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翠
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幼儿教育水平对幼儿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传统幼儿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需要优化调整幼儿教育方案,提升幼儿教育的有效性。游戏化教学是优化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丰富幼儿教育手段。課程游戏化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实现幼儿教育的改革创新。目前,部分幼儿园缺乏开发课程的能力,导致游戏化课程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戏化课程实施的效果。对此,教师要提升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把握因材施教原则,注重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平衡,注重课程创新。
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身心特点,以幼儿的性格特点为教学的切入点,可以有效提升幼儿教育的水平。课程游戏化是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创新的一种有效方式。课程游戏化可以实现幼儿教育与游戏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课程游戏化让幼儿教育更具生命力,可以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学习,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落实了寓教于乐的幼儿教学理念。但是课程游戏化也对教师的课程规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情况,对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将游戏教学深度融入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中,真正发挥课程游戏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一)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进行游戏化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行为特点,重视幼儿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幼儿的特点以及差异性进行课程的规划。教师需要选择幼儿喜欢的游戏,起到教育作用。每个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身心发育水平是不同的,接受能力也各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合理评估幼儿能力,以幼儿能力作为游戏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仔细观察幼儿的,如果幼儿较难完成规划的课程内容时需要适当降低游戏的难度。
(二)注重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平衡
在课程游戏化中游戏只是进行教育的载体,课程游戏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游戏有效培养幼儿的能力。因此在规划课程时,教师需要注重课程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平衡,认真评估所选游戏,既要保证幼儿积极参与到课程中,也需要保证幼儿能够在课程游戏化中有所收获。例如,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手工制作内容纳入幼儿教育游戏之中,与幼儿共同进行手工制作,再将手工制作的作品作为幼儿课程教育的有效资源,保证幼儿教育课程彰显教育价值。
(三)注重对课程的创新
一成不变的课程内容会使幼儿产生厌烦感。因此,在游戏课程化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避免重复使用同一种游戏,创新课程内容,广泛收集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并将游戏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游戏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主题游戏的乐趣,使幼儿从内心接受主题游戏活动,以这种游戏方式来充实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的内容。
幼儿教育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下,教师需要创新幼儿教育模式,保证幼儿教育的有效性与先进性,充分发挥幼儿教育对幼儿的启蒙作用。课程游戏化是提升幼儿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游戏化课程开发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明确游戏课程与幼儿教育之间的影响作用,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保证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幼儿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