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20-11-12 11:44
甘肃畜牧兽医 2020年9期
关键词:草甸肉类草地

非洲猪瘟疫苗将进入扩大临床和生产性试验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进展顺利,在前期完成候选疫苗株实验室和中间试制阶段研究的基础上,目前已完成疫苗环境释放试验,即将进入扩大临床试验和生产性试验阶段。

据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介绍,在环境释放试验阶段,将疫苗以10倍和100倍免疫剂量接种商品育肥仔猪、母猪,持续观察20周,接种猪均无明显体温升高等临床异常症状和病理损伤。商品育肥仔猪接种后生长发育良好,无疫苗病毒排放和水平传播现象。母猪正常发情、配种,无流产发生;妊娠母猪接种后无流产发生,均正常分娩,未观察到垂直传播;生产仔猪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介绍,经农业农村部批准,哈兽研于4月上旬、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别在黑龙江、河南和新疆等三个基地开展了疫苗临床试验,试验规模共计近3 000头商品育肥猪。截至目前,免疫猪群生长状态良好,无明显临床不良反应;免疫猪剖检无明显病理变化,无疫苗毒排放,无水平传播;免疫猪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用强毒进行攻毒,不同剂量接种组免疫保护率均在80%以上。

下一步,中国农科院将继续按照农业农村部工作部署,加快推进疫苗生产性试验研究,在黑龙江等地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范围,力争早日完成相关试验,依照法定程序进入安全证书申报和疫苗注册流程。

(来源:《经济日报》)

2020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9月8日在青岛举办

2020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于9月8日-12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本届产业周开展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贸易对接、竞技赛事、科技推广等主题活动。

产业周期间,针对目前世界及中国肉类产业发展现状及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召开肉类产业发展大会、肉类冷链物流创新发展论坛、2020中国肉类产业品质提升大讲堂等多个专题会议,国内外行业专家以及企业家将共同研究发展对策,树立行业发展风向标。为国内外肉类企业构建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的窗口,架设全球肉类行业交流学习与贸易合作的桥梁,并展示肉类行业最新产品和科技成果,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伟介绍说:“当今世界正经历巨大变局,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如何坚持和平与发展,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通过以开放促改革、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繁荣世界经济,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和严峻挑战。在我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产业周期间我们除了做好日常的消杀、测温、登记等工作外,还会为观展人员提供免费的口罩以及一次性手套。我们将以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保障工作。”

产业周期间,中国肉类协会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代表,从屠宰管理、食品安全、营养健康、市场准入等不同角度解读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中国肉类协会将在总结“十三五”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十四五”肉类产业发展规划的建议,从多方位、全角度探讨肉类产业发展的新未来、新方向。

此外,在产业周期间,2020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也将在青岛世界展览城召开。本届展会展览面积约5万平方米,近千家国内外肉类企业展示全球最新的肉类产品、最先进的生产加工机械装备、包装设备和物料、食品配料、冷链物流装备和产品、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搭建肉类行业产供销最佳贸易平台。

(来源:《农民日报》)

《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系列视频版上线

近日,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联合中国肉类协会、成都大学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内骨干肉类企业技术力量编制的《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系列视频版正式在京上线发布。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行各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肉类生产加工企业作为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在抗击疫情的前提下要为市场提供数量充足、优质安全的肉类食品,担负起稳定社会、保障民生的职责。

《指南》制定后,迅速下发到全国各地肉类企业,各地畜禽屠宰相关企业迅速响应,构建起了严密的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工作体系。《指南》系列视频版是应众多国内各地企业要求,摄制组在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所辖肉类加工企业进行拍摄。《指南》系列视频版将更加直观地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及让普通消费者了解肉类食材处理、购买、储存等相关食品安全科普知识。

《指南》系列视频版在企业原料采购、屠宰分割、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废弃物收集及污水处理等环节拍摄了严格的模板式操作流程,为企业自主设立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资金和人员保障、应急、消杀用品采购、应对突发情况等提供了直观翔实的参考素材,为肉类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提供可靠保障。

(来源:《农民日报》)

我国科学家构建北方草甸退化草地系统性修复技术体系

在8月30日召开的“北方草甸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2020年度成果交流暨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已构建出一套北方草甸退化草地系统性修复技术体系,这将为我国草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牧民稳定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草甸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项目属于“十三五”“典型脆弱生态系统”重点专项第一批立项项目,重点针对我国草甸和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所受干扰强度大、退化机理错综复杂、恢复机制及有效治理技术缺乏等问题,着重开展草地退化恢复机理、恢复治理技术、生态产业技术创新应用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创建可复制、可移植、系统性的综合治理技术及新型生态产业技术,提出草甸退化草地治理的整套技术方案。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集中了本领域实力最强的18个同行机构,负责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

草甸和草甸草原是中国草原中水分条件最好,生产力最高的草原,75%的温性草甸草原和50%的温性草甸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及东北地区。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一区域的草原面积减少了27.8%,90%的草地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辛晓平介绍说,在提出草甸草原多尺度退化机理、退化草甸差异化系统性恢复新理论的基础上,科研人员构建了北方草甸退化草地系统性修复技术体系,包括低扰动快速恢复、植被综合复壮、草地稳定重建、土壤定向修复和土壤肥力培育等草地改良治理技术方法和区域生态产业技术。

项目建立退化草地综合治理县域以上示范基地5个,开展了天然草原生态修复、退耕地快速重建、生态产业等修复治理技术的示范应用。在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主要开展天然草地修复治理和退耕地快速重建技术示范,累积示范面积达到6.2万亩;科尔沁沙质草甸主要开展了“自然恢复+人工干预”、严重风蚀沙化草原重建等修复技术示范,示范面积5.1万亩;松嫩平原碱化草甸主要开展了盐碱地改良与牧草高效生产利用技术示范,示范面积1.35万亩;寒地黑土区主要开展了退化盐碱草甸快速修复技术、退耕地快速重建等修复技术示范,示范面积10.5万亩。通过修复治理技术示范,草地植被、土壤特征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项目还针对修复阶段生态产业进行了技术集成,以实现生态修复后草甸草地稳定。项目依托大型企业及国有农牧场,开展从生态修复、生态产业到富民模式的产业化示范,集成以生态草业和畜牧业为核心的产业技术模式,包括呼伦贝尔循环型生态牧场模式、科尔沁“生态修复+草产业富民”模式、松嫩平原“修复碱化草甸+秸秆畜牧业”产业模式,提出了适宜北方草地的生态畜牧业技术,形成了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生态富民相结合的退化草地治理技术方案及模式。

(来源:《农民日报》)

《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发布奶制品合格率连续5年在99%以上

日前,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总结和通报了国家优质乳工程最新进展和成果,截至目前共有30家乳企通过国家优质乳工程验收。会上还发布了《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我国奶及奶制品安全整体稳定可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报告显示,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农村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从2013年开始持续对规模牧场的质量安全状况开展跟踪评估和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结果表明,跟踪评估牧场平均生鲜乳中菌落总数、体细胞数及黄曲霉素M1含量逐年下降,达到欧美标准。

奶制品合格率高于食品合格率平均水平。数据显示,2019年国家各类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奶制品中不合格产品0.02万批次,不合格比例0.2%,是抽检合格率最高的一类食品,奶制品合格率连续5年在99%以上。

报告指出,我国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水平高于进口产品。我国自2016年启动婴幼儿配方乳粉“月月抽检计划”,覆盖国内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检验项目覆盖所有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部门规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63个检验项目。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连续11年“零”检出。2019年监督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2 358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5批次,合格率为99.79%;抽检境外15个国家和地区53家企业生产样品637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5批次,进口产品合格率为99.22%。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乳品供应链面临严峻考验。一方面,如果国产奶业不能健康发展,乳制品大量依赖进口,将面临供给安全风险。另一方面,疫情带来公众健康意识和方式的转变,为乳制品消费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加启介绍,联盟已凝练优质乳标准化技术体系,提出“优质奶产自本土奶”科学理念,创建优质乳工程,已经在全国25个省55家乳制品企业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乳制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要牢牢握住中国人的“奶瓶子”,必须加快推进奶业优质发展战略,以奶业生产、加工、消费全面振兴为目标,重塑奶业利益联结与分配机制,实现奶农放心养牛、乳企有序竞争、消费者科学饮奶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来源:《农民日报》)

《养殖场兽药规范使用手册》系列丛书在京发布

8月25日,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农业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养殖场兽药规范使用手册》系列丛书在北京发布。

《养殖场兽药规范使用手册》系列丛书从服务养殖业全产业链大局出发,强调兽药规范使用对于养殖业健康、安全、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符合农业农村部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的要求和需要,与当前饲料端“禁抗”、养殖端“减抗、限抗”的大背景相契合,将为践行质量兴农、助力产业兴旺作出重要贡献。

系列丛书共包括9个分册,分别按照猪、肉鸡、蛋鸡、肉牛、奶牛等9种食品动物编写,涵盖了我国主要的畜禽养殖品种,内容涉及兽药使用基础知识、兽药选择、临床用药方法、兽药残留控制与动物性食品安全等,可为养殖场生产环节的安全用药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专家指出,有关兽医用药的科普宣传工作还需持续深化,这对于目前中国的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该丛书的出版是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和中国农业出版社共同整合兽医、兽药行业与产业优势资源,联合策划行业专业书籍的首次尝试,也是一次将科研、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成指导行业发展智力成果的积极探索,更是贯彻落实《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

(来源:《农民日报》)

畜禽肉肌苷酸含量国家标准样品获批发布

据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品质评价与控制创新团队(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肉品质量安全与营养评价岗位团队)主持研制的猪肉、鸡肉中呈味核苷酸肌苷酸含量国家标准样品,近日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分别为GSB11-3737-2020《鸡肉冻干粉中肌苷酸含量标准样品》、GSB11-3738-2020《猪肉冻干粉中肌苷酸含量标准样品》。

猪肉和鸡肉是我国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畜禽肉种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禽肉风味口感提出更高的要求。肌苷酸是畜禽肉中重要呈味核苷酸,是衡量畜禽肉特征风味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畜禽肉中肌苷酸含量检测缺乏可靠、量值可溯源的基体标准样品。针对这一问题现状,依托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优势畜禽产品分级与真伪鉴别标准样品研制”(2016YFF0201804),研究所开展了猪肉和鸡肉中肌苷酸含量标准样品的研制。经过预研、立项、研制、预审、审定和报批等过程,前后历时3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两项国家标准样品,解决了畜禽肉中肌苷酸含量受品种、部位等因素影响、常温和冷藏条件下极不稳定、随贮存时间变化而变化,而导致的检测结果准确性无法验证的难题。

这两项国家标准样品的颁布与应用,为猪肉、鸡肉等畜禽肉中肌苷酸含量的检测提供有效质量控制手段,为优质品种猪肉、鸡肉品质评价和真伪鉴别提供有效基准,有利于我国畜禽肉的优质优价和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农民日报》)

猜你喜欢
草甸肉类草地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特征
山地草甸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馒头草甸
草地上的事
Laughing song
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成因调查
肉类加工
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