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冯燕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的传播方式是丰富多彩的,是一种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综和式、立体式的传播,同时AR、H5等数字化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让受众在获取信息最大化的同时,有了更为丰富的观感和体验。相比之下,报纸版面的表达显得单一且局限。面对这种局面,《黄山日报》不断创新和探索,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强化报纸版面语言,不断拓展报纸的信息量,挖掘报道深度,同时提升版面颜值,力求把报纸版面打造成一个有广度、有深度、有创意的艺术品。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黄山日报》;报纸版面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9-0087-02
一、布局思维,寻求信息最大化
(一)增加版面,进入“厚报化”时代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大爆炸。对于受众这个群体来讲,信息需求更多元;而对于某一类受众而言,又要求更具有针对性。为了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各大报纸纷纷通过增加特色版面等形式增加版面数量,以弥补信息量局限的不足。如今,党报“厚报化”趋势明显,即使是版数较少的《人民日报》,版面数量也在20版以上。作为地级市党报的《黄山日报》也由4版增至8版。版面的增加,让《黄山日报》能开辟一些新闻专栏和动态后续跟踪专栏,从而提升报纸媒体的新闻纳含能力。
(二)组合新闻,“放大”信息量
组合新闻,就是利用数条新闻稿件或图片之间存在的相关性联系,把这几条稿件或图片在一定版面内加以组合。这种组合使版面的稿件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产生1+1>2的效果。当下报纸版面语言要强化这一特点,“放大”版面的信息量。
优化的新闻组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同类新闻组合。即把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同类内容的新闻材料串联成组。例如《黄山日报》2019年12月25日的5版,把农民通过各种农特产品增收的三篇稿件和二幅图片整合成一个“舌尖上的致富路”组合。二是同属新闻组合。即把两则或以上同一个大概念里的几个对应方面的新闻并联成组。例如《黄山日报》2020年4月14日2版,一杯茶中的“绿水青山”和一叶茶里的“金山银山”,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展示茶叶的生态价值和商业价值。《黄山日报》2019年11月20日5版,蓝天、绿城、碧水都属于生态文明范畴,组成一个组合新闻。三是延伸性新闻组合。例如《黄山日报》2019年3月11日5版,《“体育+旅游”行进在春天里》的稿件下面派配发“2019年春季黄山市即将举办的体育赛事”这条资讯,让一条新闻得到了延伸。四是相关性新闻组合。几条看似没有关系的新闻,但是编辑从中发现的颜色关联,从“革命红”“生态绿”“法院蓝”“安全彩”方面,组成一个组合新闻。当然,还有对比式组合、展示型组合、连续性组合等,这些组合可以从不同角度“放大”版面的信息量,从而传播更多信息。
(三)加强融合,“触网”新媒體
纸质版面空间的有限性导致报纸信息供应不能满足读者的更大、更全面的需求。但报纸也有其自身优势,根据稿件的所处位置、多占大小等能让受众迅速地从整体上各条信息重要程度,报纸平面式的呈现,也可以让受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性地决定阅读版块和内容。
目前解决纸质版面容量的有限性与信息供求无限化的矛盾最有效办法就是把报纸版面与网络表达结合起来,取双方的优点以弥补各自的不足。
因此,纸媒采取“双向”突破方法:一方面在客户端上展现整张报纸版面,充分发挥报纸的索引功来提高报纸版面的阅读率。另一方面,在报纸版面上增加二维码,“嫁接”新媒体,“把报纸新闻的背景、意义、延伸、相关信息等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大大增加报纸版面的信息量,同时让阅读更有趣味”[1]。
二、深度思维,发挥纸媒优势
新媒体提供了海量的信息,然而这些信息很大一部分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只能让受众停留在“浅阅读”状态。而遇到重大的连续的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受众往往会想要了解这个事件的背景、过程、意义、相关新闻等,这时候“碎片化”“浅阅读”式的新媒体报道就无法达到这种需求的高度。而通过对纸质版面的优化以及多版面的联合,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进而带有思想性的呈现恰恰是纸媒的优势。
(一)多版联动,形成报道合力
在版面组织上,“通过前期多版面联合策划,版面特色鲜明,版面内容丰富,版式风格统一,使报纸更富有创造力,更容易形成报道的强大合力。”[2]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三点:
一是对可以预知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活动和事件性或非事件性新闻的联合组版。2018年下半年,黄山融入杭州都市圈,2019年初的黄杭高铁沿线“媒体看黄山”大型采风活动无疑是《黄山日报》的一件大事。如何通过前期策划,实现最好的报道效果。编委编辑美编上下联动,共同策划,最终在当天推出“媒体看黄山”专题报道,共四个版面,分别为5版封面版;6版为一江清水入钱塘;7版为东进融杭大道行;8版为锦绣黄山处处春,四个版版式上统一、标题统一,形成了强大的报道合力。二是对非可预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的联合组版。在2020年年初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黄山日报》在一版要闻的基础上,及时开设“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组织战”专栏,从1月29日持续到2月19日,用36个版面,紧密跟踪抗击疫情情况,声势浩大,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这种报道声势,新媒体很难实现。三是新闻媒介自己设立的重要问题性报道、活动性报道的联合组版。围绕“媒体新融合,黄山再出发”主题,报社自己设立的活动性报道,去年的“黄山之巅追梦人”、今年的“且以诗意共远方”等版面,都展现出编委编辑精心的策划编排,内容丰富、视角多样。
(二)增加专版,成为新闻版的延伸
专版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所设的栏目或编辑的版面,内容更加丰富,是对新闻版功能的延伸,内容的延伸,方式的延伸。黄山市具有山水优美、生态优质、文化灿烂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9年黄山日报改版时,充分考虑到黄山特色,增加旅游、文化、生态、健康、影响力等专版,专版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泼,报道更深入,与新闻版形成互补格局。
除了特色性专版外,《黄山日报》根据报道需求,适时开设新闻性专版。如2019年10月16日的“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专版,编辑通过前期策划,选取扶贫攻坚“一个产业”“一个村”“一个扶贫对象”“一个扶贫干部”四个点,从不同侧面报道了黄山市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更深入更具体,是对新闻版进行了补充和延伸。
三、版面创新,形成视觉冲击
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受众获取新闻的途径愈发多样,受众已经不满足传统媒体之前中规中矩的表达方式,报纸版面语言的“与时俱进”势在必行。
(一)大胆使用图片、图表及创意设计
在新媒体的信息界面中,大量的使用图片、图表和创意设计,其形式美观灵动,内容一目了然,很容易形成视觉冲击力,引发受众的阅读兴趣。在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版面语言要借鉴新媒体做法,图文并茂,用图片、图标、图表、漫画、设计图等形式来解释新闻、说明新闻、补充新闻,让新闻更容易阅读,版面也更生动美观。
在《黄山日报》2019年11月12日,“在这里,遇到非遗”2—3版通栏版中,图片处理采用水墨触笔,小标题的处理则选用了中国印章的形式,四篇稿子以中国屏风式垂直排列,整个版面好似一幅缓缓打开的水墨画卷。美观,又与非遗主题相互呼应,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黄山日报》旅游版中,推出一期“赏花地图”的版面,整个版面以黄山市地图为主体,按照春花开放地在地图上准确标出,同时配以各种春花图片,在一目了然的同时,美观有趣。
在新闻版的经济报道中,针对大量数据和专有名词,采取图表、图标的形式,让文章读起来更轻松,一目了然。
(二)标题要“与时俱进”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当今的媒体环境与读者的“快餐式阅读”习惯促使一种新的媒体群体出现:标题党。这类人往往利用夸张的手法在标题上对事件内容进行处理,以此吸引读者眼球,提升阅读量和点击率。虽然带有贬义,但对于笔者和编辑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启发。编辑可以先利用網络语言、对比冲突、活用古诗、一字题、叠字题等进行语言上的编辑,然后再利用色彩、字体、图文一体、排列设计等版面元素让标题“活”起来。
如“知否知否,黄山又添新奇游”“离婚冷静期,降服冲动‘魔鬼?”等网络语言;“一叶茶的接二连三”(二、三指二产三产)巧用成语;“机动车礼让行人 拜托您做到”与“超市不文明行为 希望您能改”对比冲突;“山水为眼诗为眉”的活用古诗等,与时俱进的标题,逐渐成为吸引读者的“第一眼”。在2019年5月13日的5版中,“天下徽商”四个字用中国书法的形式表现,把这个版面的历史感和厚重感较好地体现出来。
(三)版面设计“内外兼修”
一是要借鉴新媒体界面的优势。在新媒体的阅读中,受众只需根据箭头或者线条的引导,滑动手机屏幕就可以完成阅读。这种引导图式的信息呈现方式不仅让阅读更高效,也阅读更轻松愉悦。在报纸中可以用到造型法、新闻图解法、文字图像法等,在版面中形成一个“视觉岛”[3],一方面可以很快吸引读者“眼球”,另一方面也让平铺直叙的版面更具特色,更生动形象。二要明白所有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好的版面,是内容与版面的完美融合,要同时体现思想的高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整个版面的美观度。而现在的情况往往是这样,报社的美编一般是学习设计的,对于新闻知识知之甚少,导致在版面设计上,出现版式设计不能充分服务于新闻本身,版式设计没有实现自身价值。形式服务于内容,这是报纸版面设计的原则,一味地强调形式的美观,而忽视新闻内容,充其量只能是一张海报。要在版面设计如何更好地突出内容、服务思想上下足功夫。
新媒体环境下,纸媒从传统走向现代。报纸版面要进一步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现代报纸版面更具魅力,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辛晨旭.新媒体环境下党报版面的设计与创新[J].新闻战线,2018(04):137-138.
[2]何玲,汪芹.全媒体时代的报纸版面创新[J].新闻前哨,2019(12):18.
[3]滕丽霞.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版面语言的“绘声绘色”[J].新闻采编,2019(0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