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敏
摘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阶段来讲,学生的心智逐渐发育,主体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于此时的教学来讲,教师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将从培养新型师生关系、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展开论述,以为今后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082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足够的兴趣之后,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讲,它是一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如果学生对数学有足够的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培养新型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只有教师和学生一起默契配合,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讲授专业的学科知识之外,还需要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和谐相处,让学生逐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强调尊重与赞赏。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维护好师生关系,比如在引入新课或者讲授课程知识时,可以营造比较轻松的教学氛围[1]。
比如,在讲解《同类项及其合并》这一课程时,在正式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寻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来讲,教师可以提前设计一些内容不完全相同,但是有一定关联的图片,然后发放给学生,在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卡片上的性质找到与自己卡片性质相似的同类项朋友,这样,学生便会觉得有趣,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同时还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设置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对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包含了一些相对枯燥并且难度比较大的理论知识。面对这类知识,很多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或者是因为学习难度大而提不起学习兴趣,直接放弃了,这时,教学情境的设置就能很好地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情境的设置依据可以来源于生活,因为贴近生活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且利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再次加深理解。
比如,在讲解《鸡兔同笼问题》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快速回答鸡和兔子各有几只脚,如果被关在笼子里如何确定兔子和鸡各有几只?因为鸡和兔子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动物,因此让学生根据鸡和兔子进行思考能够更加有代入感,更加方便学生的思考。《鸡兔同笼问题》是中国古代的经典问题,学习这个问题既有必要性又有重要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会难以理解。因此,教師就更加要注重采取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积极讨论的氛围中逐渐领悟知识。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度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的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知识和提问学生,学生听讲和回答教师的问题”的教学模式为主,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也难以让学生引起足够兴趣,因为学生只是呆呆地坐着听而缺少实践和切身体会,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也能够进行一定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更好掌握知识[2]。现在已经不推崇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一张纸,然后剪成等边三角形,让学生观察此时图形的角数,之后再剪去其中两个角,与剩下的那个角拼接,观察这几个角组合起来的角是否是平角,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再正式开始讲解,这样让学生在通过自己实践得出结论之后再跟着教师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也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有利于增强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对有趣的数学逐渐产生兴趣,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从而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
四、结束语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就当前初中教学来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的学科特征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勒.激趣导思教学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2]付大秀.如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热情[J].教育艺术,2006(5).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中学33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