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告诉她》:他者想象与自我身份认同

2020-11-14 04:04兰玉玲
电影文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华裔本体身份

兰玉玲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同化,对于习惯固守传统,以延续几千年文明为傲的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特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领土的并入与扩张,蔚为壮观的民族大融合,使得中华文明的发展不断影响着世界变革。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大量的华人走出故土,进入世界的各个角落。他们不仅带走了一生的奋斗,也带走了不舍的传统观念。

这些旅居海外的先人与后辈,很难忘记汉文化的传统与祖训,独特的“根”文化如一条割不断的脐带,营养着无数的海外游子魂牵梦绕的乡愁情怀。他们通过对异域文化他者身份的确立,反照出自己作为本体的独特身份。骨子里的敬拜祖先的信仰,便在异域文明的他者反照下,清晰还原出华裔特有的情怀。这种海外游子极具普遍性的乡愁意识,更使他们表现出对固有传统的不舍与传承。这种根文化的意识形态不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常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这种通过影像的方式,可以揭示出自我本体在他者的反照中能够确立和修正自我认知,并进入对他者的想象中去反思,进一步清晰自我意识。这是一种身份认定的反应,也是本体与他者之间一种新关系的建立,从而产生一种全新或更准确对他者进行认同的身份确定。这种方式便是一种同化,电影《别告诉她》正是揭示这种同化过程的经典影片。

一、本体与他者的对立与共存

“他者”是当代西方批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是一个关系概念,存在于两组关系之中。“他者”作为西方后殖民时期的理论术语,他者建立在自我的特定环境中,所有的被殖民世界都为他者。通过被殖民的他者来反照及证明本体的殖民者身份。两者之间对立而关联,他者消失,自我的本体便也随之消失。没有他者的对照,便不会产生特性的自我。这种对立与共存的关系,也会因为环境和他者的身份不同而改变。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认为:他者的显现对构成的“自我意识”必不可少。没有弱者成为奴隶,便不会确立强者成为奴隶主的身份。只有奴隶出现,才会产生奴隶主的权威。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也通过从锁孔“注视”他人,证明他者与自我的确立关系。当“我”注视他人时,也可能同时被他人注视,作为主体的我便在他者的注视中体验到我的存在。而没有他者的注视,自我本体便也不会存在。也只有把本体投射到那个想象中的他者,才能确认我的存在。

电影《别告诉她》的整体框架,就是建立在自我本体与他者关系之上,影片通过大量的叙事描写,将一种中华民族特殊的心灵回归置于其中,利用东西方截然不同的道德与价值观念的冲突进行演变和升华,进而完成整部影片的叙事效果,使观者心灵产生震撼,从精神层面产生共鸣。这也使《别告诉她》于2019年在北美首映后,成了当年最受关注的影片。

华裔女作家碧丽自幼就随父母前往美国,意识形态完全西化。当碧丽回到中国时,曾经的祖国便成为她此时身份的他者,反照出她身为华裔的特殊身份。此时的碧丽既不是完全的西方人,也不是纯粹的中国人。她既无法完全运用西方的观念比照中国,也无法完全接受他者的角度去接受中国的传统观念。在他者的反照,身为旅居海外的华裔,所面对的传统、民俗、亲人等都成为碧丽对于他者想象的条件。其中映现出的既有东方情结又有西方观念,而两者之间的冲突,又是作为本体的她无法逃避的现实。在这种矛盾中,作为本体的碧丽在他者的注视下显得无所适从,她只通过对他者的想象去尝试接触和理解。当她面对中国传统,碧丽的西方观念便被即时反照出来。这是碧丽在归国之前从来不曾遇到的特殊身份。她在国内亲人的关注下,成为一个观念完全不同的西方人,却又是国内亲人不可或缺的成员。这种对立与关联,便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二、文化与观念差异中的他者想象

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常常会使华裔在回国时感到不适应,并形成在对他者的想象中产生的定位模糊即无法正确感受他者也无法定位自己的矛盾心理。当碧丽在被长春一家酒店的大堂经理近乎过度询问时,充分显示出中美之间思维观念的截然不同。国人喜欢探究他人更深感受的特性,与代表西方的碧丽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观念产生了强烈对比。碧丽重复而敷衍的保护性回答,折射着中西方文化认知理念和文化差异。此时,作为他者的大堂经理,也在将碧丽作为他者在交谈中加以想象。而碧丽也通过对大堂经理进行的他者想象,及时做出了极具西方特点的个人主义自我保护倾向。这是本体与他者之间的确立,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确立。

此时,以自我本体代表西方观念的碧丽无法接受现实,却又无法摆脱中国的克制与集体主义观念为她带来的痛苦和纠结。在这种本体与他者的存在对立却又不可避免的条件下,碧丽无从逃脱,只能面对。既然改变不了他者,就只能通过对他者的想象加以了解,尝试着分析对奶奶的病情是应该告知详情或是善意地隐瞒,这种站在任何角度给出的答案看似都无错的前提下,该如何解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本体通过他者的反照来证明,逐步看清趋于认同和理性的观点,通过对他者的认知、判断及想象,来正确考量本体的观点以及身份认同。

三、沉浸于他者想象中的心理同化

通过对他者的想象,可以验证本体与他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节点。尝试进入他者的视点中反照自我,再回到自我中重新理解他者,在他者和本体中寻找密不可分的共同点,便能寻找到真实的自我定位。

此时,碧丽正置身于以故乡为他者的街道上。那本该清晰明确的自我认知,却因为与他者在意识形态上的模糊对立,而变得矛盾重重且左右摇摆。这是无数华裔特有的矛盾心理,既无法退去西化观念,又在潜意识中难以割舍传统与传承。这种本体与他者对立与共存特性之间产生的纠缠,交织成一种混乱的认知难题,或是接纳传统意识中的他者观念,或是保持西方独立意识中的固有本体,这是个两难的选择。矛盾中的碧丽回到酒店,看到了与自己的感受截然不同的父亲。父亲虽然常年身处国外,却因是成年时期离开故乡,自然不会有碧丽那样完全西化的思维方式。父亲同样将家乡作为他者时,自我认知能立刻回归正确的本体意识,能完全接受故乡作为他者反馈给自己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这是一种完全对他者的认同,是本体从精神层面对他者展现出的理解和接纳。碧丽的父亲站在窗口,看着外面那熟悉又陌生的家乡,骨子里对传统的保留正由心中建立起来的他者意识,完全交融在自我认知中。这便是中国人对故土的乡愁与眷恋,是一种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牢固关系。

碧丽以父亲的感受为他者,反照出父亲与自我的血脉关系。再通过自我和父亲、父亲和故乡传统递进式的他者重建,便逻辑性推理出一条传承与发展的脉络。如同树叶、树枝、树干与根的关系,重新确立了自我和他者以及他者之外的他者之间的必然连接。通过对他者进行一系列推导与想象,进而证明故乡传统与碧丽的关系,即自我本体是他者之间的隐藏的不可回避的关联,即传统观念的理解、认同与继承。

四、理解与共情构建自我与他者的心灵之桥

电影《别告诉她》贯穿自我本体与他者之间从排斥到认同、从理解到回归的心理过程。也是海外华裔对传统风俗的一次寻根之旅。当碧丽发现病例报告有可能被奶奶发现,她便条件反射般跑向医院去拦截病例报告,这种行为是碧丽对他者在潜意识中的认同,是接纳他者反照给自己的正确自我认知后对他者认同的表现和改变。影片运用长镜头展现碧丽在街头上的狂奔,是本体对他者给予的身份认同的行为表露,也是本体认知改变的一种条件反射,更是对传统的一种理解与共情。当碧丽的父亲,这个阔别25年的游子重新回到家乡,母亲作为他者确立了儿子作为本体的身份。儿子的本体又在对他者的审视和感悟中,对母亲的他者身份给予深深的理解与共情,更加深了自我与他者的共存关系。

在本体相对于传统观念的环境下,对他者给予自我养育之恩的肯定,在对他者即将离世的想象中,对自我与他者关系即将崩塌的痛苦而难舍难离的哭泣,更是自我本体与他者之间在理解与共情之下的必然结果。当婚礼主持人用浓重的东北语音说出“长春就是你的家”,触碰着海外华人心中那最敏感的一根神经。是的,无论走到哪儿 ,海外游子回归时,在以家乡为他者的反照中,那中华的传统之根,又如一道跨越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清晰可感。整部影片以一场婚礼为核心形式,既是对老人的一种告慰,也是对老人告别的一种仪式,更是自我对他者的理解与共情中的一种情感交融。

五、文化传播的他者与本体的想象与观照

电影《别告诉她》是一次生与死的伦理探讨,也是自我与他者的无限接近。在这部影片中,以东西方文化观念作为本体与他者之间的冲突,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反思,即西方的个人主义与东方的整体观念发生冲突的对错判定,并没有具体或唯一的答案。 事实上,无论从哪一种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作为本体自我都会找出拒绝他者认同的理论依据。但作为本体的主观特权,往往会对他者寄予有利于自己的想象。但现实中的他者却往往具有不可逆性和不服从性,反而会对自我本体带来重新的思考和定位。这个世界如此矛盾,又如此合理地存在着。如同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因果般相互依存,而如果要保持这种关系,就要在对彼此的想象中进行观照。完全西化的新一代华裔在对本土传统作为他者进行关系确立时,已完全存在于对他者的对立之中。化解两者间对立与拒绝的关系,更要从文化传播中建立共识。华人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寻根溯源的文化行为,是更好保留与唤醒海外华人的传承意识,弘扬民族传统的手段。

碧丽从最初固守自己的原则中改变,尝试在对他者的想象中去反照自己并寻找和突围,尽管整个心理过程纠结而艰难,而一旦进入他者的想象中去理解他者,并以他者的视角回视自我本体,便看到了自己身体中潜藏的与生俱来的血缘本质。于是,碧丽的观念开始被他者转变,并对自我定位进行再次修正与确认,重新进行了一次自我认知,确立出自身应给予保留的华裔传统与文化,行为上也转变为认同。这种认同也是一种同化现象,存在于自我与他者的想象和观照中,通过对立、排除、矛盾冲突后对他者给予的善意的想象,再以他者视角回视自我,从而找到与他者共同之处而产生的一种同化结果。

当女主角重新回到美国,回归她身为美国人的本体意识,是因为以祖国为他者的环境已经消失,碧丽重新回归到另一个他者环境中的必然结果。但只要碧丽心中以故乡为他者的心念存在,她便随时能回到华裔的自我身份与认知中去。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无论是本体抑或他者。碧丽在影片最后的一声大喝,不仅是对奶奶及传统的一种怀念,更是她对自我意识和传统文化的觉醒和保留。而那一树惊飞的小鸟,更像是无数华裔的无数次的觉醒与回归。

猜你喜欢
华裔本体身份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华裔新生代工作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跟踪导练(三)(5)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