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究竟应如何推进?这需要根据“一带一路”的实践来回答。
首先,管控风险。当前,“一带一路”面临的一大风险是地缘政治的回归。地缘政治的回归给恐怖主义的重新泛滥提供了空间,也引发了局部安全形势的动荡,这是“一带一路”所面临的“硬风险”。当然,“一带一路”还面临着“软风险”:一方面是新冠病毒疫情依然在世界范围内肆虐;另一方面是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继续对世界经济给予重创,使世界经济可能陷入“二战”后最长的停滞期。相比较起来,“硬风险”对“一带一路”而言是局部性、地区性的风险,而“软风险”则是整体性、长期性的风险。
其次,提高项目质量。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初期阶段,由于要尽快尽早地展现收益,以对外部产生示范和外溢效应,因此项目数量迅速扩张。但是,“一带一路”绝对不能凭数量扩张来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是必须要加强项目的质量管理和信用评估。“一带一路”是共赢的项目,要力避那种把项目视作政绩、外宣的倾向,要使项目各方都实实在在地获得收益,并愿意在此基础上长期合作。
最后,“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至少需要两方面的嵌入:一是,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的相互嵌入;二是,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相互嵌入。目前,各类“飞地园区”的合作共建,意味着中国企业已经嵌入全球价值链之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中国企业进入资源品初加工和深加工行业,并基于东道国收入低、内需小的市场情况,把支撑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重点拉向国际市场。也就是说,在价值链相互嵌入的同时,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也实现了相互嵌入。二是由于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倚重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结合自身代工技术进行产品加工和贴牌生产。实际上就是国内产业通过“一带一路”实现自主性对外转移,来促进“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
总之,在积极管控好“硬风险”和“软风险”的形势下,在不断提高项目质量和开展双市场、双链嵌入的互动模式中,我们将逐步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同时这也可以带动中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完善对外开放格局,并助推中国经济迈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