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看动画短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020-11-14 02:40王心悦
电影文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陌生化包子视野

刘 迅 王心悦

(成都理工大学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显然,擅长于讲故事的动画作品同样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和艺术形式。随着近年来中国动画短片在奥斯卡评奖活动中的出色表现,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动画短片也可以为讲好中国故事发挥积极作用。传播学理论表明,大众传播的受众是自由、主动的受众,其受众中心理论和接受美学“读者中心论”的基本原理完全相通。因此,运用接受美学的原理来研究动画短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不仅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而且能够为提升中国动画作品的国际传播力提供重要的借鉴。

一、期待视野的重构:贴近生活传播中国价值

尧斯认为,读者在阅读时会从类型的前理解、已经熟识作品的形式与主题、从诗歌语言和实践语言的对立中产生期待系统。读者的期待视野受到其先前经验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能否唤起读者的期待视野是作品能否被接受的有效前提。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接受者的期待视野是不断变化的互动过程。从动画短片角度来讲,观众也会受到既有观影体验、知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对作品产生期待,这种期待在观影前或观影过程中不断被重构和修正,以维系观众更为持久的观影兴趣。那么,如何在满足观众期待视野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呢?

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直接导致了观众期待视野的差异,使“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一个难题。要把握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不同观众的期待视野并非易事,而在这方面,荣获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动画短片

Bao

的成功经验,或许能够为我们打开通过动画短片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视界。

Bao

着眼于普通的中国家庭生活,以亲情为主题,展现着当下中国空巢老人真实的生活状态。显然,这一故事主题的选择有意规避了观众期待视野的差异。其次,片中由包子变成的包宝宝同母亲一起生活的过程又以独特的视角反映出真实的中国民间故事。最后,以中国饮食文化——包子的制作作为故事展开的背景,在讲故事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饮食文化。

事实证明,选择普适性主题、贴近真实生活更能极大地提升观众特别是国外观众的接受度。譬如,同期参选奥斯卡动画短片奖并获十强提名的《冲破天际》,该片选择励志追梦主题,创制灵感来源于中国第一批女宇航员刘洋、王亚平,讲述了中国女孩璐娜在父亲的陪伴下励志成为宇航员的故事。另一部曾获奥斯卡动画短片奖提名的短片《如果我是英雄》,选择了被广泛关注的反校园霸凌题材,讲述了一个有英雄梦的男孩和一个受到同学们霸凌的女孩的故事。这些来自日常生活的直接性经验极易唤起观众的期待视野,而看似简单的故事却因扣人心弦的情节又不断地刺激着观众,使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重构其以往的期待视野,让他们感到这些情景极为熟悉而又仿佛陌生,进而引起深入关注,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动画传播的某种价值观念。

二、童趣视角的隐喻:形象塑造寄寓人文关怀

伊泽尔认为,文学作品的语言包含着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两者构成了文学作品接受效果的前提,其中意义是在阅读过程中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可见,采用动画短片讲述中国故事最大的障碍是绝大部分观众对故事文本的理解程度。而如果在动画短片中采用隐喻手法,则可将作者的价值观通过具有直观性特征的事物表现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观众对文本的认知难度。例如在动画短片

Bao

中的“Bao”既是指中国美食“包子”,也隐喻父母心中的“宝”。故事文本隐喻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果动画角色更贴近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便更能获得观众的认同感,唤起观众对作品的期待。用童趣视角隐喻现实生活,以人物形象寄托人文关怀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式之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源于其表层的角色想象与深层的意涵相融合,动画短片

Bao

中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包妈妈和包宝宝。“包妈妈”是一位典型的中国母亲,因儿子成年离家成为空巢老人,意外成为“包宝宝”的母亲后再度感受到家庭欢乐,却也又一次经历儿子成长带来的精神冲击。而“包宝宝”是由包子幻化而成的形象,起初满足于母亲的关爱,而后渴望脱离母亲的过度保护。这两个动画人物都运用了惯常的童趣视角,为满足观众娱乐性的需求,强调人物造型“接地气”、表情夸张、肢体语言丰富等设计,但在人物活动产生的娱乐背后,却寄托了强烈的对人生和生活的深层透视。短片《冲破天际》中的人物表层形象的设计基调仍然是童趣化的。鞋匠父亲,时常都严肃地系着围裙坐在工作室或制作或修补鞋子,面对女儿时却面带父亲宠溺的微笑;女儿璐娜,她的外在性格特征是大笑,收到父亲的礼物时喜悦的笑,梦到飞向外太空时开怀的笑,走入航天大学时惊喜的笑,从月球眺望地球时感动的笑。随着璐娜的成长和生活的变化,在她的表情中又增加了另外的情绪,时而哀伤,时而温婉,让观众看到一个性格分明的典型角色。片中典型的衣着、动作和表情设计在成功塑造角色形象的同时,都隐射着现实中的中国家庭和人伦,从而在制造娱乐的同时不断地引导观众理解动画形象背后的人文精神。

三、叙事结构的召唤:故事情节采用陌生化讲述

伊泽尔强调,作品中的未定性和意义空白是联结创作意识与接受意识的桥梁,因此,未定性与意义空白便构成作品的“召唤结构”,这种结构召唤着接受者能动地通过联想、想象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在动画的观影体验过程中,“召唤结构”体现在叙事的不确定性和空白点上,这些不确定性和空白点使作品极具吸引力。当某个故事情节超出观众的既有经验,或者对某个细节采用“陌生化”讲述,否定了观众的期待视野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带给观众新奇的感官体验,使观众保持观影兴趣。

动画短片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运用叙事技巧中情节的“陌生化”讲述。当然,这里的“陌生化”讲述需要在唤起观众兴趣的同时保证这个情节不是隐晦难懂的。譬如,在短片

Bao

中,第一个“陌生化”节点是,包妈妈孤独地吃着包子时,一个包子却像婴儿一样啼哭并逐渐幻化成了人形。在该片结尾处,包妈妈为了阻止包宝宝离家一口吃掉了包宝宝,这是第二个“陌生化”处理。这两个情节的“陌生化”讲述将故事发展逐步推向高潮,从而强化了观众“意料之外”的心理感受。又如直面校园霸凌的短片《如果我是英雄》,男孩拿走父亲的钱包买了礼物讨好施暴的同学,安慰被欺凌的女孩,与此同时,女孩拿走的是警察父亲的“枪”,这一情节为剧情后续发展制造了悬念。男孩虽幻想成为英雄但因对校园霸凌的恐惧而选择了背叛,这是短片第二个“陌生化”情节。短片结尾处,第三个“陌生化”情节发生,女孩拿出父亲的“枪”指向的是她心中的英雄,这一“突变”显然让人产生了强烈的惊奇感。由此可见,从观众的观影体验来说,在动画作品中运用故事情节的“陌生化”讲述不时产生一种出奇制胜的效果,也是讲好故事的关键。

四、行为主体的对话:视听语言呈现多元化表达

接受美学把文学的历史看作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史,在这个关系中,读者总是通过文本与潜在地存在于作品中的作者进行“对话”。因为读者与作品分别作为两个存在着的主体,各有其主体性尺度,只有在交流中认同,读者才能在对于作品的经验中找寻到自我的审美经验之存在。此主体间的对话交流理论同样适用于动画传播领域。无疑,动画短片创作过程中的行为主体是创作者和观众,两个主体的对话过程既可以被理解为编剧、导演、摄影、剪辑等诸多因素与观众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被细化为声画语言与观众的交流。视听语言的多元化表达实质上是指规避动画中现有的、重复的表现形式,给观众带来新鲜的视听感受。

首先,观众与作品的首次对话是通过镜头语言来实现的。

Bao

的开篇主要运用五组干净利落的中近景和特写镜头将中国传统美食——包子的制作过程加以展现,随后多次运用特写镜头极力渲染小包子和包妈妈两位主人公的情感,全片镜头间的切换流畅自然,将故事情节不断推进。而《冲破天际》中璐娜在收到礼物时微笑的特写镜头,打开通知书时由紧张转换到悲伤表情的特写镜头等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给观众以渲染角色心理状态的视觉影响。再到父亲逝世后墓地枯木的空镜和收拾父亲遗物后切换到的父女合照的空镜等,这些细节描写的镜头处理以借物寓情的方式表现了璐娜的心理变化。其次,色彩也是观众与作品一种重要的对话符号。色彩的对比能够跟随剧情给观众营造不同观影感受,譬如,短片

Bao

在表现包妈妈包包子娴熟的手法、家庭的温馨和母子间亲情交流时多采用橘色、黄色等暖色调,反衬了故事后段中包妈妈因儿子离家的不舍和吃掉小包子后的内疚、懊恼时采用的暗色调。这种色彩对比所形成的冲突强化了故事场景所需的特定气氛,给观众带来了感官体验上的强烈冲击。而《冲破天际》的画面却在色彩层面刻意做减法,用更像是2D插画的简约风格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显得非常单纯。在表现父女亲情时采用橙色、暖色等暖调色彩,表现梦想和太空时采用蓝色相关冷调色彩,运用黑、灰两种冷色调的色彩展现璐娜人生低谷的阶段,之后又慢慢恢复色彩,这里色彩的转变代表了她慢慢开始新的生活。此外,动画短片中的声音同样在渲染人物情绪和体现“中国味”的同时起到了引导观众认知,促进对话的作用。短片

Bao

没有人物对白,却用中国传统民乐合奏贯穿于整个剧情,并配以相关音乐、音效,例如和面的声音、小包子反抗母亲过度保护时用大鼓模拟的关门声以及母亲与包宝宝离别时用钢琴声所做的情绪渲染等,使影片普遍关注的内容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得到富有感染力的表现。短片《冲破天际》同样是没有对白的设定,但特色音效和背景音乐设计却相当考究,例如特别制作了钢琴键盘声来代表璐娜的活力,与代表父亲沉稳勤勉特质的大提琴声,这两种音乐以父与女的形式在影片中对话、交响。而短片《如果我是英雄》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切入,采用第一人称讲述,同时配以贴切的背景音乐,代入感极强,使校园霸凌这个尖锐的话题被举重若轻地表现出来,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接受美学的原理为研究动画短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新的视角。动画作品同文学作品一样,本质上存在着作品背后的被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贴近生活重构观众的期待视野,通过童趣视角隐喻作品价值,通过情节陌生化建构召唤结构,运用视听语言实现多元化表达,这一切无疑会促进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因此,可以预见,只要我们遵循动画短片的创作和传播规律,讲究创作和传播策略,利用动画短片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

猜你喜欢
陌生化包子视野
居· 视野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
卖包子
视野
真相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