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欣,付志浩,杜超,许传军,田玉亭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南京 210003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腹部CT增强扫描是HCC诊断和分期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1]。相对于常规CT,双层光谱探测器CT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常规图像和多种类型虚拟图像,如虚拟平扫(VNC)、虚拟单能量图像、有效原子序数图等,VNC图像是从增强图像中移除碘对组织CT值的贡献所获得的虚拟图像[2]。目前,基于双层光谱探测器CT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腹部VNC图像能还原各实质脏器的CT值,与常规平扫(TNC)图像相比一致性较高,且能有效减少辐射剂量[3~6],但关于腹部脏器常见病变VNC的研究匮乏。本研究拟通过基于双层光谱探测器CT的VNC技术,对HCC病灶VNC图像的各项参数和图像质量进行评估,探讨VNC技术在HCC诊断中能否代替常规平扫。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11月我院符合以下标准的HCC患者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32~80(60.2±9.6)岁。纳入标准:①行双层光谱探测器CT扫描,至少包含上腹部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三期图像;②单发HCC病灶;③图像质量好,不影响病灶显示和感兴趣区(ROI)的选取。排除标准:①多发、弥漫性HCC或HCC伴肝内转移;②有脾脏切除史;③图像质量差,影响ROI选取。选择连续的患者纳入研究以上HCC病例经病理确诊或具有典型的临床及影像特征。
1.2 影像学检查方法 使用飞利浦双层光谱探测器CT(Philips Healthcare IQon spectral CT)进行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p,自动管电流(68~180 mAs),螺距1.234,探测器宽度64×0.625 mm,X线管旋转速度0.5 s/周。经肘部静脉以2.5~3.0 mL/s的注射流率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320 mgI/mL),剂量为1.5 mL/kg。使用经验法进行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前行常规平扫,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5、60 s行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扫描完成后重建获得常规图像及光谱图像,重建层厚和间隔为1 mm。
1.3 图像分析 将图像传入Philips SpDS工作站(Spectral Diagnostic Suite 6.5,Philips Healthcare)进行处理,光谱图像数据在后处理工作站中获得动脉期VNC图像(a-VNC)和门静脉期VNC图像(p-VNC)。选取同一患者TNC、动脉期VNC图像(a-VNC)和门静脉期VNC图像(p-VNC),同一层面中病灶ROI,测量CT值和标准差(SD),计算TNC与a-VNC、p-VNC图像CT值差值(绝对值),并以SD值作为图像的背景噪声值,计算信噪比(SNR),SNR=CT值/SD值。ROI的选择尽量包括整个病灶,在TNC和VNC图像上采用复制的方式以保证所选ROI大小不变。
1.4 主观评价 2名分别具有3年和6年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盲法,根据病灶的显示情况采用3分法分别对TNC、a-VNC和p-VNC图像进行评价[7]。评分标准:3分为病灶显示好,不易导致漏诊;2分为病灶显示一般,需要仔细寻找;1分为病灶显示不清,容易漏诊。评价有分歧时,邀请第3位医师共同阅片并达成一致。
1.5 辐射剂量 记录32例患者(18例在行上腹部检查时同时行胸部或盆腔检查,未纳入计算)在检查结束后由设备自动生成的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三期的剂量长度乘积(DLP),根据公式计算有效剂量(ED),ED=DLP×0.015,0.015为腹部转换系数[6],计算TNC的ED在总ED中比例。
2.1 HCC病灶三种扫描方式检测指标比较 与a-VNC、p-VNC图像比较,TNC图像CT值、SD值降低,SN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VNC、p-VNC图像CT值、SD值、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TNC与a-VNC、TNC与p-VNC、a-VNC与p-VNC的CT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1、0.808、0.883,P均<0.01)。
表1 HCC病灶TNC与a-VNC、p-VNC图像指标比较
2.2 HCC病灶三种扫描方式CT值差值及分布情况 TNC与a-VNC图像CT值差值为-18.10~8.20(5.52±4.14)HU,TNC与p-VNC图像CT值差值为-20.90~7.30(5.19±4.28)HU,a-VNC与p-VNC图像CT值差值为-6.20~16.00(3.15±2.71)HU。TNC与a-VNC图像CT值差值≥±15 HU者1例,CT值差值±10 HU~±15 HU者6例,CT值差值±5 HU~±10 HU者15例,CT值差值<±5 HU者28例;TNC与p-VNC图像CT值差值≥±15 HU者1例,CT值差值±10 HU~±15 HU者6例,CT值差值±5 HU~±10 HU者17例,CT值差值<±5 HU者26例;a-VNC与p-VNC图像CT值差值≥±15 HU者1例,CT值差值±5 HU~±10 HU者9例,CT值差值<±5 HU者40例。a-VNC、p-VNC图像与TNC图像CT值之间差异<10 HU的占86%,差异<15 HU的占98%,a-VNC图像与p-VNC图像CT值之间差异<10 HU的占98%。
2.3 HCC病灶三种扫描方式图像质量主观评分 见表2。
表2 不同成像方式的图像主观评分情况[例(%)]
2.4 辐射剂量 32例患者TNC、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三期的ED分别为(5.29±1.20)、(5.33±1.19)、(5.18±1.08) mSv,总ED为(15.81±3.47) mSv,其中TNC的ED约占总ED的33.44%。
本研究使用的新型双层光谱探测器CT系统利用两种不同材料的探测器,对X线球管所发出的混合能级的射线实现高低能量的区分,同时获得常规图像和能谱图像[2]。与临床上所使用的双源CT高低千伏扫描方式[8,9]、单源CT瞬时管电压切换方式[10,11]的能谱CT不同,其不必对需要进行双能CT扫描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筛选而预设扫描程序,无需改变临床工作流程,可为患者提供能谱数据,有助于对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尽管我们的数据显示VNC图像的CT值比TNC图像高,但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Meyer等[12]基于不同类型的能谱CT对一组肾脏病变VNC图像的分析显示,VNC图像CT值与TNC图像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其图像的CT值之间无明显差异。Sauter等[4]认为VNC和TNC图像之间CT值差异在10 HU或以下时是可以忽略的,差异在10~15 HU是可以接受的。在所有病灶的测量中,VNC和TNC图像CT值的差异有86%小于10 HU,98%小于15 HU,这个数值甚至高于Sauter等[4]对腹部正常脏器及组织的测量结果。本研究表明,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图像重建获得的VNC图像的CT值能很好地再现,且a-VNC和p-VNC图像CT值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从客观评价指标来看,基于双层光谱探测器CT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所获得的HCC病灶的VNC图像噪声值增高,SNR降低,提示图像质量有所下降。与杨琰昭等[6]对腹部正常脏器和组织的VNC图像测算结果相左。由于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是HCC病灶,未对腹部其他脏器和组织进行测量。
在本研究中,图像主观评分的依据是病灶能否清楚地显示,因此病灶与周围肝实质的密度差决定了其得分。在本组病例中,TNC图像中评分为1分的8个病灶均为小肝癌,且这8个小病灶在a-VNC和p-VNC图像中的评分亦为1分,说明病灶的大小对图像的评分有影响,这可能与小HCC分化程度较好,与周围肝实质的密度差别小有关。同时,病灶在VNC图像的显示清楚与否,可能还与病灶的强化程度、方式有关。在a-VNC和p-VNC图像中分别还有6个和1个病灶的评分为1分,而这些病灶在其他图像中的评分为2分甚至3分,其主要表现是病灶在动脉期或门静脉期有强化,呈等或稍高密度,VNC图像对碘的去除不彻底而使病灶呈等密度,病灶在门静脉期时强化程度减退已呈低密度,再加上去碘的作用,使病灶密度显得更低而易于辨认。
在上腹部动脉及门静脉多期增强扫描时,使用VNC技术替代TNC,将可减少约1/3的扫描剂量,这与以往的研究相仿[5,6]。
综上所述,虽重建VNC图像质量稍差,但双层光谱探测器CT在HCC成像过程中所获取的VNC图像能较好地再现TNC图像的CT值,且可使患者因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而获益。同时亦需注意到本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入组病例数较少,未对病灶的细节(包括病灶大小、密度、强化程度、强化方式等)、病理分级进行评估,需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进行亚组分析,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充分的循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