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雄
【摘要】传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略显单一,学生在阅读完之后无法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导致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充分、不透彻。个性化的阅读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提升其阅读效率,掌握更多知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课外读物;阅读;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0-018-01
引言
课程更新后发现,语文(传统)教材中对阅读理解的要求有所增加,个性化阅读文本的存在使得教师们专注于该课题。此外,好奇心作品的改革导致一些原文从教材中删除,迫切需要补充阅读课题中的空白,因而需要补充一些个性化内容。也就是说,教师要在中国识字水平前半部分开展读写活动,就需要采取更全面的方法来理解学生的个人差异,并采用多层方法,使学生更好地获得学习策略和学习机会,作者在编写这份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时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提供这些机会。
一、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语文学科并不是非常单一的,每一个学生思维方式不一样,所以对于学习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创新,在阅读中可以主动去想象,大胆质疑,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更容易接受知识。而且如果学生都以创新性的思维来进行探索,那么学生所收获的知识会更多。比如说,在学习《乡愁》这篇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问题一:诗人把乡愁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比喻?问题二:作者在每一节中都写到了自己的乡愁,这样是否过于繁琐?问题三:诗中的画面感描述是否有所欠缺?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进行阅读,并用质疑的眼光来找到问题的答案。以学生自己的理解为出发点,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获取到更多的知识。
二、开展启发式教学活动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上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阅读学时,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活动,根据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巧妙设置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深入思考问题,探索文本内容。教师除了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与方法,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会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为以后更好地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文中内容呈现到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视频简单感知阅读内容。随后,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作者在文中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紫藤萝,从什么角度描写紫藤萝盛开时的情景,在描述紫藤萝花形和香味时又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会更有针对性。学生主动探索文章内容,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文本充满期待
心理学家Bruner说:“学习的最佳动机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利益。因此,期待学生看到课文是教师必须做的第一件事,它设置了大部分设置问题、讲故事者、谜、网络、音乐、电影剪辑等,从而产生紧张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给学生提供阅读和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的堆积。比如,我教《木兰诗歌》的时候,首先播放了中国戏剧《兰花》的录音带,然后问道:美国迪斯尼公司也投入了大量资金,把中国的兰花放到漫画屏幕上,让全世界兴奋不已,勇敢而美妙的女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全世界。蘭花在中国是一位著名的女英雄,但怎样的魅力才能打动不同种族的心,使世界的风?学生们对仔细阅读课文有兴趣。
四、师生关系平等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并且一直崇尚“师道尊严”的观念。在这样的观念之下,教师往往会居高临下,会采取命令式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大多数教师都是单方面的进行信息传输和知识引导,造成师生之间不平等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时会有很强的距离感。新课改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发展阶段来进行课程的设置,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不断的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持与学生的平等地位。例如,在学习《木兰诗》这篇内容的时候,可能学生会产生疑问,在课上进行提问:“古代的女子都是要缠足的,所以一般脚都会非常小,那么木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替父从军呢?”如果老师仅仅是敷衍的态度回复学生:“课本就是这么提到的。”那么学生可能还会存在疑问,继续与老师探索这个问题。教师如果已经产生了不耐烦的情绪,让学生直接坐下,那么,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让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影响。如果教师和学生说:“你提的问题好独特呀,老师课下去翻阅一下资料,我们在下节课中揭晓答案可好?”这样学生就会对下节课充满好奇。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有更强的求知欲望。
结束语
总体而言,这意味着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知识的比例相对较高。如何满足这个班所有学生的阅读要求,春国每个中国教师都应该积极思考。提供个性化阅读文本和阅读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考虑他们在教程中扮演的角色,鼓励学生在领导地位上说出自己的话来看一些课文的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坚持标准答案,掩盖学生的想法。
【参考文献】
[1]朱梅.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9(04):106-108.
[2]于光荣.个性化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547-548.
[3]张秀羽.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20(1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