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山水诗中的典型意象初探

2020-11-12 02:07李晨曦
鸭绿江 2020年15期
关键词:谢灵运山水诗仕途

李晨曦

引言

在风雨飘摇的魏晋时期,我们很难去体会那个时代的文人在政治不易的情况下,怎么样书写他们的人生。但那个时代造就了无数令后人折腰的文人墨客。而本文就是去贴近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珠之一——谢灵运,并了解他的山水诗的主要意象以及背后所要表达的情感,还有与其他诗人的对比比较,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谢灵运。

一、谢灵运的山水诗

谢灵运被称为“山水诗开山之人”,因在他之前的山水诗中的字句总是雕琢着玄理晦涩,但在谢诗中,山水都是一种自然的景象,还有其他景物都被他赋予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意义。例如已有论述过的飞鸟意象,在灵运的诗中是他的自由和目标的实现。繁复且华丽的用词却偏偏能表达出属于他的那份个性张扬。他诗中的精致似乎在向我们表明,他曾经显赫的世家给予的最好的教育和品格的熏陶,他一直宣扬着自己,标杆着自己的个性,他不愿意妥协于世人以及那个朝代,所以在他的诗赋予“山”“水”“月”三类意象以他的生活和他的波荡。而在人生中的郁郁不得志之时,是他山水诗大量勃发的时刻,他无法在政治上继续实现他的抱负,一腔感情全部转寄于山水之中,所以大多数景物常常看起来既是他的自拟,又是他重新出发之地。他在景致中所寄托的是他的不甘,亦是他的骄傲。

二、谢灵运山水诗的中的意象举隅

谢灵运无疑是山水诗的开山鼻祖,在此,笔者仅以他诗中所涉山水为重点意象进行举隅,另外选择“月”这一在灵运山水诗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意象加以阐述。

1.山

谢灵运咏“山”之诗繁多,这些大部分是在他在晚期诗歌创作中产生的,即从他38岁被贬才开始了他那一发不可收拾的咏山歌水之兴。其山水诗创作始于担任永嘉太守期间,在两次归隐期间,谢灵运更是穿着他的谢公履,与众人寄兴于山水,忘怀其中,创作了大量精致的山水诗作。与其说,谢灵运寄情于山水是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忘怀,不如说这是他政治失意之后的一种逃避。在山水中,不但反刍着那种远离尘嚣的寂寞之感,也在“山水有清音”中得到了慰藉。故此“山”的意象在灵运的诗中象征的是无人赏识的寂寞与共鸣。

2.流水

“流水”也是谢灵运笔下重要的意象,我们也必须去分析一下谢灵运对于“流水”所倾泻的感情和笔法。如《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这里的“云日”对仗“空水”,类似于这般的对仗贯穿于此首诗之中。这里,笔者想要探讨的是“空”这个字加于“水”前呈现出来的状态。正如我们都清楚,水和天空是一对看似相近却又遥远的存在,水一直在天空照耀之下,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往往只看其中一个,或欣赏湖中美景,或欣赏天空的变幻。可是灵运却偏偏说“空水”,将天空和流水结合在一起,欣赏他们结合之后营造出来的美景。而这一个“空水”让我们也领略到了谢灵运寻找到了旁人未曾观赏到的这一面,从天边到湖面,给人以开阔而灵动的空间感。同时,谢灵运的诗无疑具有精彩的画面感。“乱流”“孤屿”“云日”“空水”,一幅幅画面次第展开,从远及近,让读者也随着灵运的目光观赏到了优美的景致。

3.月

“月”这个意象对我们而言是十分熟悉的,最为熟悉的便是因“月”而诱发诸多诗人们感怀家人的愁思。而灵运的笔下的“月”则不同,大多数都是“秋月”“弦月”。“月”在诗里更表征着一种清冷的情绪。例如,他在《夜发石关亭》一首中说:“随山逾千里, 浮溪将十夕。鸟归息舟楫, 星阑命行役。亭亭晓月映, 泠泠朝露滴。”这一首诗的“晓月”与“朝露”相对,月和露水是两个意象而且代表着两个时间,一个夜晚,一个早上。而且这样的“月”伴着“亭亭”,更是加强了一种落寞之感。

三、谢灵运山水诗中典型意象的情感表达

“山”“水”“月”这三类意象在谢灵运的诗歌中多次出现,每一次出现似乎都寄托了诗人的不同时期情感的变化,主要是他的宦途受挫之后,在永嘉太守任期,开始转而寄情于山水。因此他笔下的山水意象有着深沉的情感寄托。

1.对政治失意的感叹

虽然谢灵运的家族从显赫到日益趋于式微,但对于灵运来说,似乎还可以继续风光地生活着,直到他真正经历了仕途的挫折时,他骨子里面的自傲也蒙上了一层落寞的色彩。但我们也庆幸于这样的改变,因为正是这样,谢灵运才有幸走上了描山绘水的道路,才给文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2.对时间流逝的感伤

岁月总是不留情面,即便年少时的灵运再有他的得意,也抹不掉时间流逝对他的冲击。《春江花月夜》中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便是更通透地讲述了“月”这个意象所能代表的时光匆匆的含义。这里我们也能发现后世诗人在谢灵运的山水中获得了诸多灵感和启发。

3.对病痛缠身的哀怨

灵运的身体对于他的仕途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他的诗文中,我们也可看出他对于他身体不如意的苦恼。在《登池上楼》中,诗人开篇便写道“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这是一副壮丽的山水之景,可是诗人自己却“徇禄及穷海,卧痾对旧林”。这首诗是灵运诗极具代表性的一首,此时诗人自己贬居异地,身体又每况愈下。而诗中的动叠词的使用搭配意象,使得那种身体的不如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结语

谢灵运在他尚短的人生里,以他的山水诗在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着重以“山”“水”“月”三类意象来展开,探求谢灵运的山水诗方面的写作技巧以及内在的情感表达。最后通过与陶渊明、王维两位诗人的对比,研究谢灵运的山水诗的特色。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初看谢灵运的山水诗会因为他的诗中拥有着一种字字雕刻的精心,再看却能品味到在仕途落败后他的落寞、他的孤芳自赏以及不能得到朝廷重用的不甘。他的“山”是无人赏识的落寞,他的“水”是自傲的生机,他的“月”是清冷也是高洁,谢灵运在山水上的意象沁入的是他的情感。他给予了后代的文人在仕途不顺时,排遣忧愁的一种新的写作题材。

猜你喜欢
谢灵运山水诗仕途
尚可喜墓“篆盖”者仕途年代考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王维的七言山水诗论略
UP THE MOUNTAINS
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
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尾巴
南山南,谁的诗里别有洞天
仕途劫
仕途恐惧症
王维山水诗中的空山意象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