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20-11-10 23:53汪峰
康颐 2020年16期
关键词:佝偻病小儿

汪峰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93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1组、2组、3组,每组31例患儿,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1组患儿选择肌注维生素D3,2组患儿选择口服维生素D3,3组患儿选择英康利治疗,观察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对比三组儿,1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77%,2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32%,3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3.87,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1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最佳,获得了家属认可。结论: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中,患儿接受肌肉注射维生素D3具有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提升患儿的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吗】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当前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是患儿体内缺乏维生素D造成,最终导致身体的磷、钙代谢出现紊乱情况,最终造成患儿的部分骨骼为主出现明显的性状改变,出现骨骼畸形,最终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病情严重的患儿可能对其智力产生影响,后果较为严重[1]。本次研究将以医院收治的93例患儿为对象,分析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93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1组患儿31例,选择肌注维生素D3,男15例,女16例,年龄范围1- 7岁,平均年龄(3.54±1.11)岁;2组患儿31例,选择口服维生素D3,男16例,女16例,年龄范围1- 6岁,平均年龄(3.52±1.12)岁;3组患儿31例,选择英康利,男15例,女16例,年龄范围1- 7岁,平均年龄(3.61±1.12)岁;纳入标准:全部患儿均满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标准;依从性良好,家属同意医院理论知情协议书,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近,资料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方法

1组患儿选择肌注维生素D3,对患儿进行肌注维生素D3,每次注射50mg,每3-5周再注射一次,维生素D3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32021403,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2组患儿选择口服维生素D3,患儿每次口服维生素D3 100mg,每日三次,3组患儿选择英康利治疗,患儿每次口服胆维丁乳(英康利,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10910070,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5mg,每日三次,三组患儿均持续治疗一个月。观察三组患儿治疗的临床体征变化。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包括痊愈、好转、无效,其评价内容为(1)痊愈患儿临床病症消失,患儿睡眠质量提升,生活质量好转;(2)好转患儿颅骨弯硬、肋串珠等症状明显的改善;(3)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未缓解,甚至出现加重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 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三组患者,1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77%,2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32%,3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3.87,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现阶段常见的一种疾病,常见于婴儿群体,整体的发病率较高,该病症属于一种慢性的营养缺乏症,发病较为缓慢,其病症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光照不足、钙含量较低、维生素D摄入量较低等因素存在关系。患儿发病后可能呈现苦闹、枕部秃发、出汗、睡眠质量不高等症状,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儿的症状可能进一步加深,甚至出现骨骼改变、发育迟缓、运动机能降低等情况,影响患儿的正常成长,负面影响较大,一旦患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2]。临床上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补充维生素D来进行改善患儿的病情,保证患儿及时康复。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不建议不口服维生素D治疗,主要的原因在于口服患儿的肠胃吸收有限,并且在口服过程中可能出现哭闹、呕吐、不配合等情况,难以保证治疗效果[3]。口服维生素D3,也可能造成患儿出现维生素D中毒情况,尤其是在长期的服用过程中,维生素D容易存储在肌肉或者脂肪中,其弱碱性性对较长,最终造成幼儿出现中毒情况,甚至加重病情,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而实施肌肉注射则可以精准的控制药剂量,并促使药物精准的达到血液中,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作用,虽然注射剂量较多,但其间隔的时间较长,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儿的中毒几率,具有较强的治疗效果,因而可以选择当前的肌肉注射方式进行治疗[4]。

本次研究结果中,1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77%,2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32%,3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3.87,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治疗过程中,通过肌肉注射维生素D3来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症状,提升患儿的身体机能与各项指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裴敏昕,唐巧云.不同藥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9,7(07):53+82.

[2]吕欣欣.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02):317-318.

[3]张惠玲.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2(19):59+63.

[4]梁惠怡.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小儿乳牙萌出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8,20(06):112.

猜你喜欢
佝偻病小儿
骨密度检查对诊断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及作用
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例
小儿难养
全血钙与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
大孩子还会得佝偻病吗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初探高原佝偻病的防治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