什么?理论上说阅读能力超越了单纯理解文章内容的层次,是指将文章传达的内容进行分析、应用、批判的同时,掌握文章整体含义的能力。

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具备的阅读能力

(一)语言文字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语言文字的阅读与理解对分析数学问题来说极其重要,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可以通过某个重要的词语或句子很快领悟解题思路并理出解题方法。例如:9比6大多少?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比较三个不同问题的异同:(1)9比6大多少?(2)6比9小多少?(3)6和9相差多少?像这样,让学生学会通过寻找并锁定“谁比谁大”“谁比谁小”“相差多少”等关键词来理解,这是比较两个事物或两个数的大小的最便捷的方法,虽然它有多种不同的提问方式,但是问题的主旨只有一个,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当然也是一致的,都是用减法去解答,即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9-6=3。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通常会引导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数学问题时要用笔圈出有用的关键词,实际上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渐提高对数学问题中语言的阅读能力。相信经过日久天长的不断练习,学生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解题习惯,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二)数学符号的阅读能力

在数学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数学符号比数字出现得晚,但是社会飞速发展,科技发展飞速,符号的发展与应用早已出现在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就拿手机、计算器、计算机的使用等来说,人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数字符号的使用了。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常遇到的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等,这些都是在数学学习中最普通、应用频率最高的数学符号。数学中的符号语言不仅仅是符号,还是人的大脑对符号最直接的感知,学生必须了解其本质,把握其核心意义。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利用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和用途,去理解或解释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数学中的语言符号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除此之外,数学中的符号还可以指代某些事物,如,长方形的周长公式:(a+b)×2中,字母a可以表示长方形的宽,字母b可以用来表示长方形的长,也就是说英文字母可以在数学中作为一种语言符号,这里的两个字母都表示了长度。这些可以用于计算的数学符号,小学生必须认识、理解,并能灵活地运用到常规运算中,达到轻松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三)数学图示的阅读能力

数学中的图示实际上是一种能把数学问题中的语言文字可视化了的表达工具。它的出现和使用,為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语言与思维的强有力支撑。能顺利读懂数学中的各种图示,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提取数学问题中有用信息的能力。例如:看图列式计算中的图示就是由线段、大括号、问号等符号组合成的数学问题,学生必须首先读懂图示,明确条件与问题,才能厘清思路解决问题。比如,同样有大括号和问号,这一道题是求几个数的和;另一道题就是已知其中一个数和两个数的和,求另一个数。不同的图示,问题也是不同的,就需要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除此以外,在解决和、差、倍问题的时候,图示还可以作为一种解题时的思考辅助方式,帮助学生直接观察各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特别适用于从基础题型到进阶题型的延续上。例如:甲、乙两班一共有150本科普书,甲班是乙班的4倍,那么这两个班各有多少本科普书?这是一道典型的和、倍问题,倍数关系的应用题要导入份数的概念,假设乙班为1份,则甲班就是4份,一份就画一个方块来表示,4份就画出4块同样的方块。用大括号表示两者的和,并标上150本。如下图示:

观察图示中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150本对应的就是(1份+4份)5份。那么就可以算出1份的数量(乙班科普书的数量)了。通过图示,学生可以对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一目了然,找到了突破口,思考解题势必事半功倍。

(四)数学表格的阅读能力

数学中的很多问题以及统计知识都是用表格、图标等形式表达出来的,表格更容易让人一目了然地搞清楚相关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容易清晰呈现问题中的相关情境。这就势必要求学生还要具备读懂表格的能力。例如三年级数学中有这样一道题:

下面是一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运行时刻表

这列火车从北京到南京要行使( )小时()分,在南京停车( )分钟,到达上海的时间是下午( )时

( )分。

这样以表格形式呈现的问题,没有叙述完整详细的语言,却也言简意赅。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只要通过仔细阅读表格,厘清之间的数量关系,解题也就水到渠成了,此时能否读懂表格就尤为重要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总之,学生若想学好数学就不能进行无准备之战,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教师更应当意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具体培养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课堂上必须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就所要教学的内容提出有预设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而带着问题会让学生更主动、更自然地进入阅读状态。教师要有效利用数学教材中的阅读资源,引导学生自觉有目的地深入阅读,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坚持日积月累,培养阅读习惯

所谓习惯成自然,习惯是指经常接触某种新情况而逐渐适应。

首先,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有所思的习惯。小学低段的数学教材,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孩子身临其境于童话般的世界而乐此不疲。但是很多学生只是兴奋于画面情境,却很少去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书编童话,思索有哪些数学问题,需要怎样的解题方法。随着学生的识字量增多,老师可以提炼重要的信息并设置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再通过阅读数学书寻找答案。如,在教学“认识厘米”一课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1)数学课本有多长?(2)标准的测量工具是什么?(3)1厘米到底有多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阅读课本最终找到了答案。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了基础。

其次,要培养学生耐心读题的习惯。低段的学生独立性不够,当看到字数较多的题目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耐下心来多读几遍问题,直到明白题意后再尝试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课堂上教师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读题,让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并适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获取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自主解决问题。长期坚持如此的阅读训练,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三)有效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笔者尝试过以下方法。

方法一:“圈关键词”,数学中每个概念、符号、图示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数学文字的一字不同、符号的细微区别,它们的意思可能就会大相径庭。如“减少了几倍”与“减少到几倍”,“+”与“-”,等等。因此,学生要找准关键词,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如:教学“升与毫升”一课后,有一道这样的题,“将1250毫升的可乐全部倒入容量是200毫升的纸杯中,至少需要( )个这样的纸杯?”刚开始学生的答案有6个或7个。经过小组的讨论后圈出关键词“全部”,学生明确了“全部”说明了即使有哪怕一点点剩余,也是需要再用一个杯子的,因此答案只能确定为7个。这举手之劳的一圈、一画、一勾等习惯性动作成为学生的解题习惯后,问题似乎都有了突破口。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要求学生在日常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找关键词、标记关键词。

方法二:“新旧迁移”,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新知旧知联系起来,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有些学生面对灵活多变的数学问题时,会百思不得其解。教师要做有心之人,将易混易错却又相似的问题整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推敲,在真正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理出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有一道这样的题“每支钢笔8元,乐乐带了20元钱买了一支,还剩下幾元?很多学生立刻列式计算如下:“20÷8=2(支)……4(元)”这时我并没有立刻给予评价,而是及时又补充了一道“钢笔每支8元,乐乐拿了20元钱能买几支,还剩下几元?”通过阅读,学生恍然大悟。通过比较两道题的异同,学生才明白仔细阅读题目的重要性。

总之,只有充分重视阅读教学,才能为学生进行自主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太少、认知水平较低等局限,数学教师要采用恰当有效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给予一定的指导,教学中把阅读当作一种教学活动,不断渗入,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提供坚定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李艳琴,宋乃庆.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教育学报,2016,12,(4):23-28.

[2]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J].数学通报,1999.

猜你喜欢
低年级阅读能力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