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莉娟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自2015年电影《夏洛特烦恼》取得巨大成功以来,开心麻花就起开了一拨话剧改编电影的热潮。但令开心麻花的话剧改编电影成为现象级作品的则是《驴得水》,该片不仅具有现实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更是开心麻花团队在话剧与电影之间达到的首次平衡。此后《羞羞的铁拳》在影片《驴得水》的经验之上,更进一步去完善话剧与电影之间的平衡。开心麻花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又将这份独特的幽默风格杂糅进经典小说《酿酒师的百万横财》当中,因此诞生了《西虹市首富》这部影片。开心麻花能够在电影市场内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幽默风格,这依托于长久以来从事话剧工作的经验,也跟开心麻花在不断的摸索当中,其话剧风格演出和电影叙事节奏达成绝佳的平衡这一点密不可分。
中国的电影市场发展迅猛,对好剧本的需求更是日渐迫切。近三年以来,开心麻花以话剧改编电影的形式进驻电影市场,斩获了口碑与票房的双重胜利。同时,话剧改编同名电影也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新潮流,优秀的话剧剧本经过市场与观众的长期检验,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现实性、思想性与文学性质。开心麻花所推出的话剧改编电影,不仅带给人们一种新潮的观影体验,更重要的是对于电影市场来说,开心麻花的做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实质上缓解了电影市场对于好剧本的渴望。同时在改编的过程中,开心麻花既照顾了话剧粉丝,又扩展了自身在电影市场的份额。
话剧剧本相较于网络小说所改编的电影具有明显的优势,话剧演出本身就是一次次对剧本的重新撰写,通过不断的演出来修改出更符合当前观众口味的剧本。开心麻花通过这种方式已经对受众进行了一定量的挑选考量,它不仅能够保证话剧剧本改编之后的受众群体,更能够借助话剧演出时期所获得的口碑,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自发性地去扩大影片的宣传范围,提高开心麻花的知名度,话剧演出的成功能一定程度上保证电影的上座率。商业利益的推动决定了开心麻花在电影市场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作为开心麻花先遣军的《夏洛特烦恼》,初次尝试便让开心麻花成为国庆档的票房冠军,更取得了总票房10亿元的成绩。巨大的利益驱动,更激发了民营剧团的活跃发展。但话剧和电影这两门艺术形式在转换的过程当中,必然会产生出艺术和美学的矛盾,为此所要追寻的平衡则是话剧改编电影的重要课题。
开心麻花在话剧剧本上使用的手法达10余种,这些手法大多是为制造幽默而生,而如何将这些创作手法与技巧融合进电影剧本当中,并且在话剧剧本和电影剧本当中达到一定的平衡,这是剧作家所要面临的问题。例如常见的谐音借用,在话剧《落叶归根》当中,艾伦在说了一堆理由之后,询问这机票能给报了不?“谢谢”先生心中并不想报销,于是配合着肢体语言说道:“抱完了。”出乎意料地终止了这一话题。同样在《西虹市首富》当中,教练关切地询问主人公王多鱼是否傻了,获得巨额财富的王多鱼便开来一辆推土机,撒下巨额的现金。傻—撒的谐音关系同样完成了一次幽默的制造。这仅是其中一种手法,还有一词多义、语义歧解和反转衔接等多种手法。
开心麻花团队长期从事话剧工作,从《夏洛特烦恼》到《羞羞的铁拳》,从导演到演员毫无例外均为话剧的原班人马,并且这三部都有着完成度极高的话剧剧本。因此,改编之时他们的首要任务则是让影片成为电影而非话剧。电影剧本的撰写加入了许多视觉呈现的因素,尤其是真实场地的取景与声光元素和电影镜头语言的考量。通过这些来让剧本更符合电影的叙事节奏,赋予更强烈的画面张力和人物弧光,使之达到与舞台艺术截然不同的独特艺术效果。电影通过银幕来传达信息,它可以克服舞台的局限性,但有时达不到话剧的舞台现场对于身心的震撼效果。为了保留住话剧本身语言与肢体的魅力,话剧改编电影对演员有更高要求,演员不仅需要具有话剧演员的表演水准,更要通过电影的镜头语言来学会成为一名电影演员,这点将在下文通过开心麻花的电影具体剖析。
遵从于传统的电影剧本创作理念不一定能创作出优秀的电影剧本,一个高质量的剧本不仅要有合情合理的叙事轨迹,更要展露出颇为不同的一面。开心麻花在电影《驴得水》当中便完成了一次对于剧本的优秀改编,话剧《驴得水》身上的现实性、文学性与艺术性是其改编成功的基础所在。当然,作为一部商业戏剧电影自然抛不开与商业电影息息相关的许多因素,但人们能为之口耳相传的原因在于其本身就是一个好的故事。《驴得水》并不是简单地回应了电影市场,它通过探讨严肃而具有思想性的故事内容,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对女权主义和人性底线进行讨论,借此来抓住观众的心。
开心麻花的喜剧三部曲均来自话剧剧本的改编,三部影片标志着开心麻花电影的三个阶段,三部影片将具有悲剧性色彩的故事放置于喜剧的形式当中。最初的影片《夏洛特烦恼》,它的对话节奏与叙事方式不同于传统电影,保留了浓厚的话剧风味,这造成了人物的性格转换显得突兀,演员的肢体语言过于夸张,但新奇的话剧改编电影依旧吸引了大量观众观看,在开心麻花长期的话剧口碑之下,影片依旧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成为一匹黑马。人物与故事情节的过度话剧化必然不是电影叙事的方向,这种情况到了《驴得水》当中已得到明显改善。而这也是开心麻花的话剧演员完成了自身对电影演员维度的转换,掌握到电影演出节奏与话剧演出节奏的明显差异。影片《羞羞的铁拳》则对电影语言和叙事节奏进行了深刻的学习:通过近景、远景、全景,推轨镜头,特写之间的剪辑而成的镜头组来展示出拳击场的魄力;在人物刻画方面则将情感线嵌套进主线当中,并且有重有轻地合理安排让多条情感线并进迸发。至此,开心麻花在电影市场内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影片《西虹市首富》虽没有经过反复捶打的话剧剧本作为托底,但“开心麻花影片”的味道一点也没缺失。开心麻花的小品创作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在幽默当中接纳人们当下的生存状态与问题。创作本身就紧贴当今生活不断变换的生活节奏,对当下的流行文化、网络流行语进行了巧妙的吸收改编,恰到好处地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让观众感受到幽默的同时,又能品味到话剧、小品的些许魅力。在《西虹市首富》当中最能体现与时俱进味道的则是足球因素。2018年是俄罗斯世界杯的年份,而作为在世界杯结束之后便上映的《西虹市首富》自然不会放过足球因素。主人公王多鱼与他的伙伴们则是足球队队友,足球线的设立不仅顺应了时代的热度,而且满足了大众娱乐的心理需求,更避免了多角色之间的形象单薄。
开心麻花在使用热词时避免了庸俗化的套用滥用,例如流行语“老铁”的使用则是在不经意之间甩出,它巧妙地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开心麻花将热词、网络流行语运用到戏剧当中,在符合角色定位的同时,通过人物来折射日常生活的焦点,此做法尤为巧妙。
《西虹市首富》的原作虽不是话剧,但开心麻花的创作手法却是话剧与电影所结合的手法。通过谐音的借用产生幽默,通过语义的歧解制造幽默。除此之外,还有词句嫁接、成分换序等话剧创作手法,将话剧这门舞台艺术的手法融合进电影创作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幽默创作风格。这是《西虹市首富》与此前开心麻花喜剧三部曲相通之处。
话剧与电影虽同为综合艺术,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但两者对于观影者的体验却是各具特色的。这份特色的差异在于空间层面的真实性体现。剧场受限于实体场景的原因,往往只能以同一视角来观看舞台的演出,为了照顾到更多的观众,作为舞台艺术的话剧要求演员们有着更为强烈的语言穿透力和情感爆发力,话剧演员常常通过夸张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传达情感,借此与观众之间建立起联系。但镜头语言则需要更为细致的表演方式,尤其是脸庞和指尖等局部特写,镜头的发明提供无数个视角给观众,而要将话剧这门舞台艺术的特征转化到电影银幕之上,势必要遵循电影本身所具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方法。
当下的话剧改编夹杂了许多商业因素,商业收益无疑是改编热潮的第一驱动力,在看到《夏洛特烦恼》《驴得水》和《羞羞的铁拳》这些影片成功的同时,也要看见像《恶棍天使》《神探驾到》等片,它们的口碑和票房都差强人意。开心麻花能够在话剧改编电影当中处于佼佼者的地位,这要归功于话剧剧本本身的筛选,并不是所有优秀的话剧剧本都适合改编成电影剧本,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电影语言与话剧语言的不同,电影市场接受了开心麻花对于话剧改编电影的尝试,也承担了一些优秀的话剧演员走向银幕的成本,开心麻花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从最初《夏洛特烦恼》当中不成熟的电影语言和过度的话剧化,到《驴得水》当中对于电影和话剧之间所做的平衡,不仅是剧本上的平衡,同时也是话剧演员对电影所做的平衡,再到《羞羞的铁拳》当中成熟的镜头语言和故事轨迹,开心麻花无疑是幸运的。这份幸运同样也证明了开心麻花水平不断提高,他们能够在三年间位居话剧改编电影的佼佼者地位绝非偶然,在这背后,开心麻花必定付出了相当的心血。
这波话剧改编电影的热潮,无疑能让更多人去关注话剧艺术本身,有助于话剧艺术的传播和发展。话剧剧作家们借助电影的时长和高关注度,能够让话剧自身的思想价值与艺术魅力以更深刻、更广泛的方式传播开来。
开心麻花纵然是幸运的,但这份幸运是通过自身正确的努力方向而获得的。回望开心麻花在电影市场上的尝试,我们看见这波话剧改编电影的热潮吸引了不少同类影片的诞生。这其中良莠不齐的原因在于改编思路的方向和急于求成的制作,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并不是一部出色的影片,但在这部影片中人们看见了话剧改编电影的潜力和闪光点,因此,人们对它青睐有加。事实证明,在《驴得水》《西虹市首富》等作品的成功之后,开心麻花已然成为现象级影片的座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