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 贾一波 吴欣莹
吞咽困难是气阴两虚夹痰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常见的并发症,临床除常规内科治疗外多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吞咽障碍,但仍有部分患者因训练不到位而导致吞咽功能改善缓慢进而增加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为此,本研究将探讨益气养阴化痰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气阴两虚夹痰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140例老年气阴两虚夹痰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分组,符合假性球麻痹诊断标准[2];符合气阴两虚夹痰型[3],排除真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和肺部肿瘤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女38例,男32 例;年龄61 ~71 岁,平均年龄(65.36±1.20)岁;病程7~13 d,平均病程(10.44±1.25)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99±0.36)分。观察组女36例,男34例;年龄62~70岁,平均年龄(65.82±1.28)岁;病程7~14 d,平均病程(11.35±1.2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04±0.38)分。上述资料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增加吞咽功能训练:利用冰冻棉签对软腭、舌根及咽后壁刺激,嘱患者同时做吞咽动作。上述训练3次/d,连续训练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益气养阴化痰方,组方:人参、麦冬、五味子、旋复花、炙杷叶各10 g,由本院药房制剂,1剂/d,早晚各服1次,1个疗程为5 d,疗程间休息2 d,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吞咽障碍改善效果: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患者饮30 mL温水,评估有无呛咳,共1~5分,得分越高则吞咽功能越差)、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18~46分,得分越高则吞咽功能越差) 以及吞咽X线荧光透视(VFSS)(总分0~10分,得分越高则吞咽功能越好)评价治疗前后吞咽障碍情况。②肺部功能:评价肺部音消失、体温恢复及咳嗽恢复时间。③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经X线胸片检查有新近肺浸润病灶,同时伴有肺实变体征、白细胞升高、痰量增多及体温大于38.5 ℃中的两项表现者。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 22.1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效果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和SSA 评分较对照组低,VFS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效果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效果评分比较(±s)单位: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703.96±0.521.53±0.41*27.63±2.6521.03±1.05*5.23±1.367.85±1.52*对照组703.92±0.512.49±0.46*27.71±2.6724.95±1.41*5.26±1.386.20±1.41*t 0.45913.0350.17818.6560.1306.658 P 0.647<0.0010.859<0.0010.897<0.001
2.2 两组患者肺部功能比较 观察组体温恢复、咳嗽缓解及肺部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部功能比较(±s)单位:d
表2 两组患者肺部功能比较(±s)单位:d
组别例数体温恢复咳嗽缓解肺部音消失时间观察组707.39±1.966.58±1.537.29±1.85对照组7013.29±2.6312.32±2.5014.65±2.41 t 15.05016.38520.268 P<0.001<0.001<0.001images/BZ_114_1992_529_2019_559.png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出现7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出现16 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2.86%(χ2=4.214,P<0.05)。
以往临床气阴两虚夹痰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常规采用西药同时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无法掌握吞咽训练方法等诸多因素导致吞咽困难改善效果不佳,甚至增加吸入性肺炎发生概率。中医将该疾病归为“中风病”“噎膈”等范畴,其病涉及脑、肝、肾,病位在脑、咽及舌,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致风、火、痰、瘀产生,风火夹痰闭阻咽关,阻塞喉舌之窍,神机失用而导致本病发生[4]。咽喉失其所用,运动障碍,久而久之生痰瘀而致本病加重。故治疗应以补中益气、生津养阴、化痰散结为主。
益气养阴化痰方中君药人参味甘性温,可大补元气;臣药麦冬味甘性微寒,可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两药合用可达益气养阴之功效。五味子主益气,收敛肺气,可泻火生津和旋复花联用可软坚散结,降气祛痰;更取炙枇杷叶下气清肺;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生津养阴、化痰散结之功。进而使中焦健运,脏腑气机畅达,以此气血津液输布得体,官窍得以滋养,咽喉之窍吞咽运动得以协调,改善吞咽障碍。
吞咽为连续动作,按照食物所经过的解剖部位可分为口腔期、咽喉期及食管期,其中口腔期由大脑皮质意识控制,咽喉期则是连续反射动作控制的非随意运动[5]。吞咽动作是受脑干吞咽中枢神经、吞咽中枢神经、传入传出神经控制,故可看作为相互联系,可变的神经网络控制。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为双侧皮质脑干束损伤属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常伴下颌反射等多种原始反射障碍,因此其吞咽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经过口腔、咽喉、食管等多对肌肉共同参与协调完成[6]。本研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和VFSS评分综合评价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和SSA评分较对照组低,VFSS评分较对照组高,说明益气养阴化痰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气阴两虚夹痰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吞咽功能训练可刺激中枢神经建立全新运动投射区和感觉投射区,同时能将休眠状态的脑区激活,使大脑功能重塑,进而恢复发放神经冲动的能力,增强吞咽肌肉的协调性,促进吞咽功能改善[7-8]。另外益气养阴化痰方中人参、麦冬、五味子、旋复花、炙杷叶诸药可达中焦健运,脏腑气机畅达之功效,气正常发挥,致气血津液输布得体,官窍得以滋养,咽喉之窍吞咽运动得以协调,进而改善吞咽障碍。本研究中,观察组体温恢复、咳嗽缓解及肺部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说明益气养阴化痰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气阴两虚夹痰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可改善其肺功能情况。其可能与益气养阴化痰方中麦冬可养阴润肺;五味子主益气,收敛肺气,可泻火生津和旋复花联用可软坚散结,降气祛痰有关。
相关研究显示[9-10],脑梗死后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达10%~60%,因脑梗死会累及咽喉部肌肉运动神经核团,造成吞咽功能障碍。而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因吞咽障碍主要发生在口腔期,且咽反射功能尚存在,故合理的干预是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的关键。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00%较对照组的22.86%低,说明益气养阴化痰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气阴两虚夹痰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可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功能训练能增强吞咽肌肉自主活动性,改善吞咽功能。另外,益气养阴化痰方中人参与麦冬可达益气养阴之功效,五味子加用旋复花可软坚散结,以化痰逐瘀,开窍利咽,使脏腑气机畅达,进而调节局部血流循环,促进吞咽肌肉运动功能恢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益气养阴化痰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气阴两虚夹痰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效果确切,可改善吞咽障碍,缓解肺功能水平,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