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絮 张敏怡 林欣
摘要:在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政策背景下,职教硕士专业学生更需要不断提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与教学论”为例,针对互联网+翻转课堂的特点和职教硕士的培养目标设计调查问卷,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设计全方位及时的评价修正机制、以学生为中心、相似课程间资源共享、搭建交叉学科的课程一评价一体化平台、运行智慧课堂和智慧学习工场等建议,为更好地提高互联网+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学习效果;实施效果;互联网+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粤澳资历架构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CJD19CJY06);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林素絮,女,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理论;张敏怡,女,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林欣(通讯作者),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 2020) 02-0094-07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翻轉课堂的定义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不同领域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以下简称“职教硕士”)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的特点,在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背景下,职教专硕的学生需要不断提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互联网+翻转课堂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课后能对课堂上留下的疑惑在线上寻求帮忙,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把对课堂的疑惑翻转过来,不是教师帮忙解决问题,而是学生自主先把问题解决了。翻转课堂的实施不仅使职教专硕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学校内提前实践翻转课堂的技能,为未来向中职教师职业方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中国知网的数据分析显示,学界对于翻转课堂研究的热情逐年增加,而且把翻转课堂和现代教学工具相结合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对自主学习、微课视频、MOOC、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互联网+、翻转教学评价效果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对象主要是本科生阶段开设的课程,专门针对硕士生阶段开设课程的研究比较少。另外,虽然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效果有了实证方面的研究,评价的角度也划分得更加清晰和具体,但是对翻转课堂的评价还是没有具体到基于学生和教师这两个维度对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阶段分别作出评价。
“课程与教学论”是职教硕士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以职教硕士的“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为例,在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阶段分别设置了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双向评价维度,这样的全方位评价,使得评价体系更加周全和细致,可以更加稳定和客观地评价出每节课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更大限度地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互联网+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进行修正。
二、数据来源及问卷设计
针对互联网+翻转课堂的特点和职教硕士学生的特点,问卷设置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修正四部分,涵盖了互联网+翻转课堂实施的整个程序(见图1);其中,除了基本信息4题外,题型包括有单选题10题(量表题)、多选题3题、简答题2题三种类型共15题。设置多选题的目的是想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最有吸引力的内容、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以及理想的翻转课堂模式的认识;简答题是想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反思和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单选题10题(量表题)进行了标码“1-10”,问题确定后用SPSS 19.0对所做问卷内容进行了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得知,翻转课堂实施效果调查问卷的题目设置较好,对部分题目进行调整后开始问卷派发工作。
以职教硕士上过“课程与教学论”的114位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学生被调查的意愿,在实施翻转课堂后随机抽取了9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共收回了86份问卷,其中,1份无效,85份有效,有效回收率达到94.44%。
三、翻转课堂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
对翻转课堂的效果分析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分析三个阶段,分别就收集回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课前准备效果
针对课前准备的特点,问卷设置包括:“概念了解程度”“作为学生,您认为翻转课堂前与传统课堂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情况…‘作为学生,翻转课堂前与传统课堂前学生学习花费时间程度的比较”“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前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比较”这四个问题。根据调查显示,73.25%的学生对概念有所了解,16.47%的学生对概念不是很了解;82.35%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比传统课堂更加能提高学习兴趣;50.59%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比传统课堂比较省时,32.94%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比传统课堂课比较费时;76.47%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比传统课堂课前知识掌握程度较高,14.12%的学生认为无差别,表示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一样。从大的趋势来看,从兴趣提高方面和知识掌握程度来说,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也有几乎三分之一的学生感觉翻转课堂比传统课堂更加费时,因此,我们对“翻转课堂比传统课堂花费时间程度的比较”和“翻转课堂比传统课堂节省时间程度的比较”做进一步的交叉分析(见表1)。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27名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课前学习比较费时,从比较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来说,选择翻转课堂的概率还是比较大,所以,翻转课堂课前准备资料学习效果总体较好,但还有少部分学生觉得效果不佳。
(二)课中实施效果分析
针对实施翻转课堂的特点,问卷设置包括:“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喜欢程度”等问题。根据调查显示,77.64%的学生愿意参加课堂的讨论和实验,18.82%的学生认为参不参加都行;82.35%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比传统课堂的学习积极性较高,15.29%的学生认为两者无差别;84.70%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比传统课堂在课中的学习效果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基本完成教师的任务,12.94%的学生认为两者无差别;77.64%的学生喜欢课堂中实施翻转的模式,18.82%的学生认为两者无差别。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总体较好,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高,翻转课堂模式受到大部分学生的欢迎。但是值得关注的是,10%~ 20%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他们的课堂积极性不高,认为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实施效果没什么差别。
为了找出较深层次的问题,对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还设置了三道开放性多选题。根据分析显示:翻转课堂对学生吸引力最大的内容部分占比较高、居于前三的分别是教学环境为68.24%,教学工具使用为64.71%,教学内容设计为47.06%;学生视角下翻转课堂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中占比较高、居于前三的分别是创新、个性的教学方法为75.29%,完备的教学硬件设施为70.59%,新颖的教学内容为65.88%;学生理想的翻转课堂模式的样子中占比较高、居于前三的分别是较多的沟通交流的机会为80%,较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为74.12%,轻松的课堂氛围为72.94%。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翻转课堂的实施,学生不仅能注重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还能注重翻转课堂的显性环境(教学硬件设备)和隐形环境(氛围)的设置;学生们喜欢翻转课堂的方面是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翻转课堂所特有的,如教学环境设计、创新,个性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内容,较多的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等等,所以更进一步地说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然而,为什么小部分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实施效果没什么差别呢?究其原因,结合实际开展翻转课堂的环境条件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本次实施翻转课堂的人数过多,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小部分学生就会形成被动的状态。人数越多,对教师的課堂引导能力和控制能力要求就会越高。如果教师不能有效控制课堂的纪律和理顺课程流程,会导致课堂教学混乱,对于知识承接性较强的学科来说,会产生连环效应,时间长了,在降低课堂效率的同时,会导致整门课程的授课实效也随之降低。第二,本次在实施翻转课堂时,没有相适应的教学硬件设备作支撑。
(三)课后反馈分析
问卷设置一项单选题和两项开放性的问答题,其中包括:其他学科实行翻转课堂的愿意程度、此次翻转课堂需要改进的地方、此次翻转课堂的心得体会共三个问题。根据调查显示,87.06%的学生愿意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其他学科,认为都可以的和不是很愿意的各占5.88%;通过对“翻转课堂需要改进的地方”的词频分析,排在前三的是“时间”“课堂”“学生”;通过对“翻转课堂的心得体会”的词频分析,排在前三的是“课堂”“学生”“积极性”。通过对“翻转课堂需要改进的地方”关键词词频进行定位,找到问卷具体的语句,经过总结可以得出:第一,教师课前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针对课前准备的不足,需要更合理地规划时间;第二,由于课堂设备(扩音器)声音太小和受课堂座位限制,教师听不清学生的回答,以至于无法评价和交流;第三,翻转课堂不适合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多会造成课堂混乱。把课后问卷分析结果与课前课中分析结果相对比,可以得知:学生在课前需要花大量学习时间和教学设备的问题尤为需要重视,因此迫切需要改进。
通过对“翻转课堂的心得体会”关键词词频进行定位,找到问卷具体的语句,经过总结可以得出:第一,翻转课堂实现了学生的多方面参与,课堂交流互动多,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形式;第二,课前预习很重要,课程实施过程的把握很重要,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要求高;第三,创新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后问卷分析结果与课前课中分析结果相对比,可以得知:翻转课堂的实施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应用能力。总体来说,从实践和数据分析证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好评。
四、结论与启示
(一)完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修正机制,使评价更加客观和及时
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学者们日益提倡对应试教育进行改革,努力改变唯“考试分数”的局面。翻转课程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急需建立与之对应的考核评价制度。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完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增加翻转课堂下对教师和学生的二维三阶段评价,增加对课程评价的内容,可以使评价变得更加具体和客观,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翻转课堂的评价修正机制对于学生的学习或者教师的教学,甚至是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此,我们针对翻转课堂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全方位、及时的评价修正机制(见图2)。该修正机制包括三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课中实施阶段、课后巩固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在学生维度中,学生自身对课前学习资料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促使学生保持虚心学习的良好心态。同时,教师评价学生能使学生实时明白自己在学习中能力不足的方面,以便于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得到提高。在教师维度中,教师通过学生对教师评价的优点和不足的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使得教师在课中实施阶段和课后实施阶段进行修正,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学生评价教师中,可以提高学生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认同感,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把不足反馈给教师。
2.课中实施阶段。在学生维度中,学生可以对课中的自我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弄明白自己在课堂上还没有扎实掌握的知识,以便在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修补和提高。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情况,以便在下一堂课中警示自己,加强同教师在课堂上的交流,从而改变不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师维度中,教师让学生对本课堂流程和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以便下次在上课时提高警觉,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改正。同时,教师自己和学生都进行评价,教师在听取学生意见后,在下次课堂教学中也进行相应修正。
3.课后巩固阶段。在学生维度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完成的效果和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价,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可以在下一次翻转课堂的学习中进行加强和应用。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利于对学生这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并且能鼓励学生把学习中好的方面继续用在下一堂课中,实现了课堂效果的延续。在教师维度中,可以加强教师对自己的阶段成果情况的了解,把预期的教学成果和实际的教学成果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去改变不足,争取在下一次课程实施前找到解决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了解自己在课后实践布置中的优点和不足,对于学生们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应该在后期的学习中加强应用;对于学生们不感兴趣的实践方式应该及时摒弃或加以修改。
(二)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学生积极性
翻转课堂应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习者为中心”,这样可以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主体的地位。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中,分别从三阶段去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真正根据学生的需求去实施翻转课堂,把学生的兴趣点和课堂的系统知识相结合,丰富课堂的内容,也增加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同学对新的学习模式不适应,不喜欢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而习惯于教师在传统课堂中对知识的系统教学,这样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其实,翻转课堂不仅是从课内翻转到课外,学习时间也是一种翻转。学生花一定的时间在课前学习,教师再在课上对学生所学进行巩固和动手实践,课后作业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总的时间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有了较大的提高。如果学生们习惯于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这对未来开发创新的学习模式和对其普及将会带来很大的阻力,所以,教师在平时授课时多设置有趣的课堂实践,让学生们感受到翻转课堂的趣味性,他们也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需要意识到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三)相似课程间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为学生们准备课前学习资料时,即使是借助学习平台,每次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备课效率影响教师的备课积极性,备课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或者学生怎么样才能确保找到与课堂相关的信息呢?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与中职学校、企业共同合作搭建交叉学科的课程一评价一体化平台来实现。学校创立创新课程学习组团队,团队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和学生组成,共同探讨所遇到的问题,根据课程特点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共同编排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材料,在网站内提供给学生们整个学期课程的信息,并且定期安排教师结合生活和社会相关热点去更新课程以外的内容,实现资源的共享、循环利用和有效提高课程影响的延续性;这样也可以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精准性,而且实现不同课程的教师共同合作,学生和教师共同合作,有效减少教师课前材料的准备时间和学生对课前资料的学习时间。
(四)利用智慧课堂和智慧学习工场,搭建交叉学科的课程一评价一体化平台
可以搭建交叉学科的课程一评价一体化平台,运行智慧课堂和智慧学习工场,实现线上线下的搭配。线下课堂空间和硬件设备的设计安排应跟上教学模式发展的脚步,试运行后不断修正并普及。为促进创新课堂的开发和实践,建设智慧课堂,改传统的课堂形式为圆桌形式,课堂容纳人数可以根据课程和会议要求设置,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设备设置主会场和分会场,两个会场同时进行,辅助人员会根据参与人数相应匹配,而同组人员的交流不再是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讨论,而是利用石墨文档实时记录自己的观点,还可以看到同伴的观点,可以每时每刻有多种思维的碰撞。教学环境(课前课中课后)设计、创新与个性的教學方法、新颖的教学内容、较多的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等等.可以使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另外,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已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智慧学习工场创新实验,与我们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也有校区设计实验。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智慧学习工场,通过智慧学习工场运行,更加充分和广泛地实现教育、人才、科技、产业和信息等要素聚集、融合、互生、共享,以创新实践引领教学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怡,武小鹏.基于AHP-模糊矩阵的翻转课堂综合评价系统设计[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 (5):19-26.
[2]谭雯婷.基于MOOCs的翻转式大学英语语言技能课堂模式探索[J]高教探索,2019 (8):84-87.
[3]王汇,熊峰.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叭职教论坛,2016 (23):11-14.
[4]赖惠民.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特征及发展现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 (29):45-48.
[5]田爱丽.翻转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研究——以科学课和项目设计的翻转课堂为例叭教育研究发展,2015 (20):39-43.
[6]罗莎,胡世清.翻转课堂环境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研究——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9(5):54-64.
[7] ANNA F,BROW N.Innovations in Flipping the LanguageClassroom[MI. Singapore: Springer, 2018.
[8]柳春艳,李丹,张宝仁,等.SPOC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和元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9 (1):82-91.
[9]刘红燕.构建有效的学习型课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2):11-14.
[责任编辑 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