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幼师语文教学中德育缺失现象

2020-11-11 15:30
报刊精萃 2020年12期
关键词:师范学校幼师语文课堂

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语文是传播信息的载体,交流思想的工具,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学科与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包括指导学生解决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还包括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这其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促进自身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中职幼师语文课堂中,却存在德育缺失的现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

(一)课堂教学重知识轻方法

观察当前的幼师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课的教学,从教材到老师,都出现了不完善不合理因素。

首先是语文教材,这里重点说明阅读课的教学内容。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语文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与普通中学的语文教材相比,幼儿师范学校的语文学科应在提升学生素养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作为以学习优秀文章篇目的阅读课来说,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然而幼师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目前的幼儿师范学校中所使用的《阅读与写作》教材与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内容基本相同,难度较大,缺少幼师特色。比如所选文章缺少与时代的结合,所选篇目有的与当前学生的时代距离较大,学生即便是字词都认识,语句都能疏通,但是在对内容的理解上仍然是模糊的,即便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努力缩小时代差距,学生听起来仍然是似懂非懂。

其次,教师在教授文章篇目时注重知识的传授,把一篇篇本来文采飞扬,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文章分解成若干不同的知识点,字字落实,句句讲解。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表面”的东西,比如字词的书写和注音,一些语法知识点——句子结构的变换、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知识点的掌握,零碎且枯燥。课后再去询问学生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就回答不上来了,因为记忆里都是这些零散的知识点,文章内容说的是什么却没有串通把握,更不用说对文章中所体现的思想内涵的领略和理解了。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浪费了很多课堂宝贵的时间,而且还失去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再加上课堂时间的有限,学期工作计划的限制,一些德育因素在语文课堂中不能涉及到或者不能够很好的渗透,达不到德育的教学目标,不能对学生思想的熏陶感染,道德的启发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氛围。

(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模式化

从社会整体的学校结构模式来看,中学阶段是国家重点培养的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部分,单看每年中招考试、高考时,各种名师的辅导班和辅导书的受欢迎度,媒体密切的关注、大量的报道等,都能够看出中学阶段的重要性。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更多的是想培养出一名大学生,在亲友面前面子上很满足,在社会上找工作的范围也相对比较宽泛,传统的家庭更是认为培养出一名大学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有因必有果,任何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因果联系。学校德育的缺失必然离不开其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和学校本身。以下将从幼儿师范角度出发,从幼师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来分析语文教学德育缺失的原因。

(一)幼师学生生源素质下降

从学校角度来看,幼儿师范学校属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范畴,随着时代的不同,幼师学校的学生从根本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多数80后的父母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那个时期的教育还没有很广泛的普及,师范类学校比较受欢迎,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优秀而选拔出来的,因此学生整体素质较高。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幼师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因此幼儿师范学校也普遍扩大规模,扩招人数,降低录取分数,结果导致招生门槛降低,生源素质有整体下滑的现象。此外,在接受中等专业教育之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出现德育缺失的状况。中学阶段竞争压力大,从学校到老师,从老师到学生,无一不以升学为目标。学校单纯追求升学率,教师单纯追求成绩,学生更是只顾得接受知识,无形之中,教书和育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被割裂了,导致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

从学生角度来看,幼师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升入高中才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有的则是进入社会之后再回校补习,文化基础薄弱,学生成分复杂。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环境也是影响生源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家庭父母出外打工,从小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这种现象不仅使孩子从小心灵上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在德育方面也缺乏教育。在当前幼师学生中还存在学生年龄小的问题,初中就辍学或转学进入幼师学校的学生不占少数,心智不成熟,看问题幼稚片面,这些都与学生德育缺失有不可断绝的关系。德育的缺失在语文课堂上表现为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散漫无纪律等。进入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没有就业压力,因此,在学生心理上也存在认识不正确的现象,学生认为自己不是来学知识而是混文凭,因此学习主动性也不高,对教师的认同感不高,课堂效果差。在平时生活中,这些学生看待问题盲目、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有限,例如某些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并未认识到她的一些言语行为是不道德的,是错误的,反而以此为荣,认为这是个性的表现。部分学生政治意识淡薄,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缺乏政治热情,在对待时政问题上存在偏激的认识,因此如果未经正确引导和纠正,必将影响学生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与实现。

(二)中职学校就业导向的弊端

幼儿师范学校以就业为主导,是一种以适应就业岗位,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形式,是专门培养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专业人才,它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也比较强,这就形成在幼儿师范学校中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

当前,受到片面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幼儿师范学校的领导与老师把专业技能课的学习与基础文化课的学习完全对立起来,一味地强调专业课的重要性。出于功利性的目的,学校一味追求学生的就业率,片面强调技能,例如音乐、舞蹈、美术等的训练,忽略了以语文学科为代表的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人为地割裂了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也趋于功利化,基础课教师也认为学生应该重视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降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课堂不愿意听讲,课外更不理会。结果,老师应付差事,学生只求及格,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更无从谈起。在课程设置上,幼师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德育课程,只是偶尔在学期开会时间进行简短的说教,课程设置中的不合理因素也导致语文教学不能很好的进行德育渗透。在课时安排上,专业课的课时数大大多于基础课的课时,早晚自习要求学生去练钢琴而不是读书,尤其在技能班,更是如此;把基础课的时间放在周末或者下午,在这样的时间段,学生或着急回家,或学了一天精力得不到休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效率不好;在课外活动的组织上,专业课的活动组织较多,基础课基本不安排活动等。除此之外,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硬件不到位也是德育不能有效渗透的一个原因。比如教室缺少多媒体设施,校园内没有展览牌和报刊栏,缺少壁画或标志性建筑等等,这些校园设施的配置与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也有密切联系。比如在教学中需要用到直观的影像或者涉及到报刊杂志、壁画等内容,如果缺少这些因素,不仅降低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而且也会降低德育渗透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幼师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十分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师范学校幼师语文课堂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王莹作品
高申作品
男幼师荒
高申作品
衡士玉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