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表演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庞大且繁琐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站在“表”与“演”的角度,提出在保证“舞蹈表演”专业特性的基础上,以“请进来”“走出去”“多元化”的方式为学生搭建学习、表演、展示的舞台,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专业知名度与美誉度。
〔关键词〕 舞蹈表演;人才培养;路径探究;南京体院
一、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
1.参与高级别的演出 “舞蹈”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之一,组织学生参与高级别的演出,无论对于专业建设还是学生发展来说都是意义深远的。学校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本身就有义务帮学生争取参与高级别、高层次的演出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看、学、练、演、思,日益成长,逐渐成熟。
第一,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各类高级别演出的编导们通常都是业内经验丰富的优秀舞蹈工作者,学生在排练期间接受编导们的专业指导,必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舞台表演能力。同时各类高级别演出的规模与影响往往也颇为宏大,学生代表学校参与演出,这也是一种提高学校知名度,提升学校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第二,服务于社会,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首先,学校与社会是相互促进,相互依靠的,学校对舞蹈人才的培养不仅源于社会的需要,而且社会的需要也在时刻影响着学校对舞蹈人才的培养。学生可通过演出实践这一窗口服务社会,展示并宣传舞蹈的艺术美,提高我国社会的艺术文化水平。其次,作为舞蹈领域内新鲜血液的学子们,理应主动扛起舞蹈专业艺术建设的大旗,自觉、主动地投身于高级别的演出中锻炼、完善自己,实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2.重视国际交流 21世纪以来,“教育国际化”早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舞蹈表演专业在与国内体育院校学习、交流的同时,也应积极探索与国外优秀名校交流、互动的机会,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与就业空间。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使我们专业建设更加完善、全面。第一、建立校际友好关系。好的校际关系是国际交流的前提,校与校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只有以一种友好、合作、开放的态度进行真诚的沟通与交流,才可以真正为两校学生搭建國际文化交流的平台;第二、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建立校际友好关系后,校与校之间可定期开展师生互访、文化交流、联合演出等各种交流活动。这些交流活动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巩固两校之间的凝聚力,还能对促进两校共同发展、打造和谐共赢理念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以“请进来”的方式参与我们的人才培养
1.邀请专家学者走进课堂教学 舞蹈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作为能够表达自身思想与见解,引领艺术文化潮流的智慧之人,他们的思维往往更加长远,考虑更为全面。而我国的舞蹈事业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孜孜付出,才能欣欣向荣,繁荣昌盛。首先,可根据需求,依照不同课型,聘请校外资深教授、专家走进相应课堂进行讲学。其次,还可针对舞蹈界中的热点话题以及学生感兴趣或不足的方面组织“专家课堂”,为学生带去最前沿的舞蹈动态与舞蹈观念,使学生身体上、思想上得到立体式补充。在此基础上,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也应主动投入“专家课堂”之中,积极吸取有益知识,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与教师绝不能仅听“一家之言”,应当学会在聆听、讨论之后进行思考与总结,去粗取精。
2.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我校舞蹈表演专业应当充分借助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邀请一些高水平、高层次的前沿学者来校召开如座谈会、辩论会、研讨会等形式的学术交流会议。在这些会议当中,一方面可共同对人才培养道路上所遇到的一些难点、亮点进行深度的探索与研讨,进一步开阔自身的学术视野,明确办学理念,突出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特色。另一方面,还可请专家学者对学术研究进行有利指导,为专任教师所承担的舞蹈类课题、项目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此外,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也绝不能是漫无目的地陈述与商讨,应当竭力挖掘我校舞蹈表演专业现阶段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出现的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同专家学者密切共商、实现突破。
三、以“多元化”的方式搭建艺术实践平台
1.教学汇报展示 舞蹈专业下的教学汇报可分为学期考试、结业课考试、毕业汇报三种形式。而这三种形式都是学生在不同时期内,对各门舞蹈专业课程掌握程度的真实反馈,但由于学生当时的能力水平与重视程度等原因,三种形式中除毕业汇报外,学期考试与结业课考试往往都是以公开课的方式,在舞蹈排练厅进行内部的汇报,并且也都是些“自己人”进行相互的观摩、学习与指导。与毕业汇报相比,缺少一定程度的形式感与正式感。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与校、院协商,为学生争取学期考试与结业课考试登台汇报的最大可能,使登台汇报变得规范化、普及化,甚至是常态化,并借用“以演促教,以演促练”的方式来推进本专业的整体发展。因为对于舞蹈专业的教师与学生而言,“在哪演?给谁演?谁来看?有多少人看?”等相关问题,都是影响他们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因素。而每一次在专业舞台的表演与汇报,通常也是全方位提高学生心智与能力重要机会。同时,也应改变“只将优秀一面呈现给观众”的完美主义思想,应允许学生在舞台中犯错,鼓励学生在舞台中成长。除此之外,还需给学生们灌输“多登台、多光荣”的专业思想,使学生们在舞台实践中循序渐进,逐步完善自身的缺点与不足。
2.各类舞蹈比赛 随着我国舞蹈事业的如日方升,各种形式的舞蹈比赛,如全国舞蹈大赛、CCTV电视舞蹈大赛以及中国舞蹈“荷花奖”等一系列专业舞蹈比赛也是进行得如火如荼。舞蹈比赛与教学汇报不同,具有较为强烈的竞争性与残酷性,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平台,也是各校“发出自己声音,亮出华丽身影”的重要途径。
首先,舞蹈比赛对作品的要求是非常严苛的,一个舞蹈作品的最终呈现,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来打磨,而参与其中的学生也会对作品中每一个舞蹈动作进行反复的排练。尤其在群舞舞段时,一名学生舞蹈动作出现偏差,通常需要十几名学生一起重新来过,而这种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排练过程,正是磨炼学生意志与脾性,使他们懂得牺牲、懂得团结、懂得付出,更懂得集体精神赋予自身的无限力量的重要途径。其次,在舞蹈比赛中,我校学生与其他专业艺术院校以及专业文艺团体同台竞技,不仅可以互相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还可让学生们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此外,我们可根据自身条件与资金等情况,举办不同规模的校内舞蹈比赛,并以“人人参与、层层选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专业积极性,给学生人人平等的参赛资格。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舞台表现力,还可以从中发现优秀学生、选拔优秀作品,进一步提高我校舞蹈表演专业的素质水平,使其踏上新的台阶。
结 语
舞蹈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唯有立足于专业特性,以表演能力为重点进行“触类旁通”,才能更为准确地挖掘本校专业特色,寻找自身定位,否则我们所谓的任何的特点、特色都是名不副实罢了。此外,我们还需搞清楚我校能为当今社会输送什么样的舞蹈人才?而这些舞蹈表演人才同其他体育院校、艺术院校相比又处于何种水平?才能更清醒地认识到今后的道路该朝哪里走、该怎样走。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4
[2] 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3] 朱正伟.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4] 陈怡亭.北京体育大学舞蹈表演专业培养方案发展及实施现状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18
[5] 赵雷.舞蹈专业学生差异化培养路径的实施与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本文系南京体育学院2019年度校级教改研究课题重点项目《艺体融合特色下体育院校技术技巧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JG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