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技术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中的应用*

2020-11-10 08:03陈云生陈荣春伍耀宏陈勤张毕潘奇林
江西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椎间隙椎弓节段

陈云生,陈荣春,伍耀宏,陈勤,张毕,潘奇林

(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脊柱外科,赣州341000)

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在各级医院的广泛开展和应用,腰椎融合内固定手术的病例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疾病也逐渐增多[1,2]。 其中,有部分患者再次出现腰腿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即ASDis)而需再次手术,而如何能更好的手术处理ASDis 患者成为临床治疗上的关键决策点。2009 年,Santoni 等[3]报道了经椎弓根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 置钉的一种新型技术,由于其置钉轨迹与传统椎弓根螺钉的不同及更小的螺钉直径,对邻近节段同一椎弓根内置入两枚螺钉成为可能, 因而CBT 螺钉固定技术可应用于ASDis 的翻修手术中,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用此术式治疗的15 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间共有15 例ASDis 患者符合标准,其中,男6 例,女9 例;平均年龄为(62.7±10.2)岁(56-78 岁);病变节段分布:T12L1 1 例,L2/3 2 例,L3/4 6 例,L4/5 5 例,L5S1 1 例。 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和(或)下肢疼痛及相应功能障碍。 根据病例纳入标准:有腰椎融合手术史;术后出现ASDis:新发腰(背)痛,伴或不伴有下肢神经根症状及相应功能障碍, 并与影像检查相符;单节段非跳跃式椎间隙退变(原融合节段头或尾端);药物及其他保守治疗3 个月无效或反复发作。 排除标准:影像上为ASD,而无相应症状;邻近节段椎体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肿瘤、结核等情况出现的腰腿痛; 原融合手术节段间隙的再复发;存在其他明确的手术禁忌因素。

1.2 手术方法 全麻插管,俯卧体位,术前先X 线机透视确定手术节段椎间隙,作腰椎后正中切口,约4-6cm (如若原手术内固定因素如横连杆阻碍,需适当延长切口),紧贴棘突骨面剥离双侧椎旁肌至关节突内缘及椎板峡部。 确定目标椎体上关节突中心的纵轴与横突下方1mm 处横线的交点为CBT 螺钉进钉点,细磨钻开口后,用专用CBT 螺钉开路锥置备好钉道 (方向为矢状位尾倾25°-30°,冠状位侧倾10°-15°), 插入导针并透视导针位置良好后,置入导丝,暂不置钉。 确定减压节段的两侧关节突内缘,在内缘内切除棘突、棘间韧带及椎板,行椎间盘及软骨终板切除、椎间融合器植骨,检查确定手术节段神经根完全松解, 然后沿置备好的钉道攻丝并植入直径4.5-5.0mm、 长度30-35mm 的皮质骨螺钉,透视螺钉位置满意后,安装纵向连接杆(混合式固定者需延长切口,暴露邻近的原钉棒, 安装好连接夹, 再和CBT 螺钉连接固定),适当加压椎间隙,拧紧所有螺帽。 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切口,置切口引流管1 根,依次缝合切口,以无覆菌敷料包扎。

1.3 术后处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预防切口感染,切口引流量小于50ml/24h 时拔管,拔除引流管后即可佩戴腰围或支具起床下地活动。 术后定期随访并复查腰椎X 线,术后1 年复查CT,必要时复查MRI。

1.4 疗效观察 记录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及手术并发症。 腰、腿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脊柱功能评定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国内常用45 分);采用Suk 标准[4]判断植骨融合,必要时参考CT 检查。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15 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腰痛、腿痛VAS 评分以及ODI 评分,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主要指标 手术时间为(105.7±22.4)min (80-140min),出血量(145.6±80.6)ml(90-400ml);手术切口长度(5.8±2.9)cm(5-9cm)。 未有术中或术后输血病例,8 例患者行全CBT 螺钉固定,7 例行混合式固定(CBT 螺钉/传统椎弓根螺钉)。 典型病例见图1。

2.2 随防情况 15 例患者均得到门诊或电话严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24 个月(平均16.6 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 患者末次随访腰、 腿疼痛VAS 评分分别为(2.1±1.2)分和(1.8±1.0)分,各自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ODI 评分为(4.1±2.0)分,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患者无术中置钉错误及术后螺钉松动、断裂。术中硬膜损伤3 例, 术中给予修补硬脊膜或医用纤维蛋白胶和明胶海绵填塞,术后脑脊液1 例,对症处理后无切口感染。 按Suk 标准15 例患者椎间植骨均已融合,融合率达100%。

表1 15 例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腿痛VAS 评分及ODI 评分情况(±s,分)

表1 15 例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腿痛VAS 评分及ODI 评分情况(±s,分)

腰痛VAS 评分 腿痛VAS 评分 腰椎ODI 评分术前1 天末次随访统计结果6.6±2.4 2.1±1.2 t=5.376,P=0.000 7.2±2.7 1.8±1.0 t=5.872,P=0.000 36.5±2.6 4.1±2.0 t=12.446,P=0.000

3 讨论

腰椎融合术是临床上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随之而来出现术后ASD 的现象很普遍[5,6]。 ASD 影像学表现为椎间盘信号降低、椎间隙塌陷、骨赘形成以及小关节等改变,如果同时存在与影像学相关的临床症状, 则称为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有Meta 分析文献[7]报告ASDis 发病率达6.4%-10.7%,常需要给予临床干预。 本组研究的15 例患者,均有与影像相符的腰和(或)腿症状,保守治疗3 个月以上无效,选择了CBT 螺钉内固定翻修手术。

图1 女,68 岁,腰3/4 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术后4 年,出现腰部疼痛伴右侧大腿内侧麻痛半年余。诊断:腰3/4 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ASDis(L2/3)。a~d 为术前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片,提示椎间隙塌陷,腰2 椎体明显不稳;e, f 为腰椎MRI 提示腰椎间盘信号减低,相应椎管狭窄;h, i 为施行CBT 螺钉固定术治疗ASDis(L2/3)术后腰椎正侧位片

对于ASDis 的翻修手术方式的决策, 需要考虑初次腰椎融合术的减压方式、置钉情况等。 对大多数骨科医师来说, 比较熟悉的翻修方式是传统的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LIF),有文献[8,9]报道采用PLIF 行ASDis 翻修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传统的PLIF 手术多需更换内固定和更广泛的椎旁肌剥离,所以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这无疑将增加患者的手术风险。 由Santoni 等[3]报道的CBT 螺钉这一新型置钉固定技术, 其进钉点、置钉方向与传统的椎弓根螺钉明显不同,可以在同一椎弓根置入双枚螺钉, 因此使用CBT 螺钉技术处理ASDis 可不需取出前次手术的内固定,能减少手术时间和手术创伤。 国内外已有文献[10,11]报道利用CBT 螺钉固定这种技术能实现腰椎中线小切口暴露手术野,减少软组织的医源性损伤。 本组病例中,有8 例行全CBT 螺钉固定,实现了同一椎弓根内的双钉置入,7 例混合式固定, 均能较好地避免对椎旁肌的广泛剥离,减少手术创伤,手术切口在5-9cm 间,平均出血量为(145.6±80.6)ml,未有输血病例。 还有,腰椎融合术后的患者,相对来说腰椎活动量会减少,易并发椎体骨质疏松,而CBT 螺钉具有较传统椎弓根钉更强的把持力[12,13],在治疗伴有骨质疏松性腰椎退变疾病能显示良好的临床效果, 且较其它翻修方式如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有一定优势[14-16]。

如何更好地利用CBT 螺钉内固定术来处理ASDis? 首先,术者需术前仔细评估患者症状及影像资料,有时可能还需进行神经根封闭诊断来确定ASD 是否为责任节段。 腰椎CT 平扫及重建,有助于判断需要置入双钉的椎弓根大致剩余容积,以准备好术中所需的内固定。 其次,熟练运用搭配固定及减压方式。 对ASDis 施行翻修术,CBT 螺钉的入钉点可能会被损毁,则可以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另一侧用CBT 螺钉混合固定,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扩大减压;如原手术椎弓根无法置入双钉,则最好选择连接夹衔接在原钉棒上, 另一端行CBT 螺钉固定,这有利于简化操作,减少手术创伤,提高疗效及安全性等[17,18]。 当然,应用CBT 螺钉技术翻修治疗ASDis 时仍有一些局限, 如对于初学者来说,早期术中透视次数多, 容易造成辐射损伤以及穿刺中椎弓根皮质骨内侧破裂等,但这将会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多,相应不足会逐渐改善[19];还有部分或完全关节突破坏的患者中, 很难确定CBT 螺钉置入点,为此Iwatsuki 等[20]提出在腰椎侧位片上选择于峡部外侧边缘向内3mm 和椎间孔上缘开口这一峡部引导的CBT 技术能帮助我们决解这一问题。

总之, 应用CBT 螺钉技术翻修治疗ASDis 患者,能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是一种可行的、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的新型腰椎后路内固定技术。

猜你喜欢
椎间隙椎弓节段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植入与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