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摘 要:以小学美术国画教育实践思考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小学美术教育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小学美术国画教育现状,包括美术课程问题、国画教学意义,其次从鼓励学生欣赏国画,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法,寻找国画内在韵味、强调示范教学,提高学生创造力、发挥“玩”的作用,强化学生绘画水平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小学美术国画教育实践有效思考,进一步增强小学美术课程中国画教育的效率與质量,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美术;国画教育;实践思考
国画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笔墨纸砚充当国画的关键载体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韵味,也是艺术创新和情感升华的最佳沃土。小学生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要提升其艺术感,以免和传统文化出现断代现象。美术学科是学生情操培养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调整小学生愉快的身心,还可以作用在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上。结合小学美术课程上国画教育的实际情况,依旧表现出不足之处,基于此怎样在美术课程上实践国画教育,值得美术教师深入思考与研究,以下为笔者对此给出的分析与建议。
一、小学美术国画教育现状
1.美术课程问题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美术课程,强调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淡化学生创新潜能的挖掘,长时间以来,教学以临摹与技法为主开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学模式与教学核心目标产生偏差,不利于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小学阶段的教育关键点便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传统模式下的美术课程教学难以达到此种目标。相对僵硬的教学模式,起到相反的教学成效,打消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而美术课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美术课程教学要进行一系列的改善与优化[1]。国画教育的开展不足以两个方面为主,首先是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即便国画具备较长的历史进程,然而诸多人都不会关注国画的欣赏,导致小学时期的美术教学中,国画没有被广泛利用,影响因素便是学生缺少学习的热情,这些学生感觉到国画相当枯燥,没有运用价值,且美术课程没有设计考试内容。难以引起学生对国画的重视,制约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的体现;其次是教师教学手段不够新颖,国画与其他类型的画表现出构造的差异,其他类型画不管是材料选取还是颜色选取都是多样的,但是国画与此相反,而国画笔法展现出灵活性,教师教学手段不够新颖,难以充分的展现国画教育灵活度,不利于小学美术国画教育的有效进展。
2.国画教学意义
国画为绘画的内涵与精髓,汇聚中华传统民族的性情与智慧,涉及水墨画、白描画和工笔画等,中国画把诗书画集结在一体,凸显民族文化的精髓。从古代开始,文人墨客都把自身的情感融合在绘画创作中,国画不仅记载着民族文化,教授学生绘画的技巧,还调动着学生创造性,不仅仅是单一的临摹,还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能力的机会,促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给作品提供无限的创意。学生在具体创作期间不只是会吸取国画技法,还感悟怎样把创新思想转变成现实[2]。小学时期的美术课程和其他课程不同,更加强调实践与创作,学生在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动手实践与创新力提升的黄金时期。国画教学可以突破传统美术教育的局限性,训练学生大脑与手,学生深入了解国画组成结构、颜色配置与笔墨内涵,并且多样化的内容促使学生创新空间得以延伸。加之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全面发展,确保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引进国画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另外,国画教学对学生绘画才能的激发,以及营造良好美术学习气氛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不管是民族文化的宣传还是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国画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小学美术国画教育实践有效思考
1.鼓励学生欣赏国画,激发学习兴趣
欣赏国画成为国画教育的一个重点环节,以欣赏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加小学生对国画与民族文化的感知与热爱。并且国画欣赏还可以致力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总会淡化画面细节布设,把画面设计得过小或者过大[3]。主要因素是其没有深入地了解画作,因此教师要增强对学生教学引导,通过名画的欣赏与观察,给学生渗透细节设计理念,引进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述。以国画《虾》欣赏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和虾相关的图片,促使学生熟知虾的具体生活习惯,掌握虾动物的结构,对学生循循诱之,介绍国画用墨的技巧,初步增加学生对笔墨操纵流程的掌握。接下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设计画面,绘画特色性的虾,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升华学生审美境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借助欣赏课程对学生艺术修养进行培养,充分引进历史优秀绘画,延伸学生美术知识空间,全面发展小学生艺术修养与创造能力,自然而然地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2.丰富教学方法,寻找国画内在韵味
小学时期的美术课程上,国画以儿童水墨为主,学生总是临摹与创设多种形象,之后使用毛笔将内容展现在宣纸上。国画凭借基础笔墨特征与多样化的形象,有助于小学生系统化掌握绘画要点[4],包括动物、植物和建筑等,内容丰富多样,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创作灵感。国画笔墨多种多样,怎样教授学生展现笔墨中饱含的文化精神,可以通过教书进行示范。墨色交融形成水墨淋漓的精神境界,学生在此受到思想的熏染,了解国画基础技能,完成一举两得的教学目标。美术教师还应该善于找到学生闪光点,尤其建立在问题的挖掘上,对学生进行鼓励与支持,建立学生美术学习的信心。在此期间,引进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学生,综合学生生活成长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线条为主形成图形,激发小学生积极训练的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给学生明确水和墨的调整方式,展现水墨画涉及的晕染效果,帮助学生增加国画的点线面知识储备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5]。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尽量留给学生更多自由探索的时间,树立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对于国画的某一个特征与操作要点,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不断的支持与鼓励,提高学生对国画课程活动的参与程度,推动新课程改革发展。
3.强调示范教学,提高学生创造力
美术教师示范职能的发挥对国画教育的进展也产生了促进作用,国画技法繁琐多样,饱含深厚的文化韵味,学生以掌握文化精髓为目标,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示范职能。教师在宣纸上进行泼墨与甩色演示,按照点色与吹色等技法,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国画起始学习阶段,教师不需过于干预绘画内容,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对技法的感悟上。在学生基本了解技法之后,尤其是握笔的姿势,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藤蔓植物的绘画,包括葡萄、丝瓜与黄瓜,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想象力。在此期间,学生联想到丝瓜,教师渗透丝瓜的藤蔓结构,这样学生会将其想象为虫子或者小蛇,更好地调动学生绘画技巧[6]。除此之外,教师要思考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不可一味地强调学生绘画创新,这样会扼杀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且增强学生对画面布局的掌握,强调画面层次性的彰显以及景物之间的结合,凸显线条变化与笔墨浓淡特点,不管是花鸟鱼虫还是山水人物,都要体现学生在课堂上占据的主体地位,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4.发挥“玩”的作用,强化学生绘画水平
传统美术教育枯燥乏味,比较单一,在学生学习国画上这种方法不适合,所以教师可以适当抓住学生的天性,通过此种特征带领学生“玩”,将“玩”贯穿在国画教育环节中。借助浓墨画创作声色线条,之后引进淡墨与水点,凭借水的张力与宣纸的特殊性,将画赋予美好的纹理。接下来引导学生自主创作[7],对水量以及点墨时间进行分析,由此强化学生对国画创作手法与技法的了解。为了巩固学生绘画水平,可以关联到学生的生活,比如鼓励学生将之前记录的点滴进行配画设计,或者通过节日训练学生绘画能力,在母亲节或者父亲节时,带领学生以画信的模式制作母亲节与父亲节礼物,彰显美术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展览活动,合理添加课外绘画内容,在不断感受与技艺交流中提升学生美术综合技能。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中引进国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教师要带领学生挖掘国画内容中的文化精髓,升华学生情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且采取科学的措施适当丰富教学内容,包括美术课程问题、国画教学意义,从鼓励学生欣赏国画,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法,寻找国画内在韵味、强调示范教学,提高学生创造力,发挥“玩”的作用,强化学生绘画水平等,扩展学生国画的学习视野,不断提高国画教育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周佳音.趣味韵味滋味: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之“三味”[J].华夏教师,2017(12):78-79.
[2]宋林薇.浅议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材整体观的重要性[J].新课程(下),2017(8):12-13.
[3]王月.与学生一起“看见”:国画写生校本课程教学感悟[J].小学教学参考,2018(21).
[4]龔丹燕.与国画结缘,让课堂生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国画教学浅谈[J].学苑教育,2019(5).
[5]荀洋.小学国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J].情感读本,2017(27):6.
[6]杨云飞.新时期小学美术写意花鸟画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11-14.
[7]郑巧灵.基于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的分析[J].新课程(中),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