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枚
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其是指产妇分娩后24 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 mL 的情况[1],但80%左右出现在产后2 h 以内。产后出血的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若未及时进行有效的止血处理,患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因而出现生命危险。故针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积极的干预十分重要。循证支持是在循证医学中影响下出现的护理观念,结合科研证据、临床经验、患者愿望,可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本文将2018 年6 月—2019 年5 月期间本院接收的76 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在该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止血效果以及改善预后,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将2018 年6 月—2019 年5 月期间本院接收的76 例产后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 ~35 岁,平均年龄(28.10±1.66)岁。孕周为38 ~41 周,平均孕周为(39.42±0.51)周。初产妇27 例,经产妇11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4 ~36 岁,平均年龄(28.20±1.74)岁。孕周为38 ~41 周,平均孕周为(39.53±0.57)周。初产妇28 例,经产妇10 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骨髓象、血象等检查明确诊断为产后出血且符合《产科科学》中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2)均为单胎足月妊娠的患者;(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积极配合的患者。
排除标准:(1)多胎妊娠的患者;(2)存在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3)存在意识障碍、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4)存在视听觉障碍、沟通障碍、精神疾病者;(5)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通过加强心电监护进行密切关注,做好配血准备,遵医嘱进行止血处理,当止血有效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同时做好环境护理、会阴切口护理、健康教育、卫生指导以及饮食指导;若止血措施无效时,则通过手术填塞、子宫切除术等方式止血。
观察组接受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1)建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理主管1 名、责任护士2 名,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患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支持情况确定护理措施。(2)循证问题:护理小组成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本次循证问题为:如何减少产后出血量?如何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3)循证支持:护理小组成员通过检索关键词、查阅分析大量文献资料以及整理本院病例资料,结合患者临床情况整理出符合实际的科研证据,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4)循证观察:在针对性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以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5)循证应用:①产后出血的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宫缩、阴道出血情况进行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明确产后出血的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建立2 条以上的静脉通路,一条用于输血、输液,另一条用于药物治疗;采取头低足高位,予以足量的氧气吸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通过按摩患者子宫、注射宫缩剂等方式促进宫缩,针对严重大出血产妇予以欣母沛250 μg 宫腔注射;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全程监测,以便协助医生及时对症处理患者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对抢救药物的效用、不良反应熟悉掌握,对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进行观察,避免出现用药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定时测量患者子宫底部高度,及时将宫腔内的积血排出;针对子宫下段收缩不良者,对其子宫进行按摩,叮嘱其排空膀胱,避免影响子宫收缩;护理人员采用称重法、容积法对患者的液体出入量进行记录,根据结果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避免患者出现血容量不足的情况;止血成功后,及时告知患者并叮嘱其绝对卧床休息。②心理状态的针对性护理:小组成员将产后出血的相关知识、治疗手段等内容详细告知患者,针对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进行安抚和开导,耐心地回答患者的问题以及认真倾听患者讲述内心真实想法,并表达自身的理解和支持,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放松患者紧张的心情,促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③营养支持:产后出血会导致患者体质虚弱、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是出现贫血,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膳食方案,叮嘱患者以富含优质蛋白、高热量的饮食为主,合理补充铁剂,增强体质,改善贫血症状。
(1)在产后2 h、产后24 h 采集两组患者的出血量。(2)在干预前、干预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2]、抑郁自评量表[3]对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两项量表的临界值依次为50 分、53 分,分值越高于临界值,心理状态则越差(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3)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护理满意度,问卷由本院护理部自行设计,信度为0.901,效度为0.897。由两组患者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责任感、健康教育实施水平、对患者关心程度、业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百分制,统计非常满意(90~100 分)、基本满意(75~89 分)、不满意(<75 分)的例数,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产后2 h、产后24 h 的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改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量(±s)
表1 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量(±s)
组别 n 产后2 h(mL) 产后24 h(mL)对照组 38 470.19±50.07 421.34±40.52观察组 38 440.12±38.25 380.93±29.56 t 值 - 2.942 4.967 P 值 - 0.004 0.001
表2 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 ±s)
表2 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 ±s)
焦虑评分(分)抑郁评分(分)组别t/P 值t/P 值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38) 55.65±4.17 45.52±2.66 12.625/0.001 52.36±4.28 44.67±2.75 9.318/0.001观察组(n=38) 55.73±4.26 35.08±1.85 27.409/0.001 52.43±4.34 36.01±1.93 21.310/0.001 t 值 0.083 19.863 - 0.071 15.890 -P 值 0.934 0.001 - 0.944 0.001 -
表3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n(%)]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4],该病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5-6],特别是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知识和经验,加上对环境的陌生感、害怕分娩疼痛等因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增加儿茶酚胺的生成以及分泌量[7],进而导致宫缩乏力,延长产程,引起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会对产妇身心健康、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8-9],因此在进行止血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是一种遵循循证证据进行护理干预的模式,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可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且在治疗期间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灵活地进行调整,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次研究中,由护理小组实施的循证支持下的针对性护理,不仅使护理措施的专业性得到很大提高,且通过循证问题能够明确本次研究的护理目标和重点,通过循证支持和循证观察能够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护理方案,进而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产后出血的针对性护理中通过遵医嘱予以止血处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10],控制病情,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心理状态的针对性护理可让患者的产后出血知识认知水平提高,且有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11],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外加强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贫血症状[12],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血压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产后2 h 出血量(440.12±38.25)mL、产后24 h 出血量(380.93±29.56)mL 均比对照组少,较好地说明了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可促进止血效果的提升。赖婉君[13]等人在其文章中提及,观察组产后2 h(445.25±43.64)mL、产后24 h 出血量(382.84±43.16)mL 均低于对照组,且与本文数据相差不大,充分证明了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高。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较高,充分说明了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具有良好的优势。
综上所述,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高,可提高止血效果,缓解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