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会因为思维教学不够深入而出现一些问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也常常处于一种呆板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数学思维体现的更是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理解到各种思维路径的突破要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探讨了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并从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逻辑思维这几类思维出发,以加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1-01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1.053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常伴随着各类思维的激发,其中最为明显的数学思维也分为逆向思维、逻辑思维、类比思维、发散思维。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做出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获取到数学问题的解决答案,提高學生的思维灵活性。这也是教师得以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保障,完成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重要策略。教师应掌握基本数学教学规律,理解学生思维活性的融合特点,使用规范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各项数学思维能力。
一、加紧逆向思维训练
(一)激起学生的逆向思维兴趣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分析学生在学习时的思维历程,善于应用经典例题由点到面地去激活学生的逆向思维观念,并应用这些经典例题发挥出学生学习的本有积极性[1]。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了解到生活案例引入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结合生活案例对数学知识进行探讨,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进而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简洁,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逆向思维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逆向思维培养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于学生的实时指导,让学生了解不同定理、不同概念视角下的数学知识学习奥妙。
(二)注重基础知识点教学
对于高中数学内的一些法则、定理,教师可以对其做出逆向探讨,探寻它们的逆向定理、逆向法则,帮助学生对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做出整合,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逆向思维教学,使得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学习特性,由原命题进行引发,构建出可逆法则和可逆定理。将原命题条件与结论进行对换,得出的命题就是逆向命题,而将原命题条件和结论同时否定,则是否命题。这样的教学做法可促使学生对于命题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教师同样也要注重反证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作用,通过证明某一命题的逆否命题对原命题的真伪做出判断。该种思维方式实际上也是逆向思维的有效体现,学生会由反证法知识对数学学习条件做出探索。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由这些逆向思维去探寻数学课堂的等价变换关系,保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利用直观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结合直观教学方法,对学生做出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数学知识完成理性感知,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基础。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合理调整数学教学模型、数学教学工具,使其以一种更为直观化的模式存在于学生的脑海中。这能够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带来更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活性。教师必须对现有的数学教学方法做出变革,了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特性,由逆向思维开展过程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加强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作用,由分析教学过程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必须由已知问题的结论开始入手,让学生探寻问题的解题步骤。对题设条件做出寻找,按照已知定理和未知结论进行方法划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收获。该种教学模式是基于逆向思维的一种有效引导,有效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完成发散思维提升
(一)突破思维定式
高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公式定理,这些公式定理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常情况下,该类公式、定理却较为枯燥,学生在运用公式、定理时也处于一种模糊状态[2]。教师只有在教学时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思路,灵活运用公式、定理,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突破高中数学学习的瓶颈。教师必须由某一思维点做出发散,从多角度的联想过程对其进行延伸,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注重公式定理的应用核心,不依照自己的主观想法胡乱猜想,而是由实际的学习过程对基础性的知识进行巩固。这是打造学生进行思考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之前都必须对所教学的知识加以研究,为学生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接着运用好某些经典的例题,由此例题做出突破,让学生对某些解题条件进行思考反转,不局限于依葫芦画瓢,而是通过公式、定理的应用推测出该道题目的不同解法。
(二)尝试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数学知识学习的最大乐趣就在于同一道题目可以探寻不同的解法,而同一道题目同时也可以分散成不同类型的题目。教师在教学时应由发散思维去鼓励学生进行数学训练,让学生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题型解答过程中完成数学思维的深化。这会逐渐帮助学生攻克数学学习难点,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经典例题做出求解,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到数学课堂上的数学公理与数学知识内涵,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活性。对于某些抽象数学题目,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这类题目做出整理,通过一题多变教学模式使学生由已经熟悉的某道数学题作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已知条件变换创造新的数学题目。学生会基于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学习方法加深对于某些数学知识的理解,这也提高了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三、突破类比思维教学
(一)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讲,这也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需统一数学课堂教学规律,了解类比思维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3]。由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了解得不够深入,因此他们在进行记忆时也无法构建一个完善的数学框架。基于此,教师必须针对性地设计某些实验验证方案,让学生透过实验验证理解数学知识的学习规律。将类比思维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方方面面,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于数学知识的了解。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出类比延伸。类比思维实际上也是教师借以实现习题解答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将相同类型的题目联系在一起,在对比分析过程中理解到事物的相对特性,由数学知识教学逻辑性去对学生进行引发,保证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特性。教师也必须将类比思维应用其中,加强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联系。很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借此现实例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可以由类比思维做出引发,让学生针对现实问题进行实际的讨论,进而理清学习思路,做到举一反三。由于高中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它更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对这些数学问题做出类比讨论,由更多的认知方向去探寻数学问题的解题技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开展逻辑思维培养
(一)善用素质教育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完成训练的一类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凭借良好的训练模式帮助学生爱上数学,使学生在不断思考、学习总结过程中理解所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4]。教师必须时刻总结素质教育发展方案,使学生了解到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加强多媒体教学模式引入课堂,由趣味数学教学主题提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热情,帮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也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实事融入课堂,通过各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理念。从生活中观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发展路途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制订有效教学计划,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强化数学知识教学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本身就较为复杂,其抽象性也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了对于数学学习的畏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力不从心的状况,他们在学习的多个层面也很容易出现问题。教师为保障学生的学习思路,必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意识。通过逻辑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考虑如何将数学知识记忆到位。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大多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不能够胡乱地根据某一教学方向做出教学,而应该注重将训练以及指导过程贯彻到数学教学的始终。通过训练以及习题模式讲解关键性的数学知识,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存在着一种思维上的萌芽,这是创造学生相应能力的必备思维基础。教师可以由此做出引发,多训练、多鼓励,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跟踪处理。对于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一些困难,则鼓励学生找出解题规律,保证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直接关乎着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时需由逆向思维、类比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这四类思维做出引发,帮助学生在思维训练过程中探寻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总结新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充分利用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完成数学课堂改革效率的全面提升。结合学生的学习特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做好数学知识点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吳淑贞.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分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8(6):167.
[2]殷铭娴.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10):32.
[3]王勇.也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学课程资源,2008(5):36.
[4]王玉山.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4):78.
作者简介:隆占平(1971.1— ),女,汉族,甘肃古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