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班主任在与家长合作中,需要突破思维定式的局限,放弃成见,达到更好的家校协同效果。首先新教师要知道自己的局限,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发现自身的成见与偏见。其次要放下旧有的成见,接受和尊重对方。再次要带着同理心倾听家长的表达,沟通彼此的想法与感受。最后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新教师;班主任;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62-0038-04
【作者简介】唐隽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南京,210000)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品德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假期中的寻常一天,0点23分,一个班级群中,B家长发了一段留言,控诉孩子在班级中受到了不公对待。班主任小A老师是入职仅半年的新教师,她在这个孩子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非常委屈。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我们协助班主任妥善地解决了此事。在随后的复盘中,我們发现,之所以会发生这一冲突事件,与班主任的思维模式有一定关联。
我们曾经对新人职教师及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有些数据是非常耐人寻味的:87.8%的新人职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不过表示,愿意服从学校安排;45.1%的家长不希望本班班主任为新人职教师,理由是这些新教师自己还没长大、不会做学生工作、班级管理经验不丰富等。从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发现,新人职教师担任班主任时,对待家长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言听计从,尽力满足家长的各种诉求,无奈众口难调,身心俱疲;要么高高在上,生怕家长小瞧了自己,于是态度很严肃,语气很严厉。
这些行为的产生都深深植根于某种思维定式。因此,在对新人职教师进行班主任培训时,我们分4个步骤转换他们的思维模式,让各位新班主任逐步突破只有“你对”或“我对”这两种选择的思维定式的局限。需要说明的是,这4个步骤必须逐次展开,每一种思维模式都是下一阶段思维模式的基础。
思维模式1:“我看见自己”——知道自己的局限
看见自己?!当我们提出这个观点时,很多新班主任都非常诧异:我怎么会看不见自己呢?这里的“看见”,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发现自身的成见与偏见。这是认知的第一步,我们首先需要将自己视为有独立判断力和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怎样才能真正“看见自己”?我们以开篇的事件为例,请大家置身于冲突环境,问问自己以下问题。小A老师是这样分析自己的:
我的故事是什么?我需要改变剧本吗?
答:家长认为我偏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他的孩子不关心。我需要改变剧本。
我可能会在哪里出现盲点?
答:我在回应家长诉求方面出现了盲点。这位家长之前在班级群中发过两次声,一次是说孩子晨读声音小,一次是针对孩子左手写字请教老师如何配合。因为工作忙,我没有看到,所以都没有回复。
我所接受的文化如何影响我的思维?
答:我做事很严谨。因此平时工作中,我都会征求师傅的意见。因为有师傅把关,所以,基本上师傅说什么我做什么。
我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答:我真正的动机是稳妥处理此事,赢得家长的信任。
我的假设都成立吗?
答:我当时只有一种假设,即我发声之后,双方家长能够冷静下来,发布控诉内容的家长能够主动认错,大家握手言和。
我的假设在哪些方面不完善?
答:我的假设没有充分考虑到家长的心理和诉求。表面上看,他对另两个孩子有意见,其实针对的是我的班主任工作;这位家长所讲述的事件,我根本就回想不起来,关键是也没有立即去求证。因此,我的发声就显得苍白无力。
我为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故事的结局——付出努力了吗?
答:我向大家征求了意见,向学校进行了汇报,没有为自己想要的结果付出最大的努力。
大多数的冲突源于当事人意识不到个人视角的局限性;因为固执己见,既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又给对方造成了伤害。更为重要的是,那些沉浸在自身局限中的人会变得过度依赖他人,他们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丧失了寻找答案的勇气和信心。因此,通过这7个问题,我们便多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事件的讲述者,通过审视事件,鼓起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我可以也能够改变这个事件的结局。”
思维模式2:“我看见了你”——放下旧有的成见
所谓真正地“看见”别人,指的是乐于接受只有他才能带来的馈赠:他的天资、智慧、经验、学识以及独特的视角。
心理学中有一个“晕轮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成见”。
怎样才能真正“看见”对方?我们推动新班主任走出办公室,开展家访活动。为了帮助新班主任了解家访的意义、方法,我们围绕“家庭访问”“到校面谈”“网上沟通”这3种常用的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展开了全员参与的“头脑风暴”,最终大家得出以下成果(见下页表1)。
通过这样的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即便是最利于打开心扉的家庭走访,如果我们依旧戴着有色眼镜,也会加深偏见。因此,家庭访问之前,我们必须将自己“清零”。
那么家庭访问有没有先后顺序?当然有。我们将必须优先访问的称为“雪中送炭式”,稍后访问的称为“锦上添花式”。一看名称,大家就一目了然了,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容易被忽视的“边缘人群”、平时交往中感觉到家长对班级工作有不同观点的,我们就要通过家访实施暖心工程,让家长和学生都深切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愿意帮助我。”“老师把我家孩子放在心上了。”当彼此都抱有开放并相互尊重的心态,我们才能看到彼此作为人的本质,才能激发各自的潜能。
思维模式3:“我找到了你”——带着同理心倾听
家庭是每个儿童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他们一辈子的学校。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遇到教育观念与学校教育相左的家长。面对他们,我们会下意识地采取自我防御,要么努力说服,要么逃避、迁就。新班主任大多选择后者。结果,越往后退,工作越难开展。
有了前两步的铺垫,现在,我们就进入了第三步。“我找到了你”,就是用同理心去倾听,寻求的是理解彼此的想法与感受。
具体怎么操作呢?我们采用了“发言权杖沟通法”。据说印第安人有个传统,大家在议事的时候会有一个权杖,只有得到这个权杖的人才能发言,其他人必须保持安静;发言者不会被人打断,直到他认为自己的话已经被充分理解為止。这种沟通方法关乎的不是争论的胜利,而是倾听和理解。在21世纪的全球文化中,没有什么比理解他人更为重要了。
我们陪同小A老师进行家访。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了解B家长的反应为什么那么强烈。我们做了如下约定——
沟通前:始终牢记,“发言权杖”握在家长手中。
沟通中:1.保持安静。2.全神贯注,认真倾听(可以做记录)。3.密切关注家长情绪,肯定他的感受:“你一定为此感到难过(生气、失望、烦恼等)。”4.确保完全理解。如果需要,可以把家长讲的内容复述给家长听。问问他,自己是否已经完全理解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了。
沟通后:向家长表示感谢。
通过“发言权杖沟通法”,我们在B家长的讲述中,立刻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儿时长得矮小,家境困难,在学校长期遭受霸凌。因此,孩子入学后,就特别关注其在校情况,尤其是一些引发孩子负面情绪的事件。也是这一原因,让他对之前发生的事情反应特别强烈。
了解了原委,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什么是同理心?以色列哲学家肯·朗佩特认为:“同理心发生在当我们在他人内心找到自我的时候。我们透过对方的眼睛观察现实,我们感受对方的情感,分享对方的痛苦。”史蒂芬·柯维将此比作“心理空气”。每个人都希望被理解、被重视,当我们用同理心倾听时,就是给对方提供了心理空气,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理解、被重视。这为最终达成共识奠定了基础。
思维模式4:“我和你协同”——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日语中,将攻击思维模式称为“气合”,表示集中力量阻击或摧毁敌人;协同模式被称为“合气”,表示开放心胸,将自身的力量与对手的力量进行非抵抗的结合。由此可见,真正的协同需要的是“合气”而非“气合”,我们采用的既不是“我的方法”,也不是“你的方法”,而是“我们的方法”,大家共同寻找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史蒂芬·柯维推荐了达成协同的4个步骤。
步骤1:以协同思维模式提问:“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这是一个改变一切的问题。只要答案是“愿意”,冲突的张力就释放了。
步骤2:界定成功的标准。一般来说,严重冲突的背后都有更深层次的问题。以B家长为例,他既希望孩子能在班级中结交到好朋友,又不希望孩子的身体被触碰,不希望大家关注他是个“左利手”。于是,我们通过商议,确定了一个标准:无论用哪只手写字,老师和同学都应该正常看待;孩子在学校,心情要愉快。接下来,我们就要一起致力于寻找多方共赢的解决方案。
步骤3:创造“我们的方法”。我们需要畅所欲言,对各种解决方案充满信心;我们需要不做任何限制地、自由地尝试各种可能性;我们需要坚信:永远有更好的方法。
我们和B父母一起,为了孩子更安全、更快乐地成长,集思广益:
课间,班主任找孩子聊聊天,带着他和同学们一起游戏;
老师们在课堂上能够请他发发言,及时表扬;
学校领导经常与班主任交流该生情况,提供建议;
班主任和家长保持联系,经常沟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因为该生还有一位哥哥也在学校读书,所以他对学校比其他同学熟悉,班主任就安排他负责班级对外联络,比如带同学去医务室、到总务处报修;
专设一本“家校联系本”,每天,班主任给孩子写一段话,讲述一件他当天在校发生的故事;
在班会课上开展一次左手写字比赛,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
步骤4:达成协同。当我们对原有的争执与设想不再感兴趣时,我们就知道,已经找到“我们的方法”了。协同,改变了游戏,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赢家。
当说到左手写字比赛时,大家的眼睛都亮了。
不久,班主任在班会上开展了一次左手写字比赛,经过大家评选,这个孩子当之无愧夺得了一等奖第一名。他上台领奖的那一刻,红扑扑的小脸特有光泽。
随后,班主任又针对其他孩子的特点,开展了各种比赛,班级俨然成了“巴学园”。上学,成了孩子们共同的期盼。
杰出的合气道大师理查德·穆恩说过:在合气道中,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对抗别人的力量,永远不要反对别人的信仰或思想,这才是化解冲突的正途……“我攻击你”的思维模式是“我对你有成见”与“自我防御”这两种心态必然的结果。与此对立的“我和你协同”的思维模式是“我看见自己”“我看见你”“我找到你”的必然结果,最终实现的是共赢。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转变并不容易。协同是违反直觉的,它将引导我们远离自我中心,建立对别人真正的尊重。它会使我们不再总是寻找正确的答案,因为我们要寻找“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