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龙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福建厦门 361021)
肺动脉栓塞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因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肺循环及右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随着双源CT与双能量技术的开展与应用,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不仅可提高扫描速度,还可获取全肺灌注信息,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提供更精准、更敏感的证据[2]。肺动脉CT血管成像具有不同的CT成像方式,且不同成像方式的辐射剂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辐射剂量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因此,如何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扫描辐射剂量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中低管电压Flash模式与高管电压Flash模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医院接受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92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7~81岁,平均(59.21±2.81)岁;体质量指数18.6~23.7 kg/m2,平均(21.15±0.78)kg/m2。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3~79岁,平均(59.05±2.72)岁;体质量指数18.1~23.5 kg/m2,平均(21.11±0.74)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经初步检查怀疑为肺动脉栓塞;意识、神志清晰,临床资料完善,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相关检查禁忌证;对碘对比剂过敏;存在神志、认知、精神、语言、视听等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心、肝、肾衰竭;临床资料不完善;检查依从性较差。
两组均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使用的仪器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第二代Definition Flash炫速双源CT,先行平扫再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胸廓至膈顶平面;在扫描时,嘱患者保持自然放松呼吸,试验组采用低管电压Flash模式(管电压为100 kV),对照组采用高管电压Flash模式(管电压为120 kV);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普罗胺(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H10970166),浓度为370 mgI/ml,于肘正中静脉或手背静脉注入,速率为3.5 ml/s,注射完毕后注入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将感兴趣区设置在肺动脉干处,当阈值达到70 Hu时触发,延时为5 s,层厚、重建间隔分别为1.0 mm、0.7 mm,准直器宽度、螺距分别为128 mm×5 mm、3.00 mm,旋转时间为0.3 s;待获得原始数据后,应用SAFIRE算法重建,迭代3次,将获得的数据传至西门子SyngoMMWPVE40B后处理工作站及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行图像重组,应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进行处理,多角度且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解剖细节。
(1)图像质量:由两名副主任或以上职称医师评价两组的图像质量,应用双盲法进行评分,1分为优,图像无伪影,几乎无图像噪声;2分为良,伪影、图像噪声均较少;3分为中,有定量伪影及一定程度的图像噪声;4分为差,伪影严重,图像噪声较大;5分为无诊断价值;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辐射剂量:比较两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product,DLP)、CT容积计量指数(the 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及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
试验组图像质量优良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P=0.646),见表1。
表1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
试验组DLP、CTDIvol、E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
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可清晰显示血管走行、形态、病变位置、病变范围等,对血管腔内血栓情况的显示效果较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3]。既往常规64排或256排螺旋CT可对疾病进行成像诊断,但其扫描时间较长,且辐射剂量较大,往往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随着双源CT在临床的开发及应用,其大螺距Flash模式、双能量等技术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双源CT可有效提高空间分辨力,仅需一次扫描即可获取薄层肺组织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CT的不足,降低了小血栓的漏诊率,提高了诊断准确度[4]。虽然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诊断方式,但其在扫描过程中对人体的辐射损害已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双源CT引入双管球及双能量等概念,使其具备传统128层螺旋CT、双能CT、大螺距Flash模式等。其中,Flash模式通过高螺距扫描可减少容积重叠,缩短患者在CT下的暴露时间,进而使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大幅减少[5];扫描时间缩短还可有效减少血管、心脏搏动所致的伪影,利于提升图像清晰度[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图像质量优良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低管电压Flash模式可获取与高管电压Flash模式等同的图像质量,即降低管电压不会影响图像质量。其原因可能为,两组均在短时间内结束扫描,减少了心脏搏动、血管搏动、呼吸等产生的伪影,进而获得了更高的图像质量[7]。试验组DLP、CTDIvol、E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低管电压Flash模式可降低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辐射剂量,减轻对患者的辐射损害,提升检查安全性[8]。
综上所述,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中低管电压Flash模式可获得与高管电压Flash模式相同的图像质量,同时能够减少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