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问答式教学背后的心理学密码

2020-11-11 07:57张松玲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张松玲

摘    要:任何的教学设计都必须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自主问答式教学也不例外。编码特异性原则、头脑风暴效应和齐氏效应等心理学原则与主动问答式教学“超”链接可以让课堂焕然一新。

关键词:主动问答;心理学 ;教学设计;思想政治

教学是针对人类心灵的工作,教学实践需要心理学的引领。主动问答式教学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心理学效应,让学生在“学堂”中学习提问,尝试答问,在答问中遇见新的问题,如此推动认知、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笔者以统编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教学设计为例,从情境设计生动、答问过程激动和课堂结尾灵动三个角度探究主动问答式教学设计需要遵循的心理学密码。

一、编码特异性原则让情境生动

人们常说,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这是说,在一定的情境下,人能联想起在这一情境下所发生过的事情。故地重游,不禁联想起上次同来之人、同游之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编码特异性原则指出,编码取决于材料在当初学习时所处的情境,当提取线索与编码时的情境相匹配时,提取的效果最好。线索提取分为外部线索和内部线索两种。外部线索包括刺激的特性以及学习时周围的环境等;内部线索包括学习时的精神状态、心境和情绪等。如何利用编码特异性原则创设生动情境以及注重背景情境与生理状态的相似性?这里的“情境”可以更广义地去理解,不仅仅是课堂行进的背景材料(狭义的情境),还包括学习者学习时真实的环境,比如教室、教学设备和其他各种软件(教师和学生的素质等)以及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预备的一切内容与方法和学习者的情感基础等,这也是有些学校设有专属政治教室的原因。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教学设计为例,笔者拿疫情说“事”(本框主议题是让学生理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深刻领会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和新时代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必由之路),设计三个层层推进的问题情境:新型冠状病毒那些事儿,李兰娟院士这么说:“病毒的变异性、传播性和致病性让这场疫战更显困难重重。”——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伟大斗争扫清前行障碍;战疫防疫那些事儿,共产党人这样说:“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伟大工程锻造坚强领导核心;战胜疫情那些事儿,世界这么说,如摩洛哥青年:“面对疫情,社会主义制度最强大。”——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伟大事业宣示旗帜道路。疫情、战疫、防疫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情景和环境,我们永远不会忘记2020年的这个春天,我们遭遇人类历史上最难对付的病毒之一新冠病毒,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华大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战疫,广大群众响应号召做好个人防护和居家隔离,各省的医务人员驰援湖北,社会各界的爱心援助不断为湖北“输血”,书写了“人民至上、生命第一”的答卷……这些身边的感动是最好的资源,通过微加工可以为课堂所用。

笔者发现,教学情境和学习者的生活情境越相似,学生在课堂中涌起的心境和生活中呈现的生理状态就越趋向一致,当学习者离开课堂走进生活,就有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似曾相识”,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启动在课堂学习中习得的相关经验和情感体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属不易”是学生在课堂的真实所感,“党以怎样的形象和力量担负历史使命”是学生在课堂的真实所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学生在课堂的真实所悟,于是在现实世界里,学生自然发出“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的感慨,那是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以及身为中国人由衷的自豪;“哪有什么岁月安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那是对英雄的中国人民的點赞;“没有无法逾越的冬天,没有不能奔赴的春天”,那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疫胜利的坚定信念;“没有被禁锢的城,只有不离开的爱!”那是携手走向家国繁荣的诗和远方……核心认同、国家认同不再是抽象的词语,而是鲜活的真实存在;制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不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发自内心的体悟。你或许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或许还在纳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就是神奇的编码特异性原则在教学中的生动体现。

二、头脑风暴效应让过程激动

头脑风暴效应又称“脑力激荡法”或“开窍反应”,在我国也称为“诸葛亮会”。原意是指把不同专业与背景的人集中一起,让他们互提设想、互相撞击,以求得新创意、新构思,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集思广益法。这种做法触动思维因子,造就创新能力,一经发现就引起企业界、教育界等社会各界的认同,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促进头脑风暴呢?合适的问题是第一步。笔者曾就学生的问题意识做过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169份。发现55.77%学生在课堂上缺少独立探究意识,认为“无题可问”;57.83%学生“不敢问”,是不敢挑战权威包括老师和优秀学生;47.81%学生认为课堂思考时间不够,“没有机会问”;59.85%学生反映“不会问”,他们说:“我知道做个慎思明辨的人挺好,会问很多恰到好处的问题也挺不错,可我就是不知道该问哪些问题,不知道怎么个问法。”这些学生即便问了也更多是“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没有思维价值的封闭式问题。美国知名教育家德博拉·梅尔说,“我们一出生就开始提问”,但随着我们的成长,提问却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能力。

主动问答教学尊重人的天性,坚信“提问”是一件非常简单且源于人类本能的事,认为提问就像呼吸一样,是上天的馈赠,也是一件任何人甚至一个孩子都能做的事情。主动问答尊重教学本质,认为真正的教学不应从教师向学生提出已知、现成的知识模式开始,而是创设学生“有所不知”、充满矛盾和疑问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达到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困境,引导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学习“提问”、主动参与思考,通过“答问”解决问题。主动问答颠覆已确立的课堂结构、流程和系统,尊重学生“学堂”主人的地位,教师放弃课堂的控制权,留出更多探索空间,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来支配自己的行为,通过问题去认识和改造客体,在答问的过程中享受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在“战胜疫情那些事儿,我们这样做世界这么说”篇章,笔者细化三个情境:战疫一线党员红色代办红色服务(共产党人的风采)、2020年我国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国家为有效控制疫情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暂的经济代价)、引用美国政治作家萨拉·弗朗德斯部分言论(中国采取的有力措施重申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共产党领导着国家有能力作出不受资本主义利润支配的决定”)。紧接着,课堂围绕这些情境进行一场头脑风暴式的提问。师生事先约定“臭皮匠协定”:不许嘲笑和评价、脑洞大开、提问无专利,没有特定“诸葛亮”,每个人都必须忘掉自己的身份,全心投入到头脑风暴中。头脑风暴的提问倡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

问题1:为什么用“红色”一词?——(自问自答)“红色”是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的象征。

问题2:一线党员红色代办红色服务说明了什么?(自问自答)党员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问题3:同比下降6.8%!GDP都去哪了?——(自问他答)答案可以用五万字详细回答,也可以只用五个字——救人的代价。

问题4:同比下降6.8%!这个下降你怎么看?——(他问他答)党和政府“人民至上、生命第一”的人民情怀。

问题5:中国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是什么?——(自问自答)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问题6:社会主义与利润支配的资本主义有什么不同?中国“为什么能”度过这次疫情危机? ——(小组答问)开放性答案……

头脑风暴让探索精神回归,答问过程激荡迭起,让我们有机会触及“美丽问题”。笔者感叹头脑风暴带来的奇妙体验,学生在头脑风暴中主动触及学科知识的真谛,自觉触发内心情感的升华和价值的认同。

三、齐氏效应让结尾灵动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进行过一项心理实验,发现当完成工作任务后,人们往往认为此事已了结,可以告一段落,因此不再具有强烈的记忆动机。而当人们处于困惑的情境中,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完满的趋向。在这个改造、补充为完形的知觉过程中,实际上是激起了大脑的冲动力,提高了知觉的兴奋程度,被引发的动机更强烈,记忆效果更好。这个“困惑情境”实验与茶馆酒楼的说书人最拿手的一招“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一种“欲擒故纵”“欲罢不能”的手法。反观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理解、认识和接受现有的科学结论,将教参作为标准答案一锤定音。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什么问题都要完全解决了才算结束,当没有困惑和问题,学生在心中画上了一个句号,老师才带着一种满足感离开教室。

齐氏效应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课堂没有问题才是问题,没有困惑的完美课堂是没有价值和存在必要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有适度的张力而不要太满,有所中止,留有空余,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甚至也可以带着“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和生活的大课堂去作开放式的探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识地留下不讲。这就是齐氏效应在教育中的经典诠释:让学生在百思不得其解时找到“豁然开朗”的愉悦是教学最高境界。在“新时代中国共產党的历史使命”教学最后篇章,笔者不讲“四个伟大的关系”,而是播放视频《这就是中国》,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解决困惑:战疫如何显示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

这是中国,期待一个新的十年;这也是中国,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

这是中国,为一国暂封一座城;这也是中国,为一城倾一国力。

这是中国,因生命的逝去悲痛;这也是中国,为生命不惜代价。

……

无论何地,14亿中国人团结一心,为了960万平方公里山河无恙;

无论何时,14亿中国人风雨同行,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分30秒的视频,2分30秒的时间里,教师没有任何的言语却有着充满类语言的表达: 对凶险疫情的揪心,对逝去生命的痛心;对党中央战略部署坚定的决心;对决胜疫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正是这样的点到为止(甚至没有“点”),却激起学生的跃跃欲试:“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伟大梦想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抗击疫情,复苏经济是一场伟大斗争;“为一国暂封一座城”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的号召力,“为一城倾一国力,为生命不惜代价”是党的人民立场,也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原点和力量源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也成了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永恒课题;“14亿中国人团结一心”是中国人民的团结精神,“14亿中国人风雨同行”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这些都是中国取得抗击疫情胜利的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四个伟大在战疫中辩证统一。没有说教只有感动,没有教育的痕迹只有幽远的教学氛围,笔者与学生沉浸在视频中,强烈感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自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思政课的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的德育功能自然生成。当然,学生的观点有时会有瑕疵,学生的表达有时会有缺陷,但这就是真实的课堂,让我们予学生以赞美,鼓励为“遗憾”去追求,使教学这门艺术不断逼近完美、趋向高效。

教育的大道理从来不是晦涩难懂,心理学的知识本来也是扣人心弦。主动问答式教学遵循心理科学的规律,成为讲究策略的艺术;让教学运用心理学的效应,成为妙不可言的“神奇”。

猜你喜欢
心理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没有用”的心理学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跟踪导练(二)5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