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芬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很多生命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整合生命教育资源,注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珍爱生命、提高生命意识,达到道德与法治与生命教育的有效融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将自认为有效的道德与法治和生命教育的结合策略分享如下。
生命教育并非只是理论方面的教育,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成长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营造适宜的生命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自然融入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的生命教育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命教育情境来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生命,接受生命教育。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这一部分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课程更加感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如播放一段生命来源的视频,向学生传递母亲如何孕育并养育我们,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和父母的辛苦,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意义。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因意外丧失的新闻,如闯红灯被撞而亡,河边玩耍溺水而亡,错误用电触电而亡等,让学生在身边常见的行为方式中更加深刻地认识生命,有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
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有关生命教育主题的内容有很多,各个年级中几乎都有生命教育相关知识的渗透,如三年级上册的《安全护我成长》一单元中就分别向我们呈现了“生命最宝贵”“安全记心上”“心中出的110”等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主题相关内容不仅包括人类自身的生命,还包括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因此,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都是学生的生命教育内容。为了更好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生命教育,教师要注重整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并进行良好的规划,确保生命教育的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开发和挖掘教材内容之外的生命教育资源,如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书籍,在网络平台搜集更多的生命教育案例或故事,等等,同时注重结合社会热点新闻,在课堂上丰富生命教育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生命教育案例视频,引入社会中人们不注重生命安全的时事热点新闻等,然后根据视频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自学探究和合作探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生命的含义,提高生命安全意识,并掌握一些实用的生命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切实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命教育要摒弃以往单一的、无趣的教学模式,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丰富生命教育形式。如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为了进一步提升生命教育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开展专题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地实现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专题式生命教育,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安全护我成长》就是一个生命教育专题单元。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担当等方面的生命教育,切实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涵义。渗透式教育,教师要在日常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如在讲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知识时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资源,在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时培養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讲自然界的其他生命时引导学生要热爱所有生物的生命,等等,做到全方位、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更深刻,从而更加珍爱生命,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命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多方面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相关的生命就教育资源,通过营造生命教育课堂氛围、整合课内外生命教育资源、丰富生命教育形式等,引导学生真正认识、了解和掌握生命教育的内涵,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