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琴媛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形成和发展正确、高尚的思想品质与道德情操。在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时,教师应立足教材文本,在研读与深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学校“小课堂”、家庭“小课堂”以及社会“大课堂”紧密联系起来,最终促进思想品德教育成效。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立德树人;新课标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是其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适时转变观念,从过往的“理论教学”转向“理论+实践”。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注重采用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途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成效。笔者认为,教师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规律为前提,立足教材文本,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与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要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成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立足教材文本,发挥学校“小课堂”主阵地作用
现代教育提倡“立德树人”,将德育置于学校教育之首。因此,学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的道德意识,是以一定的道德认知和行为实践为基础,通过反复训练以及强化发展而成的。而小学生具有模仿性、可塑性强的特点,在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时,应将教育的重点由道德说教向情感体验转变,以实现教学目标,最终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根据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立足教材文本,结合理论与现实,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在《尊敬老人》一课教学实施时,笔者先深入研读教材文本,设置教学目标为:1.认知上,要让学生了解和明白要尊敬老人或者长辈;2.情感上,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尊敬老人或长辈;3.行为上,要让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与尊敬老人或长辈。其次,在教学教材内容的同时,结合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以讲故事等活泼生动的形式设计教学活动。如结合当地某村一位练奶奶多年来独自生活,病倒了也无人管的真实事例。练奶奶有两儿两女,各自已经成立了家庭,且生活水平都达到小康水平,却让练奶奶一个人独自生活了十几年,子女们平日里不仅不照顾她,甚至还出现辱骂练奶奶的情况。受父母影响,学生练某也对奶奶冷漠寡淡,更谈不上尊敬与关爱练奶奶。在给学生讲完这个故事的时,笔者请学生讨论:在故事里,练奶奶的儿女对不对?学生炼某某的行为又对不对?为什么?学生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都一致认为练奶奶的子女以及同学炼某某的行为是错误的,认識到应该尊敬和关爱老人。
在《好孙子亮亮》一课教学时,笔者在让学生学习教材文本的基础上,通过两个传说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孝顺”的内涵。一个是“乌鸦反哺”的故事:据说小乌鸦在母亲的哺育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无法觅食或双目失明无法飞行时,小乌鸦就会把事物衔回来嘴对嘴给母亲喂食,一直到母亲临终无法进食为为止,以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还有一个是“羊羔跪乳”的故事: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非常疼爱它,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吃草时又带着 小羊,形影不离,危险时用头抵抗保护小羊。小羊羔就问母羊要怎么样才能报答它,母羊说只要小羊有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羔听了后非常感动,“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母羊的养育深情,从此就跪着吃奶以感激母羊的哺乳之恩。
结合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感染和深化。这种教材内容与故事行为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成效。
二、发挥社会“大课堂”的合力育人作用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还应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担负起培养青少年成人成才的责任。在最新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育,应将课堂知识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合力育人作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道德观念进行训练与强化,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笔者组织班级学生成立“学雷锋”活动小组,利用课余或放学等休息时间去给练奶奶帮忙。还有组织学生去镇上的敬老院看望老人。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在情感上对尊敬老人、关爱老人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对感恩、孝顺等传统美德的内涵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思想行为上,学生更懂得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
三、发挥家庭“小课堂”的巩固与延伸作用
家庭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也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小课堂”。但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有两种极端形态存在,一种是“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形态,一种是溺爱无度形态。这两种教育形态往往是造成学生极端思想品德的根源。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依赖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还应从联合家庭,通过家校合作,巩固好家庭这个“小课堂”。
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然痛快,但却无济于事;而一味溺爱,也会让学生养成自私、自大、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而父母的思想、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学校要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观,在与学生日常相处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正面的言行举止来给学生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于学生表现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要及时地指出与制止,同时引导其进行修正。同时,还要建立和维持和谐、有爱、互帮互助的家庭关系,为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同时,鼓励学生将学校“小课堂”的所学与家长分享,让家长也能参与讨论,共同成长。家长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学校所授的思想品德教育付诸行动,比如,在家里帮忙家里人做家务,与父母一起尊敬、关爱老人,等等。通过这些讨论与行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巩固和拓展延伸,更好地促进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四、结语
在小学阶段形成的思想与品质,是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思想与品质的基础,对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启蒙与起点;学校学生获得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是实践与检验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大课堂。在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时,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通过教材文本结合生活、实践来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学校“小课堂”、家庭“小课堂”以及社会“大课堂”,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心智发育,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三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孙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 [J].学周刊,2018.
[2]俞润山.榜样引领·角色体验·换位思考——关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
[3]王月娇.协同作用,高效成长——家校合作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