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端春,江斓燕,张敏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广东深圳 518000)
小儿重症肺炎是由于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气道梗阻及分泌物潴留等,严重可出现呼吸衰竭。重症肺炎的主要发病部位在肺部,由于存在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因此气道护理尤为重要[1]。鉴于此,本研究探讨综合气道护理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84例重症肺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病程3~14 d,平均(7.25±0.15)d。观察组男20例,女23例;病程4~15 d,平均(7.32±0.74)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2]中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肺炎、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早产儿。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患儿入院后,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并给予抗炎、解痉、护脑、降压等基础治疗;给予患儿饮食指导,保证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免疫力;定时进行相关查体,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给予患儿翻身及排痰护理,每2小时进行1次翻身,每6小时进行1次排痰,每次排痰时间控制在10~15 min,频率为20~25次/min;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道是否通畅,防止痰液黏稠阻塞呼吸道发生窒息,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以达到湿润呼吸道的作用;严密监测患儿病情的变化,若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观察组采用综合气道护理。(1)遵循无菌原则: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手部消毒制度,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避免发生交叉感染。(2)体位指导:因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嘱家属定时改变其体位,以利于分泌物引流,防止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于给予持续输液泵入的患儿,将其头部抬高30°,而后实施胃肠内营养支持。(3)呼吸道护理:呼吸机管道串联雾化器及灭菌注射用水需每天更换,湿化器每周消毒1次,保持呼吸道湿化及温化。(4)口咽部护理:在气管插管前,患儿需行口腔护理2次,根据口腔污染程度增加口腔护理次数。(5)病房管理: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头、桌面及地面,1次/d,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并定时开窗通风;定期监测重症监护室内的菌落,菌落数宜控制在200 cfu/m2以下。(6)鼻饲护理:确定插管的位置正确,并控制插入的速度,避免过快,在喂养前通过回抽胃内容物判断胃残留物的含量,鼻饲营养液温度应适宜,且量不可过多;若患儿在鼻饲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呛咳等情况,需立即停止或减慢鼻饲速度,定期进行口腔及鼻腔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
(1)观察两组的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2)出院前1 d,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8,重测效度为0.84)调查两组家属的满意度,≥85分为满意,60~84分为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组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
肺炎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反应。近年来,我国小儿肺炎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由于儿童自身特点及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导致其成为肺炎的高发群体。小儿重症肺炎在普通肺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临床症状包括中毒症状和全身并发症。重症肺炎病情发展快、预后差,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理念逐渐被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理念所取代。根据小儿群体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及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综合气道护理通过系统实施口腔护理、气道管理、环境护理、营养支持等干预,可保持患儿口腔卫生,及时清除口腔内的细菌,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分泌物阻塞气道而发生窒息;预防室内感染,保持环境卫生,可提高患儿的舒适度;改善患儿营养状态,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抗病能力[3-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重症肺炎新生儿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气道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