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筱红
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可见,错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着特定的价值和意义。但很多的数学老师谈“错”色变,总是将错误的根源归根于学生粗心所致,没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剖析错因,以致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还会出现相类似的错误,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长期以往,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极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应以包容之心面对学生的错误,并将错误转化成鲜活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析错中探寻知识的本质,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让错误凸显最大的价值,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行为,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正确的认知,还应关注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让学生找出错误,然后对症下药,这样的学习过程,更易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反思错误,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让学生经历“自我否定”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上述案例,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没有直接告知,而是对原题略加改动,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了错误,并主动修正了错误,强化了学生对所学新知的印象,掌握量率对应的数学思想。
小学生年龄尚小,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心智发展水平,都不及成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他们经常被知识的表面现象所蒙骗,出现理解不清的情况,这样就会形成错误。在出现这样的错误时,教师应立足学生的思维短板,帮助学生探寻出错的原因,掌握知识的本质,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避免后续出现类似的错误。
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出示算式77÷3=25……2,然后让学生不计算,直接填出770÷30=( )……( )、7700÷300=( )……( )的结果。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后面算式的结果和上面一样,商是25,余数为2,显然,学生在判断时出现了错误。怎么办呢?教师并没有进行灌输讲解,而是让学生根据结果进行验算,学生们发现并不能得出原来的被除数,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驱动学生们进入了思考中,学生们很快回到了问题的起点,在填结果时,尽管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商不变,但并没有说余数不变,因此,正确的结果是:770÷30=(25)……(20)、7700÷300=(25)……(200)。
上述案例,在学生的思维定势出现错误时,教师借力打力,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进行自省、顿悟,把握知识的本质内涵,真正让学生达到透彻理解的境界,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思考力。
在数学课堂中,没有错误的课堂是不现实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应该进行筛选,因为在有些错误的背后,同样存在着可取之处,有其“闪光点”。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巧妙的方法,使学生反思错误,升华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发散他们的思维,让学生的个性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发展,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长期学习和持续学习。
在教学这样一道应用题时:“小华家上半年的水电费是624元,下半年平均每月比上半年多25元,小华家全年的水电费是多少元?”很多学生的解答方法是先算出上半年平均每月水电费多少元,然后算出下半年平均每月的水电费,再算出下半年的水电费,进而算出全年的水电费,相应的算式为:624÷6=104(元),104+25=129(元),129×6=774(元),624+774=1398(元)。正当老师准备下一题时,有同学举手说出了他的算式“25×6+624=774(元)。”从结果上看,是不对的,但教师发现这种算法富有创新的成分,于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下半年平均每个月多25元,就多了6个25元,再加上624元便可。”其他学生觉得也有道理,但很快发现了问题,这样算的是下半年的水电费,应该再加上半年的水电费才对。
上述案例,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进行了巧妙运用,将错误转为课堂鲜活的资源,让学生探寻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是鲜活的教学资源,因为它是学生认知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睿智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引导学生反思,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避免错误,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