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与实践进路

2020-11-16 00:30刘红凛
社会观察 2020年8期
关键词:理政党的领导政党

文/刘红凛

何谓党的政治建设,其基本内涵与基本内容是什么?目前学界与理论界明显存在从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国家建设来认识政治建设的“视角差”。要深刻认识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与基本内容,既需要正本清源,厘清党的政治建设的来龙去脉,结合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来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本质与时代意蕴;也需要分清领域与内容要求,明辨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国家建设等不同层面的不同意蕴和要求;还需从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党的执政相辅相成高度,系统全面地认识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容结构与内在逻辑关系。

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与“一体两面”

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理应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创原则”中去探寻。

就马克思主义政党“初创原则”的核心思想与根本要求看,《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而是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的先进政治组织。立足于党的阶级性、政治立场而着力强调党的先进性,这可谓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核心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政治建设的“思想元点”。围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本质,聚焦共产党这一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在创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主要从两方面来论述党的政治建设。

一方面,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共产党并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在共产党创建初期,着力解决好“如何建党、怎样建党”问题可谓建党面临的头等大事;着重从纲领上建党、突出强调党的纲领的政治性与原则性,有效抵制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对党的影响,可谓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的显著特点。这从《共产党宣言》与《哥达纲领批判》的相关论述中可见一斑。围绕纲领建党,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和策略、组织原则、党的领导等作出了一系列论述,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观。

另一方面,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与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执政观与政权观。对共产党而言,加强党的建设本身并非根本目的,其根本目的在于,在党的正确而坚强的领导下实现党的政治纲领与历史使命。要实现共产党人的政治纲领与历史使命,需要一个不断努力、不断发展的实践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在这一转变时期,只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因此,共产党执政,必须坚持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政治原则与政治纲领,坚决抵制与否定资产阶级的“芸芸学说”;也必须进一步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巴黎公社经验教训的总结,明确提出共产党执政的根本问题,就是要有效克服与防止那种剥削阶级政权不可避免、难以克服的根本问题,即“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从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角度看,这一命题既是一个执政命题,更是一个政治命题,直接指向公共权力异化问题。这主要涉及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确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克服与防范以权谋私等权力腐败问题;二是如何确保公职人员恪尽职守,克服与防范公共责任缺失、弱化与虚化问题。

党的政治建设的两大实践路径与“列宁模式”

马恩所确立的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与“一体两面”,客观上明示了党的政治建设潜在的两条实践路径:一是党的自身建设路径,二是执政与国家政权建设路径。

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列宁创造性地将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与当时的俄国实际相结合,开创性地建立与建设了一个组织严密的无产阶级革命型政党。概括说来,列宁相关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强调党是无产阶级先进组织,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强调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以革命理论武装、以先进理论指导,党内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必须实行铁的严明纪律;执政以后着力强调维护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如果说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党的政治建设集中体现在“纲领建党”;那么,立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与先进性,将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融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乃至作风建设之中,可谓列宁党建思想的显著特点之一。

在布尔什维克全面执政以后,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开始向国家政权建设领域拓展。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文中深刻指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党不但要领导人民夺取政权,而且要引导他们“走向社会主义,指导并组织新制度,成为所有被剥削劳动者在不要资产阶级并反对资产阶级而建设自己社会生活的事业中的导师、领导者和领袖”。故执政后在政权建设方面,列宁一方面强调,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领导力量,执政以后必须坚持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要求“我们共和国的任何国家机关未经党中央指示,都不得解决任何重大政治问题或组织问题”。另一方面强调要实行“工人民主制”,推行政治公开、政治民主、政治选举与政治监督。再一方面强调,实现党的领导需要一定的条件,这既涉及党员干部的觉悟、忠诚与品格,又涉及党群关系,还涉及党的战略与策略的正确性和人民认同问题,归根结底,都指向党的自身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的中国实践与发展轨迹

(一)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体现与展开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与列宁主义建党原则,根据当时的国情与党情来加强党的建设,创造性地将党的建设作为伟大工程来看待。概括说,在毛泽东党建思想里,党的建设的内容布局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大部分;而党的政治立场、组织原则、根本宗旨等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则是融入并贯彻落实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之中。即使在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也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而是旨在为党的领导提供组织保障、以完成党的中心任务为价值目标。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结论性地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当党的政治路线正确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反之就会后退一步,“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党就能、党也才能更正确地处理党的政治路线”。

总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秉持列宁主义建党原则,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在革命时期提出并成功实施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政治性、先进性等政治要求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乃至纪律建设之中,落实到党的政治路线之中,历史地形成了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模式,并且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到继承与发展。从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建设的内容布局看,党的十五大仍然定位在思想、组织与作风建设三方面。到了党的十六大,增加了“制度建设”要求。到了十七大,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布局丰富发展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大部分。到了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将新时代党的建设定格为“5+1+1”的基本内容布局。上述简单勾勒说明,从成立至今,我们党都始终重视党的政治性与思想政治工作;但在十九大之前,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融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之中,直到十九大才凸显成为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

(二)党的政治建设在治国理政中的体现与要求

在全面执政后,要坚持党的领导、践行党的宗旨、实现党的使命,既要继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确保“立党为公”,也要将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路线等大政方针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与国家政权建设之中,有效解决好“为何执政、为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

从历史发展看,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深刻阐释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着力强调“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新中国成立后,则突出强调“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强调坚持与改善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无疑是党的政治建设与政治要求在治国理政中的集中体现。进一步而言,党的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国,十六大提出要依法执政,十七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十八大以来着力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十九大以来突出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求“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这说明,我们党从十五大开始将政治建设要求融入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之中。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政治建设情况,可以说,我们党始终强调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也始终强调国家政权建设中的政治性。但从概念的使用情况看,从党的一大到十八大,党的政治建设基本属于党的自身建设的话语体系与内容范畴;在国家政权建设方面,主要使用的是“民主政治建设”一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通过认真反思国际共运的经验教训而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也是相辅相成的,党的政治建设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在根本上具有一致性、在实践中相辅相成。在十九大明确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基础上,2018年6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把党的政治建设要求从党的自身建设领域拓展到治国理政领域;201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则从“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辅相成高度对党的政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三大领域及其内容要求

综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相关讲话精神与十九大以来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新要求,新时代强调党的政治建设主要涉及三大领域,即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治国理政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

在党的自身建设领域,十九大报告不仅明确要求,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而且,把党的政治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并列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从自身建设角度看,十九大报告在党建部分对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坚定党的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增强政治担当、永葆政治本色;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把“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增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作为落脚点。

在党的领导领域,十九大报告强调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当代中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原则。从党的领导角度看,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既具有内在指向,即指向党内关系与党的自身建设,更具有外在指向,即指向党的领导对象与领导关系。从外在指向看,党的领导内容与领导方式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党的领导能力涉及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等诸多方面。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坚持与加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实现党的政治使命。进一步从政治过程或政治环节角度看,党的领导涉及政治决策、选人用人与职务任命、国家与社会发展、利益协调与分配等。新时代要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全方位与全过程;在治国理政各环节与各方面,都必须坚持党的政治方向与政治路线。新时代无论是坚持党的政治方向还是政治路线,都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保障、坚定制度自信,也都必须通过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来实现。

从治国理政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领域看,党的领导与党的执政虽有一定区别,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了二者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就二者区别而言,党的领导主要涉及党政关系、政党关系、政党与民众关系等多种政治关系;党的执政主要涉及党政关系,其核心命题是国家政权与国家治理问题。就二者关系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后,必然要执政并领导国家和社会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己价值追求与历史使命的根本要求。纵观世界无产阶级运动与国际共运,什么时候坚持与加强党对政权的领导,党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反之,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乃至失败。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国家建设、依法治国还是依法执政,都必须坚持与加强党的领导,有效解决好马克思恩格斯所言的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既要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也要贯彻落实到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

总之,通过对党的政治建设的来龙去脉进行简单梳理可以发现,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初创原则”,集中体现在党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与根本宗旨方面。在我们党全面执政以后,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必然要从党的自身建设领域向国家民主政治建设领域拓展。但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时期与新时代,政治形势与任务不同,党的政治建设在不同领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时至今日,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绝不是一个“平面化”的内容结构,而是一个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与根本宗旨等“精神内核”而展开、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要求的多层次的内容体系。在党的自身建设领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什么、为了什么”而展开,旨在解决好党的性质与价值取向、自身能力与水平问题;在党的领导领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党的领导地位、领导职责、领导方向、领导原则、领导制度等而展开,旨在正确处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治国理政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领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为什么执政、为谁执政、怎样执政”而展开,主要涉及执政理念与执政价值、执政体制与执政方式、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干部清正与政府清廉等基本问题与基本概念。对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而言,上述三个领域的内容要求相辅相成,其政治本质具有根本一致性,那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与根本宗旨。

猜你喜欢
理政党的领导政党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坚持党的领导
科技看百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张荣臣: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
基于大国视角的中国治理问题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论略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