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静静
摘要:学校的德育工作立足解决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然而,旧有的教育观念限于德育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统一性,忽视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事实上,学校德育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具有独立思考、独立思辨的个性品质的人。德育教育需要设定个性化的德育目标,选择鲜活的生活案例和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并且需要创新德育方法,以此在德育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
关键词:学校德育 个性思维 自我实现
学校德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其旨归是培养人的良好德行,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的人才需求。由于人又是有着不同个性思维品质的,因此,德育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德育教研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即需要在德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实施个性化的德育教育。在新时代,中小学德育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思维品质发展,培养既有高尚道德品质又有独立思维品质的时代新人。
一、德育目标的设定要体现个性思维
学校德育目标的设定既要体现对学生统一的社会规范要求,又要兼顾学生个性思维品质的发展,既要以共性的道德理念为基本内容,又要强化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德育目标的设定不能过于简单、笼统,而应该体现德育目标的多维度,在多维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德育目标的设定离不开鲜活的现实生活
生活是鲜活的,是充满乐趣的,在充满乐趣的鲜活的生活中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品质。要想使学生个性思维和品质能够获得切实的发展,德育目标的设定就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一方面,德育目标的设定要源于生活。人是在生活中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的,人的德行是在自己的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没有生活作为源泉,就难以对人的德行进行真实的价值判断。因此,学校教育者在设定德育目标时,一定要源于生活,保证德育目标的设定具有可行性与真实性。
另一方面,德育目标的实现要用生活实践来检验。德育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需要用理论进行检验的,而且是需要用生活进行检验的。一个人的思想是否进步、品德是否高尚、胸怀是否开阔,都是需要在真实的生活中进行检验的,而不是仅仅凭借理论进行简单判断。
因此,学校德育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联系生活实践,从鲜活的生活中获取道德自觉和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生活、独立感悟生活、独立思考问题的个性品质,而不是禁锢学生的思维,用单一化的德育内容限制学生的思维自由。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学校德育实现学生个性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德育目标的设定需要创新思维
学校德育目标的设定要瞄准学生独立思维品质的培养,没有独立思维品质的学生将会成为没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难以适应新时代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需求。学校德育的价值,最根本的是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存在意义,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行高尚而且个性凸显的青少年,这才是学校德育最重要的意义。学校德育应该让学生在自由的价值选择中求得真理,在真实的道德价值判断基础上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反思,对事物的真善美进行辨别,并在这种反思和辨别之中形成个性品质。这种自我认知、自我判断的品质就是个性化的思维品质。
在德育教育中,不能墨守成规,不能照搬照抄,必须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创新维度成为德育目标设定的一个现代性的、前瞻性的维度。学生应该从理性的视角去审视、批判和反思,自主地选择,实现自我主体性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二、德育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思维需要选择人文关怀的德育内容
由于中小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健全的心理品质,学生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怀,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离不开人文关怀的德育内容。学校德育内容更多的是社会公民的共性道德,传递的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而学生个体则是具有个性思维品质的人,德育的内容选择要与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紧密关联,才能让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才能享受快乐成长的乐趣,才能欣然接受德育教育。所以,要想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学校德育内容就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高度的人文关怀。
充满人文关怀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及带有温度的人文学科知识,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具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给予学生启发的德育内容。所以,在德育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和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中具有思辨性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个体生命的价值,从而在发展个性思维的基础上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三、发展学生个性思维需要创新德育教育方法
教育的创新主要在于教育方法的创新。新颖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内容,并在接受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思维品质。在德育教育中,可以选择的教育方法有榜样教育法和自我教育法两种。
(一)榜样教育法
榜樣是被学生所推崇和学习的对象,对学生行为规范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学校德育教育应该重视榜样的作用。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的榜样也是丰富多样的,榜样给学生带来的德育启示也是个性化的,是具有审美多样性和价值多样性的。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榜样,树立自洽性的学习标杆,从而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个性品质。现实生活中,榜样的德育价值是多方面的,教育者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效仿的榜样作为示范,为学生自主选择榜样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
(二)自我教育法
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德育教育也要遵循这一目的。德育的自我教育主要价值在于在自我约束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认知和判断。
自我教育需要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是一种对照性检验思维。学生在学习到一定的德育理论之后,要在自我行为之中对其进行验证,检验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具有超出道德规范的现象,从而形成个性思维的习惯和品质。例如,学生接受了要意志坚强的品德理论知识之后,要在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寻找适合自己特性的对待方法,并进行自我对照、自我反思。
教育者也可以借用自己的成长经验,或者借用其他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对学生做好引导和引领教育,帮助学生自我树立标志性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杆。当然,教育者还要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完全地相信他们,善于发现和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因素,从而达到自我个性发展的教育目的。
中小学德育教育不能简单进行,德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学校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在于把自然的人培养成为社会的人,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因此,德育教育既要引导学生向着共同的德育目标行进,也要引导学生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思维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德育教育还需要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上)[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8:355.
[2]杨伯峻.论语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