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电刺激镇痛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初产妇产程中的应用

2020-11-13 04:56梁月婵吕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初产妇产程穴位

梁月婵 吕芳

孕妇分娩属于特殊的生理过程,全程均会出现持续疼痛,且疼痛强度会随着生产进行而不断加重,对产妇生理、心理、产程均造成不良影响。若产妇产程以及生产方式受到一定影响,则产妇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增加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最终出现宫缩抑制、子宫血管收缩等可能性极大,导致不良母婴结局[1]。本研究探讨穴位电刺激镇痛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初产妇产程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妇产科接诊的260例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不超过40岁;单胎头位;初产妇;胎儿检查骨盆正常;未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以及过期妊娠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无沟通障碍、无精神疾病病史;产妇以及家属均了解内容,并自愿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平均年龄(25.24±2.32)岁;平均孕周(38.26±2.52)周。对照组平均年龄(26.03±1.85)岁;平均孕周(37.16±1.85)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产前引导产妇进行分娩前运动和准备,说明注意事项,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产妇宫口开全后,由助产护士接生;定期复查,给予饮食干预。

1.2.2 研究组 接受穴位电刺激镇痛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 产前护理 (1)健康教育。产妇入院初期介绍院内基础设施、分娩方式,加深其对分娩的了解,评估产妇情绪;定期协助产妇进行身体检查,并提前向其讲解穴位电刺激镇痛相关知识,并进行示范;对产妇及家属说明分娩监护镇痛仪的使用方式、使用后的临床反应等,确保分娩顺利。(2)心理护理。根据产妇心理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初级程度患者可较为理智地面对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向其讲解各项情况、解决措施,提高配合度;中级程度患者存在明显情绪变化,生产过程中会因各种影响因素出现易怒、易躁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增加心理疏导次数,每周至少3次,疏导过程中营造舒适的氛围,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影响患者的因素是什么,并给予疏导;高级程度患者,负性情绪明显,存在产前抑郁,出现暴怒、自我伤害的概率较大,护理人员需加强重视,每日至少1次心理疏导,取得患者家属的协助,减少任何外界因素对患者造成刺激,采用亲和、舒适的方式与患者交谈,患者家属以及护理人员24 h看护患者,避免出现意外。

1.2.2.2 产时护理 (1)第一产程。产妇进入待产室后,第一产程潜伏期由产妇家属陪同,采取舒适体位,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或是播放音乐等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少疼痛带来的影响;产妇宫缩期间需要进食保证体力,以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宫缩初期产妇采取缓慢呼吸,宫缩强而频时采用浅、短呼吸,使产妇放松身体,缓解焦虑和宫缩。(2)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后停止穴位电刺激,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间歇休息,恢复体力,取得配合。对于用力不当、耻骨联合偏低、胎儿偏大的产妇,指导其采取双手抱膝,让其双腿极度屈曲贴向腹部,使双侧髋膝关节呈屈曲外展位,减小骨盆倾斜度,让胎儿顺利娩出[2]。

1.2.2.3 穴位电刺激镇痛治疗 产妇宫口开至3 cm后进入产房,打开分娩监护镇痛仪,用语言引导产妇放松,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肾俞和大肠俞穴,对穴位进行酒精消毒,待干后将电极片贴在穴位上,将无线胎心探头以及宫腔压力探头贴在相应位置上,每进行一步,及时告知患者。监测并记录产妇宫缩、胎心情况。根据产妇宫缩变化,靶向控制和调节输出电刺激波的参数大小,逐渐增强镇痛强度,增加至肌肉有明显震颤感,同时不引起疼痛为止,产妇宫口开全后停止使用[3]。提前向产妇说明镇痛干预中易出现不适反应,如心慌、胸闷等,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以减轻其心理负担。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以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标准分级,0级:无痛;Ⅰ级(轻度):可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Ⅱ级(中度):中度持续腹痛,睡眠受干扰;Ⅱ级(重度):持续剧烈疼痛,不能睡眠[4]。(2)产程。记录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3)Apger评分。使用Apger评分表对两组新生儿评分,满分10分,分值与新生健康情况呈正比[5]。(4)记录两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 研究组产妇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例)

2.2 两组产妇产程、产后2 h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程、产后2 h出血量比较

2.3 两组新生儿Apger评分、窒息情况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Apg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Apger评分、窒息情况比较

3 讨 论

初产妇因初次分娩,其内心情绪变化较大,而分娩过程中不断增强的疼痛感在影响产妇心理情绪的同时,会造成母婴不良结局,威胁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6]。临床常见的分娩镇痛方式有两种,非药物镇痛和药物镇痛,药物镇痛的使用时间较长,也较为多见[7]。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产妇家属开始抗拒接受药物镇痛,究其原因是产妇家属担心药物会对产妇以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以及家庭条件因素限制,近几年临床上也开始倡导非药物镇痛,在缓解产妇疼痛的基础上,减少药物对产妇以及新生儿造成的不良影响[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穴位电刺激镇痛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产妇疼痛程度,加快生产速度,减少所需要的产程时长。研究中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具有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9],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能,刺激内关可使经络之气血运行通畅,协调宫体、宫颈及内脏功能,消除恐惧心理及紧张情绪,借此完成缓解分娩疼痛的效果;肾俞穴和大肠俞穴均属足太阳膀胱经,其穴位局部的浅层及深层均有腰神经分布,所以刺激这两个穴位可达到缓解腹痛及腰背疼痛的目的[10]。研究组新生儿Apg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根据产妇产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生产前有效缓解产妇心理情绪,帮助产妇备产,生产期间有效帮助产妇调整体位,确保产妇分娩安全。

综上所述,穴位电刺激镇痛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初产妇产程中应用,可有效缓解产妇疼痛程度,缩短产程时间,提高新生儿Apger评分,进一步确保产妇顺利生产。

猜你喜欢
初产妇产程穴位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