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内容摘要】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初中物理学科的培养目标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物理这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农村教育中得不到有效的科学探究,为了将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辅助教学。
【关键词】科学探究 实验 教学策略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初中物理学科的培养目标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1]。物理课堂的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为了能实现这个目标,要求教师从备课、设计实验、准备仪器等都要精心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的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去引导、帮助学生去提高他们的各项能力,希望通过一些直观的生活现象、物理实验让学生能更好、更准确的得出结论。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物理这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农村教育中得不到有效的科学探究,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感到痛心疾首。故而,结合自己浅薄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当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现状
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一般包含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和合作[2]。苏科版的教材也是针对这些要素进行编排,特别是教材改版以后,处处渗透这种科学探究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更是注重科学探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八年级物理上册中《熔化和凝固》这节,为了能照顾到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实验器材由原先的探究海波、烛蜡的熔化特点换成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编者在向我们传达的一个信息,用什么材料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感知、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过程。
1.科学探究浪费时间和精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课堂只有40分钟,我们又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高效率的教学任务。就拿我所带的两个班来说,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在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做这个实验最快的一组需要20分钟,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根本无法成功的做出实验现象,比如入射光线和入射点无法重合,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兴趣不大、不敢上手尝试。种种情况导致了上课探究过程花费时间和精力太多,一节课结束,仅仅只能将实验结果推导出来。但是这节课遗留内容还有很多,例如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人眼看到的平面镜所成像、凸面镜和凹面镜等这些课本上的陈列出来的知识点,以及上完这节课还要给学生拓展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特点进行作图这些知识,农村学生学习习惯有待提高,无法通过自学去完成,给接下来的课程进行又增添了许多内容,恶性循环导致教师感觉到自己很累,学生兴趣也不浓厚。
2.题海战术更能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我们往往想通过一些实验现象来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仅仅只有有趣,而非兴趣。“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的理念在农村教学中实施起来如同高屋建瓴,空中楼阁。这不仅会给我们的课堂管理带来很大困难,还会让学生在物理这条路上渐行渐远。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无法做到只对课本知识的某一方面进行评析,我们的教学重难点切切实实摆在那里,如果某个点在课堂上落实不到位,可能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便会无从下手,更别提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成绩了。故而,很多老师选择了一条捷径———题海战术,教学模式固定,先给出结论,再结合典型的例题和练习题进行训练,举一反三,综合运用,总之,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把在考试中可能会遇到的题型、考点都熟悉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的考试的分数上去了,自然也有了成就感,学习这门的信心也会越来越强,容易形成良性循环,甚至对物理课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大。
二、科学探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先驱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从观察和实验得来的,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观察绝不是简单的看看。重要的是在于思考,要注意观察的现象有什么特点,要明确观察目的,并注意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这样才能有所发现。如同我们好多人都会被苹果砸到,而只有牛顿进行了有价值的思考,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推动了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更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座里程碑。
所以,坚持科学探究的理念不动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一定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探究的机会,强化过程,简化概念,让学生将物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即使我们的学生以后不能成为科学家,相信他也不会因为不会修简单的家庭电路而请求于人。也许我们每一次的科学探究都在培养一个科学家,所以我们更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感知、体验科学探究的美妙。
三、科学探究辅助教学策略
为了将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辅助教学。
1.用活动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情感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物理活动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例如,我在班级举办了一次“物理实验器材我来做”活动,學生利用日常用品制作与课程有关的器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制作器材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掌握了原理。我所带的两个班,有拿吸管制作的排笛,有用塑料瓶制作的小孔成像模型,还有精致的简易潜望镜,给了我不少惊喜的同时,也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
2.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
每个老师应该都有独具风格的教学艺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扬长避短,结合教学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我在上《乐音的特性》这节课时,我利用自己熟悉古筝、钢琴等乐器,带领学生弹奏他们熟悉且已经掌握的曲谱《放飞梦想》,学生首先从听觉上立马辨别了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再让学生用不同力度去弹一条弦或一个键,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再改变弹奏的快慢、弦的长短等让学生继而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这节课,学生影响深刻,劳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微课,也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动作,还可以结合个人经历等等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亲其师,信其道”,潜移默化地将科学探究运用到生活中去。
3.课堂导入重视科学探究的渗透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个环节,课堂导入讲究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出问题。所以课堂导入一定要紧扣课堂内容、精心设计,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一些直观、形象的现象,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学会思考,进而提出有效的问题。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可以渗透科学探究的观念,可以传递科学探究的方法。
科学探究没有止境,甚至还会有牺牲。为了我们的学生以后不被社会淘汰,不被机器人替代,为了我们的人类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和真正光明的未来,我们农村物理教师的责任更是任重而道远。因为在物理史上,每一个科学家的路程都是从科学探究走过来的,每一次的重大发现都是经过无数个反复的实验程序得出来的。在地球的资源消耗完前,让更多卢瑟福、法拉第、普朗克带我们冲出太阳系,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炳昇,李容.物理.八年级.上册[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陕西省长武县巨家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