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减轻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负性心理的价值分析

2020-11-10 01:32:56张茜
康颐 2020年14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

张茜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减轻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负性心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对两组负性心理及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采血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00%,较对照组80.00%高(P<0.05)。结论: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可减轻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负性心理,也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文关怀;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负性心理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4.106

机采血小板由于浓度高、止血效果好等优势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该方式采血时间较长,部分献血者采集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而不良情绪可对采集时间造成影响,进一步延长采血时间,故采血期间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十分重要。人文关怀护理贯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通过对献血者进行鼓励、关怀,营造轻松的献血分为,可使献血者体会到献血意义及快乐,从而保证医院用血需求[1]。本研究将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用于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旨在评价其对减轻负性情绪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27例、23例,年龄19~51岁,平均(35.12±1.89)岁,受教育程度:小学2例,初中5例,高中7例,大专15例,本科及以上21例。观察组男女分别28例、22例,年龄20~50岁,平均(35.07±1.82)岁,受教育程度:小学3例,初中6例,高中8例,大专14例,本科及以上19例。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详细记录献血者年龄、性别、体重等基线资料,簡单讲解献血知识、机采血小板特点等,适当给予献血者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具体措施见下:

(1)献血前:护士主动与献血者交流,仔细询问其身体状况,如睡眠是否正常、有无服用抗生素等,对存在献血禁忌证者劝导其改日献血。对初次献血者讲解血液生理知识、血小板分离机操作过程等,缓解其紧张情绪,对空腹者可提供糖水、甜点等。(2)献血中:通过与献血者闲聊分散其注意力,当其提出还有多久结束等问题时,可给献血者倒杯热水或果汁,或调节座椅使其更加舒适,使其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节目等,缓解其焦虑情绪。若采集过程中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应使其保持头低脚高体位,减慢采集速度,嘱其和红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采集。(3)献血后:嘱其按压针眼15min,避免沾水,24h切勿剧烈运动,并在休息时休息片刻,期间给献血者提供饮料及糕点,确认无任何问题后再离开,并给予献血者爱心联系卡,嘱其出现任何不适可电话联系。献血后一周与献血者联系,询问其身体状况后再次致谢,通过短信或贺卡表达祝福,使其感受到献血的意义与快乐。

1.3观察指标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对两组测评,分数越低提示症状越轻。于献血者离开前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包括护士技术操作、服务态度等,包括满意(>95分)、一般(85~95分)、不满意(<85分),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00%,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20.0,(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 %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SAS评分比较

观察组采血后SAS评分为(42.12±1.28)分,明显较对照组(53.74±2.43)分低(t=29.916,P=0.000)。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29例,一般19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率为96.00%(48/50),对照组满意18例,一般22例,不满意10例,满意率为80.00%,观察组满意率明显较对照组高(x2=6.061,P=0.014)。

3  讨论

机采血小板在无偿献血中应用较为广泛,但该种采血方式可使献血者出现头晕、胸闷等不良反应,且采血时间较长,患者采血期间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可一定程度影响采血时间,导致采血时间延长,献血时间越长献血者负性情绪可加重,从而出现恶性循环。故对机采血小板者采取合理护理干预缓解其不良情绪十分重要。

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给予患者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充分尊重患者尊严、自由、自我价值[3]。随着医学文明逐渐进步与发展,人文关怀成为临床护理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临床实践发现,献血者在献血期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尤其是初次献血者,紧张情绪可兴奋迷走神经,引发眩晕、低血压等一系列应激反应,降低其献血积极性[4]。人文关怀可为献血者提供全面、细致、优质的护理服务,使其感受到良好献血氛围,从而改善心理状态,缓解负性情绪,减少献血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献血后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提示人文关怀可有效改善献血者心理状态,减轻其焦虑症状。观察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高,分析原因可能为人文关怀可使献血者感受到被尊重与关心,从而积极配合献血,利于提高再次献血的意愿。

综上所述,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可减轻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负性心理,也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敏. 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 15(11):120-120.

[2]张颖,詹伟波,符雪丽,等. 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全程中始终贯穿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116-117.

[3]段萍,吴美玲,张煜. 优质护理在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265-266.

[4]郝彩红,马仕财. 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9):2860-2862.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5:27
苍凉背后的火光——迟子建散文中的隐喻意象赏析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0:17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50:20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