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春
摘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空间、思维训练、教学方法等的开放是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开放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过程,既调动了教师教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既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激发了学生參与教学的兴趣。开放式教学注重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但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尤其是课堂驾驭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 教学环境
引言
开放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开放式教学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美自由教育思潮,它反对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限制儿童的活动、压抑他们的个性,使他们终日枯坐、强制性地学习,经常性的惩罚使他们身心备受摧残,主张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由的释放,成长为具有自主发展能力、能够适应生活的新时代少年。
开放式教学切中了中国现行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在新课程改革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具体而言,开放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 策略。
一、理解开放式教学内涵,探索教育新形势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空间、思维训练、教学方法等的开放是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开放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过程,我们不能把教会学生解答问题和掌握结论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要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获得锻炼,能力得以发展,兴趣得到激发,从被动寻找和发现新的问题变为主动去寻找。开放式教学就是要让“过程”与“结论”的关系能进一步理顺,让“过程”原有的地位得以恢复。现代教育中,应该摒弃那种注入式、教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的基本形式应该以启发、讨论、质疑、探究、搜集信息和自主学习等为主。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笔者就下面两个案例来分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希望能够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一点 帮助。
二、开放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放式教学既调动了教师教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既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它是自由开放的小组活动式教学,使课堂教学显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案例】平均数
我在“平均数”的教学中,一开始便和同学们讨论一个游戏:“我们一起来玩踢毽子比赛,好吗?”同学们一个个喜出望外:“老师,怎么个比法?”“我们来分两组比赛,因为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参与,你们讨论一下,该怎么办呢?”于是我引导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选出代表参加比赛”,每组选了4名学生,并当场统计了每一个代表踢毽子的个数。不一会儿工夫,结果出来了,乙组同学发现踢毽子的总数超过了甲组,高兴得大叫起来。这时,我提议自己也要加入到比赛中,并把踢毽子数算入甲组成绩中。我的成绩虽然不太好,但多了一个人,甲组的总数明显高了一大截,乙组的同学不干了,喊道:“这样太不公平了!甲组5个人参加比赛,我们乙组才4个人,肯定输了!”问题出来了,我又接着引导:“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公平竞争呢?”有的说:“乙组也可以再增加1个人。”我说:“如果不允许乙组也加人呢?”矛盾又来了,同学们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后来,有个同学站了起来,她用手一边比画着一边慢吞吞地说道:“虽然两组的人数不一样,但我们可以把两组中每人踢毽子的个数平均一下……”这个“平均”,说明同学们已经从解决实际问题出现的矛盾中产生了“求平均数”的需求,我便自然而然地导入了这节课——“平均数”,随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求平均数的方法。
【反思】我在教学“平均数”时巧妙地组织了学生玩踢毽子比赛,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在“玩”中让孩子们的思维得以锻炼,求知的需要在“玩”中得以产生,学生在自由自主的探索中产生了学习兴趣。
三、开放教学环境,创设自由舒展空间
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师所面对的主体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思想、经验和知识都存在着差异,因此,课堂教学也会呈现出复杂性、多变性和丰富性。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的情况,这时,我们是把学生朝着预设的轨道上领,还是顺着学生的思维,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考验着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需要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一个自由想象、讨论的空间。
开放教学环境,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犯错误的权利。学生的偏差错误,可能会让老师尴尬,但也可能就是课堂实现有效生成的高潮所在。二是要有高超的教学机智,包括敏感把握时机的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是正常的。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做到“牵而带之、引而不发”,要充分发挥好教师课堂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省。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有时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旁逸斜出”的问题,反而会给课堂带来新的生命力。
【案例】对称图形
这节课的重点是教会学生认识图形的对称轴。首先,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出示以下几个问题):
(1)教材中的蜻蜓、树叶和天平三个图形分别有什么特点?
(2)你能按照教材中介绍的方法,用纸和剪刀折、剪出雪松的图形吗?
(3)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吗?
(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同学们看书自学、相互交流,前面的三个问题很快顺利解决了。当我问同学们“你还能想出哪些问题”时,过了一会儿,一名同学举手提出了问题。
学生甲:我认为书中的第一幅树叶应该不是轴对称图形。
(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纷纷议论起来了,有的说课本上的内容应该不会出现错误,有的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这位发言的学生。我一时也愣住了,因为我以前在教学这个环节时从未遇到过质疑,但我并没有打断他的发言,而是让他说说理由。)
生甲:道德与法治课里有一课“不一样的你我他”,里面讲到“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树叶,也不完全相同”,当时我们都有些怀疑:一棵树上的叶子那么多,世界上树的品种那么多,难道就不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吗?为了验证这个想法,我到附近的小树林里采了许多叶子来对比。
我: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通过比较,我发现想找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我还发现,即使是一片树叶,它的左右两半也不可能全部重合。还有,每片叶子的侧叶脉都是交替生长的,左右两边的叶脉也不可能重合。所以,我认为书中第一幅图的树叶应该不是轴对称图形。
我:哪位同学的意见和他不同?
学生乙:我认为这是轴对称图形。他讲的这些细节都可以忽略不计,我认为只要有绝大部分重合就應该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甲:不对,我还仔细观察了每片叶子的边缘,发现它们也不完全相同,特别是书中的树叶,它的边缘的锯齿那么多,怎么可能重合呢?
我: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对他俩的争论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讨论……)
我:×× 同学遇到问题,能通过验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这种求真、求实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这位同学一样,遇到问题多动动脑子,多问一些为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识。我们刚才讨论的“树叶到底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相对与绝对的问题,随着我们今后学习与实践进一步深入,我们肯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反思】这堂课学生提出的具有哲理意味的问题完全出乎的预料我以及教材知识体系之外,但又合情合理。我没有简单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我热情肯定了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的精神,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关于相对轴对称图形和绝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问题,并把学生求知的热情引向后续的学习。
开放式教学注重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但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尤其是课堂驾驭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如若运用不当,则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教学组织无序,不利于完成教学任务,也就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了。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放式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培养,让教学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