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肖 魏银立
摘 要: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发展和社会分层及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富二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现象成为当前社会的新常态。该群体的产生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传统宗法观念、现行政治经济制度与社会舆论渲染助推等历史发展合力作用的结果。“富二代”大学生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业已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此,应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增进家校合作、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增强共识教育等方面采取系列应对策略。
关键词:“富二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
所谓“富二代”,即改革开放后首批致富的“富一代”民营企业家子女群体家境富裕优渥的社会现象。该群体之所以产生,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传统宗法观念、现行政治经济制度与社会舆论渲染助推等合力作用的结果。学界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作为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分层产物的“富二代”大学生群体良莠不齐。该群体中既有许多成员具备较高思想道德素养,同时,也有部分成员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伴随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迅猛发展而涌入高校的“富二代”大学生们,无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的一个特殊群体。对“富二代”大学生现象展开深入研究,是应对社会分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诸多影响的重要途径。
一、“富二代”大学生的界定与成因
“富二代”大学生的概念,因“富二代”狭义与广义的不同内涵而分为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与历史文化传统等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促使“富二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与形成。
(一)“富二代”大学生的概念界定
1.狭义的“富二代”大学生概念。学界普遍认为,“富二代”概念源自2007年12月播出的一期《鲁豫有约》中。认同“富二代”乃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且继承过亿资产的富家子女这一群体。该定义将“富二代”群体界定为改革开放以来“一般继承过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的“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子女”。[1]基于上述概念,“富二代”大学生即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并且一般继承过亿家财的民营企业家家庭的大学生群体。
2.广义的“富二代”大学生概念。就其广义而言,“富二代”大学生不但包括民营企业家的子女,而且包括因灰色收入、隐性收入与腐败收入以及畸高收入而富裕起来的官员子女,乃至涵盖各种类型社会强势群体家庭中的子女。出身上述经济条件特别优越家庭的大学生,亦属“富二代”大学生概念的应有之义。就“富二代”大学生父母的职业类型、巨额财产的具体数额而言,广义“富二代”大学生的定义均未明确加以限定。除民营企业家这一“富一代”之外,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新兴行业中涌现出的拥有巨额财富的富翁也包括其内。该定义对“富二代”大学生的年龄也未作明确限定,从“80后”、“90后”到“00后”,均可凭借其家庭出身而成为“富二代”大学生。较之狭义的“富二代”大学生概念而言,上述广义“富二代”大学生概念则更为合理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本文所涉及的“富二代”大学生即为其广义概念。
(二)“富二代”大学生群体的形成原因
1.当代社会急剧转型分层奠定了其社会根源与基础。作为一个有其特定含意的社会学用语,社会转型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亦即“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2]社会转型催生的社会巨变,涵盖社会的形态、体制及其结构等诸多领域的转变。社会结构转型即社会阶层分化亦即社会分层,则是其主要表征。有学者认为,究其实质,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即对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在对资源获取机会及其结果方面,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差异迥然,从而使不同社会成员“重新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3]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深化,我国的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变,社会阶层分化趋势明显。社会各阶层因受历史与现实、地理等客观因素和个体自身能力差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其在获取、占有社会资源等方面的能力与机会迥异。由于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有利政策且善于利用其优势资源,头脑灵活且敢闯敢拼,部分社会群体因其积累了丰厚财富而跻身“先富”群体,成为世人瞩目的新社会阶层——“富一代”。这是“富二代”群体产生的前提和“富二代”大学生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2.传统宗法观念提供了其历史条件与思想基础。就宗法制度的概念而言,有学者认为,其是一种父权与族权特征充分彰显的、“包含有阶级对抗内容的宗族家族制度”。[4]也有学者则认为,其是“对于存在于父系家族内部的宗子法的命名,其内含包括确立、行使、维护宗子权力的各种规定”。[5]尽管目前学界对宗法制度概念的理解与表述有所不同,但均普遍认同,宗法制度是基于宗族的血缘关系,以维护和确保嫡长子继承制为其核心,旨在维系同一宗族内部各成员之间关系及世袭权利问题的一种政治制度。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历史继承性关系,宗法制度与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在当代社会仍然有其巨大影响,对“富二代”大学生群体的形成起到直接的催生作用。由于这种惯性思维的支配与影响,将事业与家产传给其子女便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不二选择。基于血缘关系的“家本位”的宗法思想,“富二代”大学生群体的形成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3.现行相關制度成为其制度保障与现实依据。“富二代”大学生群体的形成有其重要现实依据。包括当前收入分配、税收与教育等在内的制度性因素,成为该群体产生的重要制度保障。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对部分地区与部分人先富起来进行鼓励、支持并对其合法权益进行充分保障的同时,也导致不同地区、群体与个体间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其次,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方面的制度缺陷与遗产税的制度缺失,使“富二代”大学生伴随“富二代”群体而产生。再次,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发展与不断扩招,使“富二代”青年的入学门槛逐渐降低,为非扩招年代因无法顺利进入高校的“富一代”子女铺平了道路。
4.媒介舆论对“富二代”形象的肆意渲染成为其舆论推手。究其实质,“富二代”是一个社会标签。按社会工作理论中“标签理论”的解释,一个人之所以被贴上“标签”,与周围环境中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6]社会转型期内,在收入分配尚未完全实现公正公平与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而导致的仇富心态泛化的背景下,“富二代”被媒介舆论塑造成为富不仁与垮掉的一代的社会形象。基于对主流报纸中129篇涉及“富二代”现象的新闻报道的相关分析,有学者得出如下结论:关于“富二代”负面新闻的报道多表现为由点及面,由个像而衍生至其群像。[7]然而,在对“富二代”正面形象的宣传报道与形象塑造中,上述由点及面、由个像而衍生至其群像的情况则极少出现。部分偏激的媒介舆论在其对“富二代”群体报道中给其贴上的诸多负面“标签,使其沦为社会媒介舆论的牺牲品。
二、“富二代”大学生群体的群像特征
除了具备出身普通阶层家庭大学生的一般特点外,作为特殊社会群体,“富二代”大学生还拥有该群体所特有的群体化特征。
(一)经济背景的非同寻常使其滋生炫富嘲穷心态
“富二代”大学生特殊的家庭经济背景即其家境的极端优裕。因其父母多数拥有千万计数乃至上亿巨额财产而无需担忧经济与就业问题。他们大多追求名牌潮流与时髦,出手阔绰,远非出身社会中下层与贫困群体家庭大学生所能比拟。尽管部分“富二代”大学生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相对低调,乃至看不出其是“富二代”,但的确有相当部分的“富二代”大学生行事高调,恣意嘲穷炫富乃至恃富欺貧,给“富二代”大学生的整个群体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二)专业取向方面大多子承父业
子承父业的专业选择取向是“富二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2009年10月,中国青年报首发了一份由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独家提供的名为《关于“富二代”群体的调研报告》。在所有的受访对象中,研究生及以上与本科学历分别占17%、78%。就其所学专业而言,59%的“富二代”大学生选择经济、管理以及商科。此外,选择较多的则是理科、文科及工科。就选择经济与管理及商科类专业的原因而言,受访的大多“富二代”认为,其父母的要求或个人选择方面均有日后继承并接管其家族企业因素的考虑。[8]当然,也有一些“富二代”大学生基于其理想抱负、兴趣爱好和“富一代”父母的理解支持而选择其专业,但这并非主流现象。
(三)趋于闭环的社交圈子使其个性心理相对封闭
个性心理的相对封闭是“富二代”大学生的又一显著特征。由于与生俱来的优越生活环境和“富一代”父母的百般呵护,大部分“富二代”大学生与社会中下层家庭出身的同龄普通大学生群体处于不同的生活时空中,脱离了社会普通大众的现实生活。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呈现富人与穷人分别愈来愈多的“两边倒”趋势与社会隔离局面。[9]“富二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舍我其谁、唯我独尊的个性心理特征极其鲜明且根深蒂固,导致其因合群性较差而难以或不屑于融入大学生群体生活之中,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发展。“富二代”大学生不可能永远隔绝于普通人的社会生活,其生存发展轨迹亦无法脱离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和氛围,其接受的特殊教育模式削弱了其对瞬间万变的社会的适应能力。
(四)家庭溺爱使其奋斗意志与能力有所缺失
大多“富一代”民营企业家在白手起家过程中均历尽艰辛且疏于对子女关爱,待其事业成功后,出于不愿让其子女再吃苦和补偿疏于关爱子女的内在心理,加之部分“富二代”大学生成长于祖辈隔代教育的环境中,娇宠惯养的教养方式使其性格娇纵且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基本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所欠缺,而艰苦创业、勤俭奋斗的意志与能力则明显不足。
(五)负面社会意识形态使其迷失努力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深化发展,经济极速发展中道德规范的缺失导致全社会出现严重道德危机,市场经济活动中“道德失范”的现象日益严重。成长于上述历史时空中的“富二代”大学生,因其经济条件优越而形成炫耀显摆的性格心理和享乐主义人生观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导致其人生方向的迷失。
三、“富二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富二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新常态,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系列消极而深刻的影响。
(一)冲击大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
毋庸讳言,部分“富二代”大学生个性张扬、骄奢跋扈且冲动任性,倚仗其父母的巨额财富而趾高气扬,追求感官刺激并崇尚物质生活享乐,自我节制与约束能力明显薄弱,责任、道德与法律意识普遍匮乏。他们或以自我为中心,上进心匮乏而颓废堕落,或在校内肆意违反课堂与考试纪律、作息时间等校规校纪,或在校外进行罔顾他人生命的酒驾、醉驾、毒驾、飙车与“炸街”,或发生聚众闹事、打架斗殴、蔑视法律并公然叫嚣花钱摆平等违法违纪行为。部分“富二代”大学生的上述行为,是对高校正常教育教学管理秩序的严重破坏和对校园周边环境与社会治安的严重危害,增加了高校学生管理与日常教育工作的难度。
(二)阻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当今社会的功利化趋向与贫富差距使不同阶层家庭大学生群体间出现一道鸿沟。不同阶层家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则因其富裕程度与消费水平的差别而迥然相异。大学同学间的交往,不再像改革开放前那样不夹杂过多功利色彩的真诚坦率与纯粹。少数“富二代”大学生因自认高人一等而产生自高自大心理,其炫富嘲贫的言行与张扬个性使其伤人伤心,因此产生的仇富心态使大学同学间的矛盾冲突与互相对立现象时常发生,妨碍了同学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三)影响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部分“富二代”大学生因其物质生活条件的极端丰厚,致其生活奢华、挥霍无度且高调张扬,他们也以经常光顾高档消费场所为荣,甚至为炫耀豪车而招摇过市。这种行为极大地冲击了那些出身社会中下层尤其是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对人生的理解出现单纯追求物欲满足的偏差,并将其视为人生追求的全部意义与价值,将幸福与成功的衡量标准简单地归结为金钱与财富,从而导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娶得好与生得好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蔓延,强化了大学生对物质与金钱的祟拜心理,使大学生普遍接受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甚至形成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四、“富二代”大学生现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既要将“富二代”大学生与一般家庭学生一视同仁并同等对待,同时也要对其群体进行区分,分离并判断出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低调稳重且乐于奉献和存在各种问题的两类“富二代”大学生,对后者则进行合理引导教育,以达到促进其成长成才的目的。
(一)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形成正确政治立场
在对我国改革开放经验进行总结时,邓小平强调,“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0]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基于“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1]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政治冷漠”现象在“富二代”大学生群体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与一般大学生相比,因其有机会占有更多社会资源,“富二代”大学生可能会对国家、社会与个人及其家庭产生更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该群体的政治思想素养状况尤其应该引起高度的思想重视。
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专心学习及干事创业的思想动力与精神支柱,源自其远大理想与坚定信念,而这正是部分“富二代”大学生所欠缺的。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加强对“富二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法律法规的教育。通过警示、体验与谈心等教育方式,引导其深刻认识并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同时,通过帮助教育,使“富二代”大学生对其自身进行重新审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拥有科学合理的亲情观、友情观、爱情观与金钱观、事业观,通过自身锤炼增长才干。
(二)通过家校合作、交流鼓励使其增强自信与独立能力
只有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齐抓共管并形成多层次的教育合力,才能使“富二代”大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就家庭方面而言,“富一代”家长应充分认识到,较之本已充裕的物质条件而言,其子女更需要父母给予其精神支持。在物质方面适当满足而不能给予过多,注重培养其吃苦耐劳与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使其充分珍惜当下生活,磨练意志。就学校方面而言,应破除贫富壁垒,消除对“富二代”现象的偏见与成见,鼓励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爱心帮扶与文体娱乐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使其在充分融入学生集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取成功并增强自信,使其交流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得以提升。
(三)借助社会实践锻炼强化其使命与责任担当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是使大学生养成自我教育与管理能力的最优途径与重要方式。“富二代”大学生更需要加强实践锻炼,特别是参加公益类的社会实践项目,使之在实践过程中对困难人群的生存现状及其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有所了解与体悟,从而使其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增强奉献精神并树立责任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曾对人的责任与使命问题做过深刻论述,“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12]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通过的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中明确指出,“成为满足人类活动各方面需求的负责任的公民”是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根本要求。[13]作为国家、民族希望与未来的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这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然而,当前包括“富二代”大学生在内的很多大学生缺少责任意识。部分“富二代”大学生在现实生活抱着“游戏人生”的心态,其嘲穷炫富、飘车酒驾、甚至赌博吸毒等行为的实质,是其使命感与责任担当意识匮乏的表现。因其比一般大学生占有更多社会资源,“富二代”大学生对国家、社会与民族的影响也比一般大学生较大,理应承担起更大历史责任与使命。“富二代”大学生使命与责任意识的培养,既要靠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所形成的合力,同时,更要靠“富二代”大学生的自身锤炼,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四)强化共识教育提升其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而言,良好的合作意识是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为其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然而,市场经济体制在催生人们竞争意识的同时,却导致人们之间合作意识的流失匮乏。武汉大学对在校大学生所作“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竞争意识有余而合作意识则严重不足,大学生“合作精神”比较欠缺。[14]“富二代”大学生的合作意识方面也基本如此。“富二代”大学生的特殊身份及其所接受的独特教育方式,加之高校对大学生合作精神教育的缺失,共同促成“富二代”大学生群体合作意识欠缺局面的出现。
研究结果和现实生活表明,很多“富二代”大学生对所谓高档活动和为成功人士量身定做的交友相亲等活动的参与程度普遍较高,而对大学校园活动则兴趣索然。“富二代”大学生特有的人际关系与交往方式,使其与出身社会中下层家庭大学生彼此交往、互相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大大降低,对此要培养并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基于“富一代”的意愿和日后发展的需要,寻求出身社会上层的大学生群体作为其交往对象,成为“富二代”大学生择友交友、确定其交往朋友圈心态的真实写照。上述人际交往方式看似达到了“富二代”大学生选择日后事业合作伙伴的目的与初衷,但在事实上却使其丧失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因此,对“富二代”大学生群体,要通过强化共识教育以提升其合作意识与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祝建华.“富二代”的形成与群体特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09):22.
[2]郑杭生.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转型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9(02):17.
[3]仇立平.回到马克思:对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反思[J].社会,2006(04):23.
[4]钱杭.周代宗法制度史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1.
[5]钱宗范.周代宗法制度研究[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
[6]百度百科http://www.baike.baidu.com/view/778947.htm.
[7]方建移,金慧.“富二代”媒体形象的呈现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3(02):30-33.
[8]关于“富二代”群体的调研报告[N].中国青年报,2009-10-19.
[9]王艳.“富二代”大学生群体形成的差异论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86.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3.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13]杜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全球教育治理:理念与实践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173.
[14]俞俭.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武汉大学调查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0-9-19.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学科共建课题“社会分层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D14XMK13);2018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規划改革开放40周年党建工作研究项目“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主动权研究——基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建构的视角”(2018JKDJ09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