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不少人由于日常生活忙碌、饮食不规律,摄入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盐和高糖的各类食物越来越多,导致了近年来慢性胆结石的发病率节节上升。
胆汁的主要醇类成分中含有各种胆固醇、胆酸、胆色素、卵磷脂、黏蛋白和各种无机盐。当病人胆汁内某种醇类成分的浓度过高,就可能会发生胆酸沉积,胆酸与胆道纤维素黏蛋白、脱落的胆道上皮层白细胞、细菌、动物蛔虫素和卵磷脂结合,形成不同颜色与形状各异的酸性胆结石。同时胆汁中各种胆固醇成分浓度过高,或者与胆酸、卵磷脂浓度比例失调,也会形成各种胆固醇酸性结石。
急性胆结石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或初期症状不明显。有时患者饭后出现腹痛、腹泻,被医生误诊为急性胃病,一旦出现胆绞痛、胆囊急性肾炎时,上臂和腹部就会剧烈疼痛并迅速扩散,直至后背,如果不及时对胆囊进行穿孔还可能会引起急性腹膜炎、胰腺炎。
胆结石受一定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妊娠、肥胖、禁食、代谢不良综合征、长期服用降脂药、口服避孕药等,这些都是早期引发慢性胆结石的主要因素。
经常吃高脂肪食物的人;60岁以上的成年男性;患有胆道炎和寄生虫疾病的40岁以上成年女性;经常不吃早餐者;肥胖及体力活动较少者;肝炎患者;有遗传家族病史者;女性激素过多者;长期服用降血脂药物的患者;长期情绪过于紧张者;胆囊和胆道感染患者。
不吃早餐者易患慢性胆结石。胆汁可以帮助我们消化各种食物。若人们不吃早餐,胆汁和其中的各种胆固醇就会出现高度饱和状态,并在胆囊中不断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形成多囊结晶,最终形成多囊胆结石。如果经常不吃早餐,胆汁的正常酸碱循环流动机制会被打乱,导致溶解胆固醇的脂质浓度迅速升高,发生脂质沉淀,最终形成急性胆结石。
1.饮食结构要合理。尽量减少高脂肪、高热量之类食物的摄入,多食用维生素和纤维素丰富的新鲜绿色食物,有利于人体排出清新的胆汁,改善体内酸性胆固醇的正常代谢,溶解体内胆素和结石。一日三餐都应该按时定量进食,因为一整夜没有进食后,胆汁已经变得较为浓稠,如果早晨再不进食,胆汁会逐渐变得更稠,直接导致慢性胆结石的形成。每晚睡前或早餐之后喝一杯新鲜牛奶可以帮助胆囊定时进行收缩、排空,减少体内胆汁在胆囊血管中的停留时间。
2.注意生活中的细节。①不長期卧床、憋尿。多吃利尿的蔬菜水果,有助于抑制体内细菌、致癌物质和易造成膀胱结石的有毒化学物质,减少胆结石的发病率;②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改变静坐的生活方式,办公时多起立活动,加强体育锻炼;③放松心情。保持自己心情自然放松,不要长期处于紧张的精神情绪状态。因为人的大脑细胞活动异常会直接影响人体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如果人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抑郁、急躁等状态之中,就可能会导致体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影响体内胆囊正常收缩,使体内胆汁的消化循环和胆液分泌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促使慢性胆结石的大量形成;④注意日常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卫生的饮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肠道寄生虫病和细菌性肠道疾病的感染,而这些肠道疾病也是引起寄生虫性胆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学研究发现,胆结石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因此如果家族中有人曾患过胆结石,其需要尤为注意饮食结构,最好定期到医院做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