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美玲 李文娣 陈娟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培养人才方案的改革,都对高校内部组织管理体系提出了挑战。协同育人对高校管理和资源配置都有至关重要作用。协同论是开放系统,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人、组织、环境等各子系统内部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目标齐心协力地运作,那么就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高校教务与学生工作是教育环节中的两个重要工作,两者既独立又相融。而教务员与辅导员属于教务和学生工作两个不同部门,但却有着共同的服务对象:学生,都是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而来。两者具有一致的工作目标、同一的工作对象、关联的工作绩效、互补的价值功能以及一致的”招生-培养-就业“的价值链导向。但在现实工作中,两者深度合作和全程渗透较少,工作存在相交叉、相脱节、相推托的现象。两者存在育人目标未形成合力、育人内容未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育人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的问题。国内相关文献多定性分析,少调查研究,缺乏经验材料的支撑。笔者对广州商学院的教务员和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个别教务员和辅导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发现仍有部分人存在着固有观念,认为“教学”是教学处和老师的事,“育人”就是学生处和政工干部的事。大部分各自为政,并没有形成育人合力,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真正需求。本文在整理、统计和分析了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得出广州商学院教务员与辅导员协同工作的现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高校教务员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几点创新路径思考。
关键词:教务员;辅导员;协同育人;路径
一、 协同理论的含义
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 Haken)1971年提出协同理论(synergetics)亦称“协同学”或“协和学”。协同论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对千差万别的自然系统或社会系统而言,均存在着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系统有序结构形成的内驱力。任何复杂系统,当在外来能量的作用下或物质的聚集态达到某种临界值时,子系统之间就会产生协同作用。
协同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协同论告诉我们,系统能否发挥协同效应是由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组分的协同作用决定的,协同得好,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就好。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人、组织、环境等各子系统内部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目标齐心协力地运作,那么就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二、 高校协同育人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培养人才方案的改革,都对高校内部组织管理体系提出了挑战。协同育人对高校管理和资源配置都有至关重要作用。教务员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是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1.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而教务与学生工作是教育环节中的两个重要工作,两者既独立又相融。我校教务员与辅导员属于教务和学生工作两个不同部门,但却有着共同的服务对象:学生,都是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而来。两者具有一致的工作目标、同一的工作对象、关联的工作绩效、互补的价值功能以及一致的”招生-培养-就业“的价值链导向。教务员和辅导员工作站在全局上看,是”分工“不”分家“,两者要相互合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形成积极、高效、互动的管理模式,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教务员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是“三全育人”的内在要求。学生培养需要依靠全方位的力量,只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凝聚育人合力,才能有效提高育人质量。
3.教务岗位处于与学生接触的一线,具有独特的“传感器”和“预警处置器”功能,在思政育人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学生成绩预警制度的执行中教务员与辅导员协同必将成为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有力的新抓手和新渠道, 实现教务管理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无缝对接。
4.教务员与辅导员协同,合理配置教务与学工资源, 有利于学生管理相关信息迅速共享,形成一种积极、互动、融洽、高效管理模式的一种机制。教务员与课程教师沟通密切,对学生课程学习和课堂表现了解透彻,与辅导员协同,有利及时反馈学生情况,消除各类隐患和风险,避免重大事件尤其是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升课程育人的水平和质量。
5.教务员可以发挥自身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主动而为,积极宣传正确的价值理念,对学生党建和班团集体建设给予指导和支持。
三、高校教务员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现状分析
(一)国内现状评述
高校关于协同育人的研究文献繁多,主要从理论和实践开展研究。
国内研究学者如王思衍、张丽娜、郭峰等从教务和学工这两方提出协同育人理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人才培养, 而教务管理与学生管理是培养环节中的两项重要工作, 两者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关联。如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配置好教务和学工资源,科学高效地为学生服务,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探索有效的高校内部管理机制———“教务与学工联动机制”显得非常必要。
从理论研究层面上看,学者们主要从协同效应和教育管理机制两大视角进行分析研究。第一种视角主要是分析协同产生的效果。如张丽娜(2013)在《本科生专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教务员“四维”联动学生管理模式探析》一文中提到,本科生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教务员的积极参与, 教务部门记录着学生的各种成绩、掌握著学生毕业的相关信息,加强专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务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是促进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第二种视角是从教育管理机制分析,如徐升槐(2016)主要从教务角度分析教务与政工协同管理制度和工作内容。
从实践研究层面上看,主要研究教务与政工两者协同育人路径。如王嘉滢(2017)、林凤娇(2012)研究的是教务与政工两部门管理模式的协同。另外,习近平2016、2019年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广州商学院教务员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现状及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理论,笔者对广州商学院的教务员和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个别教务员和辅导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发现仍有4%教务员和辅导员认为“教学”是教学处和老师的事,“育人”就是学生处和政工干部的事。有4%教务员和辅导员每学期0交流,28%交流次数5次及以下。84%教务员和辅导员工作日常工作中存在交叉和重复现象。教务与辅导员工作职责条线分明,工作业务交叉、重复较为严重,影响到学校的组织运行效率。
教务部门和学工部门是互相独立的职能部门,平时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明显,教务部门由教学与科研工作部到二级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员一条线牵连,学工部门由学生工作部到学院主管学生工作书记、辅导员一条线统筹,两条线平行运行,部门人员间缺少交流与通气。久而久之,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有一定的脱节情况。
四、高校教务员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创新路径思考
通过理论和文献参考,实例研究,本文认为,高校教务员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先决条件:统一思想认识是前提、强化顶层设计是关键、完善制度保障是保障、优化育人环境基础。在先决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构建高校人员、部门、课程、平台协同育人的可行性路径。
(一)“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建构
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高校内部多部门协作。构建学校、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协同育人平台,三方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深度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三方明确建构思路, 厘清各自的责任。在“三重螺旋模型”相关理论 (如图2)的指导下, 我们发现学校、二级学院、职能部门之间存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关系。学校育人平台旨在更新学校管理机制、发挥指导作用、强化主导功能、明确三方责任与义务, 促使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平台有效指导和服务育人工作, 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教育。
(二)以理论教育推动思想协同,达成协同育人共识
1.提高理论知识,增强育人能力水平。
在高校育人工作中,达成共识是教务员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高校可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促进教务员和辅导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强化两者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此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
2.明确职责,融合无缝对接。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高校教务员与辅导员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功能定位体现在:基于教务员与辅导员职能边界基础上的优势互补是实现协同育人的前提基础, 基于教务员与辅导员合作共享基础上的协同联动是实现协同育人的动力源泉。辅导员与辅导员是“分工”不“分家”,两者有共同的任务:服务育人。两者要相互合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形成积极、高效、互动的管理模式,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逐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以机制推动实践协同
1.学校层面高度重视。
协同育人应该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以此推动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建立。
2. 加强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制度建设。
两支队伍属于两个不同职能部门,各自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这种体制机制对确保高校管理工作有序运行, 发挥两支队伍在服务育人的特长优势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保障作用。但在现实工作开展过程中,两者工作存在交叉、重复等问题。本文认为,加强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制度建设, 首要的是注重对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切实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其次是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协同育人应该列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之中,并在职称晋升、评奖评优工作中优先考虑协同育人的优秀教师。考核工作应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日常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再次应该建立健全协同育人的激励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协同育人的积极性。高校对协同育人表现突出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评选协同育人先进典型,组织协同育人事迹报告会,发挥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促进形成良好协同育人氛围。
(四)构建教务员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联动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1.搭建教务-学工协同平台
教务与学工两部门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实现信息及时沟通共享,搭建互动互通互利平台。从业务层面,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构建一体式服务体系,使得学校的管理服务事项统一纳入标准化模式的线上平台,实现多部门业务的线上流程化管理,线下一站式服务,逐步实现校级部门、院校二级之间的高效协同。以笔者所在的广州商学院为例,学校在 2018年已推出一站式服务办事大厅、网站、手机APP,将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后勤管理等部门的相关业务纳入一站式服务中心管理,涵盖在读证明打印、成绩单打印、学生用印申请、户籍证明办理、勤工助学等诸多事项,提高了办事效率。从管理层面,教务员和辅导员应本着分工不分家的无界化管理态度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互通有无。可以建立教务人员、辅导员信息共享平台,或者给学工人员开通一定的教务管理系统权限,反之给教务人员开通学生管理平台权限。利用互联网共享的优势,串联部门间的业务信息,更全面掌握学生信息,有利于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2.打造“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平台建设, 发挥两支队伍协同联动的育人作用。
教务员以“第二课堂”为切入口,联手辅导员,共同关注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注重利用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价值传递的育人功能。
3.通過建立“协同科研团队”育人平台建设, 发挥两支队伍同向同行的育人优势。
成立“协同科研团队”,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讨,探索新的方案和措施,进一步提高两者的科研能力,为协同育人提供更有力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思衍,构建教务与学工联动机制,实现管理无缝对接[J]科技视界,2013.
[2]张丽娜,本科生专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教务员“四维”联动学生管理模式探析[J]2017.
[3]郭峰; 张丽靖; 楼文军,高校教务-学工联动在专业认证工作中的误区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
[4]王嘉滢,构建教务-学工联动管理模式的思考[J]学理论,2017.
[5]徐升槐,从教务角度探索高校教务与学工的有效联动[J]大学教育,2016.
[6]颜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育人功能实现的路径思考[J]2013.
[7]张静; 任怀艺; 黄为华; 瞿卫菁,高校教务员在思政育人工作中的协同作用探讨,北京教育(高教),2019.
[8]曹照洁,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现状与建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9,34(02),73-84.
[9]胡青华,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10]胡绪明,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功能定位及实施对策[J]学术论坛 2018,41(04),174-180.
[11]高远;李明建,论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协同育人[J]江苏高教 2016,(03),135-137.
基金项目:广州商学院校级课题,批准编号 2019XJYB002,一般课题,课题名称 《“三全育人”角度下广商教务员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