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高校大学生使用互联网频率之高已经使传统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兴媒体冲击下,网络教育平台也开始兴起,如何面对新媒体所带来的改变,构建完整的网络育人体系,已成为时代的课题。
关键词:网络育人;大学生;思考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当前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9%。[1]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一比例将会持续增长。“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然要扎实推动网络育人工作,这是新时代所赋予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现状
为配合该课题研究,2019年12月,笔者面向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应用技术系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覆盖三个年级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上网方式、上网时长、学习效果、网络平台使用等。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95份。因接受调查的学生所学专业均与计算机相关,因此绝大多数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电脑拥有率高达90%,智能手机的持有率为100%。移动端来上网的人数远超过电脑端人数,究其原因是手机便携性好,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因此所接受调查的学生虽都拥有电脑,但除去上课和完成作业的需求,平时上网使用最多的还是手机。就统计数据来看,当前绝大多数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电脑的普及率也极高,因此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也更加明显。[2]
(一)人员构成。此次调查对象均为在校学生,年龄集中在19-21岁,接触网络时间大多为3年以上,即从高中便开始上网,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网络普及已经覆盖大部分青年学生,并且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明显。
(二)上网时长。经过统计发现,有85.3%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2个小时,10.2%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达到4小时,4.5%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5个小时。正常上课时使用网络未包含在内。
(三)网络软件。在学生中经常使用的网络软件主要以即时通讯为主,如QQ、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站和网络游戏的使用也占据一定的数量。使用较为广泛的还是以即时通讯为主的网络软件,其中QQ、微信、微博的使用率最高,这种时效性强的交流工具在学生群体中覆盖范围较广。值得注意的是,有54.6%的学生玩网络游戏,特别是手机端的手游越来越受学生追捧,并且存在过度充值的风险。
(四)上网动机。统计发现“获取更多信息”(82%)、“娱乐放松”(52%)为最主要的上网动机。在获取更多信息中,有27%为查找学习资料,娱乐放松中选择最多的方式为浏览网页(80%)和玩网络游戏(49%),交流聊天(30%)也占据一定的比例。
(五)网络教学。疫情期间学校开始进行线上教学,通过临时增加的网络问卷,调查了同学们的网络教学情况。经过统计发现,90%的学生认为网络直播上课效果最好,其次是在学习通上观看教学视频(83%),效果最差的自学线上答疑。
二、网络育人呈现出的新特点
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多角度和多方面的,同时存在着交错影响的矛盾状况,因此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也要用全面、辩证的观点来看,就调研结果来看,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如下特点:
(一)网络马太效应显著
互联网的大信息量、迅速传播、强交流和广影响的特点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网络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消极性都同时得以放大,马太效应显著。从积极影响看,互联网打破了学习的时间、空间限制,赋予了学生充分的学习权利和机会,改变了知识获取方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创新意识,尤其对渴求知识的同学而言,互联网最大限度的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消极影响看,网络已经成为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一些同学出现网瘾现象,而网络上不良信息的泛滥和污染则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近年来手机端游戏盛行,又进一步加剧了学生沉溺网络的现象,人际交往淡化,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甚至是正常的生活。
(二)在线教育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新年伊始,让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一夜之间,中国教师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群体,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模式。正如某网站评论的“新冠肺炎疫情临时让中国变成了一个大规模的测试平台,在实践中检验近几十年来有关在线教学突破传统学校模式的许多理论,它将最大程度检验在线教育模式的可行性。”[3]在线教育本身的特点加之此次疫情的影响,必将使其技术的更加成熟,即使以后疫情结束,在线教育也会成为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或主动或被动都要接受这种改变。尽管传统的课堂教学仍会是主流,但就长期发展来看,在线教育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线上线下的融合将会越来越紧密。
(三)对学生学习模式的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及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教育网络化日益明顯,在线教育百花齐放,市场空间越来越大,但在疫情出现之前,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仍是社会所认可的不二选择,也是学生长期所接受的模式。受此次新冠疫情影响,在线直播授课扛起了新型教育模式大旗,这种模式的快速转换,固然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但也会带来不适,尤其在缺少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感受不到来自教师的温暖之后,这种学习的效果究竟如何仍值得商榷,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自我学习的自觉性、课程完成率等等都受到了挑战,在这种冲击下,转变学习模式是学生当务之急。
三、构建网络育人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过硬的网络师资队伍
疫情期间,一部手机,便可以完成在线直播、在线答疑,在特殊的环境下,很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了质的提升。随着教育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面临新挑战,广大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熟练运用网络平台,掌握新的技术成为必然。可以说,熟练运用网络平台、掌握在线授课技巧已成为新时代教师必备技能。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师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新时代教师必将成为新技术的持续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注重自我表达,传统的“灌输式”育人方式很难行得通,这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更新自己的网络教育知识结构,主动适应学生的关注和需求,掌握学生喜于接受、乐于传播的表达方式,以平等、开放的对话姿态与学生展开充分交流,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牢牢掌握网络话语权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和社会生活的参与者,直接受到来自国际和国内社会变革的压力,是各种思想和思潮的策源地和汇聚地,意识形态工作始终面临挑战。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是高等院校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也是不断创新网络育人工作的内在要求。构建网络育人体系,就是要占领网络阵地,强化网络引导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主旋律的内容建设为抓手,不断丰富大学生网络活动内容,提高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覆盖面,牢牢把握網络空间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形成网络育人新格局。
(三)健全的网络法律法规
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在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安全的方面,特别是青少年免受非法和有害内容的伤害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就当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来看,加强网络立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远未达到要求。当前中国的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网络暴力已成为威胁互联网环境的一大毒瘤,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言论遍布网络,人肉搜索、对烈士英雄的无底线恶搞、散布恐慌情绪、绯闻丑闻炒作等等网络行为,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也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空间,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不受网络犯罪侵害和预防网络犯罪显得尤为重要。
四、构建网络育人体系的实践路径思考
(一)打造校园网络文化主阵地
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面对网络上各种思想文化的争夺,我们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信息化事务、网络化课程等育人育才的各个环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突出思想价值引领,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2.抓好学校网站等新媒体。统筹管理学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学生社团及师生个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此基础上精心打造结合学校文化的新媒体特色栏目,让新媒体成为展示学校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充分发挥其在宣传学校、交流信息、服务师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接受并主动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学生受到主流意识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必定非常惊人,进而让官方平台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
3.打造网络文化精品。当代大学生更加强调个性化、创新化,学校应紧密结合时代热点、时代精神,积极打造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精品。力争让立意高远、时代感强的网络文化作品吸引青年大学生的注意力,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环节,润物无声,以文化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精神力量,滋养学生心灵成长。
(二)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制度保障
首先是加强组织领导,牢固树立“大意识形态”工作理念,不断形成党委领导负责、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员参与,让教师、辅导员、学生都在网络育人工作中贡献力量,以此推进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其次,构建完善的网络育人管理机制,并将网络育人管理纳入到学校管理体系中,以此规范高等院校网络育人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网络育人的目的。再次是加强对网络育人工作人员的培养,建立一支以辅导员为引领的优质网络人才队伍,并定期进行网络技术技术培训,以此为高等院校网络育人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三)坚持网上网下育人有机结合
当前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长大的,绝大多数学生也都习惯了这种教学方法,甚至产生了依赖心理。网络教育教学,特别是在线直播授课的兴起,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新的模式转换,需要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而且面对网络教育教学的兴起,我们也不能一蹴而就地否定传统教育模式,对两种模式而言都是有益补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采用线上线下、网上网下的结合模式,充分发挥各自教育模式的最大优势,从而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年4月).
[2] 王啸飞.高校网络育人体系建设研究调查报告[J].智库时代.2020(21):103-104.
[3]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新冠肺炎疫情动摇传统学校模式》(2020年2月).
作者简介:
王啸飞(1985-),男,山东武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项目编号CGSFZ19-3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