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洁,邱文娟,谢明晖,陆小英
(1.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上海 200433; 2.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上海 200433; 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治疗科,上海 200433; 4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上海 200433)
2019年12月,一系列原因不明的肺炎病例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经过对呼吸道样本进行深度测序分析,表明存在新型冠状病毒,其后被称为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1]。迄今为止,全国确诊病例超过68 000个,其中受职业暴露等危险因素影响的医务人员感染风险极高[2]。2020年2月11日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其流行病学特点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医务人员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在防护中,需要穿医用防护服,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3]。但是由于防护服对液体、气体具有较好的阻隔性,其内部的热量和水汽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增加医务人员出汗,加上前期医疗物资紧缺,为了减少因如厕而产生的防护服穿脱次数,许多一线医务人员会控制减少食物和水分摄入,很容易导致体液丢失过多和水电解质失衡。此外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大任务重,穿防护服时间长等原因导致穿防护服舒适度降低[4],在脱下防护服时,由于内部水汽凝结,使得防护服和内部衣物紧贴在一起,脱防护服更易冷热交替而引起感冒,导致抵抗力下降,更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本研究对医务人员穿防护服前进行一体化干预,结果显示,对医务人员穿防护服前进行一体化干预,能够提高医务人员舒适度,降低大汗淋漓发生率,减少体液丢失以及降低由于穿脱防护服过程中因受凉而引起感冒的发生率。
1.1 一般资料以疫情期间穿医用防护服的6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纳入标准:疫情期间需进入污染区穿防护服医务人员,与患者有密切接触,诊疗活动时间为2~3h。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0~46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5~53岁。两组医务人员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与观察组穿着同种品牌供应的防护服,该防护服由高性能防粘无纺布和抗静电医用透析膜复合制作而成,结构紧密,可以高效阻隔液体和颗粒物,同时具有阻菌、阻燃、防静电的功能。防护服为连体式有胶条款,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9[5]。两组人员皆佩戴N95口罩及相同款式护目镜。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穿医用防护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穿防护服前给予一体化干预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 喷止汗喷雾 止汗喷雾是用来保持干爽的一种个人护理产品,一般用于人体腋下等易出汗的部分,能减少流到皮肤表面的汗量。采取喷雾式止汗剂,对腋下出汗效果显著,建议对腋下喷雾,避免频繁全身喷雾,且喷雾时保持干燥。
1.2.2 内穿吸汗服 吸汗服采用吸汗的面料制成,其中以莫代尔棉为代表,具有透气、吸湿、排汗的功能。
笔者所在的援鄂医疗队所使用的吸汗服,吸汗且排汗,将其穿在防护服内层工作服内,避免脱防护服时工作服潮湿,体感冷热交替,防止感冒后造成抵抗力下降。
1.2.3 防护服内层衣物放置食品级干燥剂 食品级干燥剂一般是无毒、无味、无接触腐蚀性、无环境污染,具有吸水快、价格便宜、可多次使用等优点。干燥剂按成分可分为化学吸附干燥剂和物理吸附干燥剂,但化学吸附方式是不可逆转的,且不适合于接触人体,故选择物理吸附干燥剂。物理吸附干燥剂以硅胶多为常见。硅胶成分的干燥剂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具有无毒、无味、无接触腐蚀性、无环境污染,尤其对人体无损害[6]。研究中,观察组在工作服上衣裤子四个口袋中分别放入四小包含硅胶成分的干燥剂,使用的干燥剂符合国家标准《药用固体纸袋装硅胶干燥剂(试行)》YBB0012200,无接触毒性。在物资有限的情况下,该种干燥剂吸湿变色后可以放入微波炉加热冷却后循环使用。
1.2.4 其他 针对可能发生护目镜起雾,所有人员均采用防雾剂涂抹镜片,留置针贴膜封闭口罩上缘等方法,最大程度减少起雾可能,避免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7]。
1.3 观察指标采取主观舒适度评价与客观不适症状相结合的方法。①舒适度。舒适度与工作效率直接相关,且已存在较为完善的舒适度评价方法[8]。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isual Analogue Scale)设计出舒适度量表评估医务人员穿防护服工作期间舒适度,总分为10分;0分为无任何不适;1~3分为轻度不适,可以忍受;4~6分为中度不适;7~10分为重度不适甚至无法忍受,其中4分以上就认为处于不舒适的状态[9]。要求组员仅对穿着医用防护服进行舒适度评分,对护目镜、口罩等舒适度不予评估。②出汗引起全身不适表现。根据一线医务人员反馈,将是否主诉防护服闷热、全身出汗多、脱防护服后湿冷;内层工作服是否透湿量大(工作服面积80%以上湿透)、尿量少(4小时内无水分补充情况下尿量小于70 ml)、有无低血糖表现(符合出现头痛、头晕、冷汗、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补充糖分后好转的情况)等作为观察指标。
2.1 两组舒适度对比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且为两组独立样本,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1)。
表1 两组医务人员舒适度对比[n(%)]
2.2 两组出汗状态对比使用卡方检验,观察组患者出汗状态相关表现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表现差异不显著,可能与表现为低血糖症状的人数较少有关(表2)。
表2 两组医务人员穿防护服出汗引起全身不适表现比较 例(%)
2020年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英勇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当前,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医务人员面临着工作任务重、感染风险高、工作和休息条件有限、心理压力大等困难,保护关爱医务人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10]。
医用防护服,采用一体式结构设计,具有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性溶液、盐溶液等,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高强度下,医用防护服很不舒适,出汗量迅速增加到很大,说明穿着医用防护服只能进行低强度的活动,无法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活动。但前期笔者所在的援鄂医疗队工作强度大、任务重,甚至远超防护服使用时间,防护服里层基本湿透,加之工作环境不允许开空调,脱防护服冷热交替,极易感冒,导致医务人员抵抗力下降。
研究中采用吸汗服、止汗剂、放置食品干燥剂等一些列措施,并未单独研究其对于穿着医用防护服舒适度的影响效果。在已经取得较好改善防护服穿着感受的基础上,可进行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医务人员穿防护服前给予涂抹止汗剂、内穿吸汗服、防护服内层工作服口袋内放置食用级干燥剂一体化干预,提高医务人员穿防护服舒适度,减少身体负担,尽可能保障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的同时,较大程度上改善医务人员工作感受,为其他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同仁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