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立德树人的“青春之歌”

2020-11-09 07:24成尚荣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

【摘要】新教师需要成长手册。成长手册犹如自撰的章回小说。其序言是青春的成长;其总纲是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在四个方面把握立德树人的要义;其实质是把握教育的本质属性——道德事业,首先做道德教师;其“第一专业”是为儿童研究儿童,把握儿童立场的完整性;其核心环节是探索学科育人、教学育人、综合育人、管理育人的方式;其后,由新教师不断地撰写、充实、丰富;而其尾声是在立德树人中成长,唱响新教师的青春之歌。

【关键词】立德树人;道德教师;为儿童研究儿童;学科教学育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62-0007-05

【作者简介】成尚荣,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13)研究员。

一、成长手册的序言:青春的成长

成长伴随人的一生。如果要回答“人是谁”这一古老的问题,那么我的回答是:成长。成长,让人不断地建构意义,并充分展开意义,因此,人是意义的创造者。从这个视角看,新教师成长是人创造意义的过程。

成长需要规划,但一些成功人士在回答提问时,常说“我以往没有规划”。于是,有两种发展理论摆在我们面前:连续性发展和非连续性发展。依我看,任何人的发展,是这两种发展理论的整合与融通。说有规划的,规划总在引导着人的前行,当然,规划也处在调整中;说没有规划的,其实,规划被隐藏了起来,或者已融化在发展过程中,是一种隐性的规划。说到底,新教师的成长,其实没有正儿八经的规划,真正的规划叫“努力”。

人的成长具有自然性、生成性,还需要自觉性。自然性,让人的成长摆脱刻意带来的功利,显现出真实性;生成性,让人去创造,让人生意义更充分;自觉性,让人不断地去努力,显现出主动性、积极性。当自觉成为一种习惯时,也就自然了。這叫“成长自觉”。因此,新教师真正的成长规划应该叫作“不断努力,成长自觉”。

尽管成长来自个人的内部动力,但外部力量的帮助也很重要。这种外部动力我们往往叫作机遇。机遇有各种形态,比如“新教师成长手册”就是其中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形态,它是新教师的成长指南,为新教师成长铺展了一条前行的道路,提供了诸多帮助。这是新教师成长的机遇,新教师应当珍惜并抓住这一机遇,在青春中成长,让青春成长。

成长手册好比是自撰的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成长的路线图和阶梯,当然系着发展的自我预测与期盼。将来有一天,当你再翻开这一成长手册时,就会发现自己走了这么一条路:大学生——大教师。这个破折号里有许多故事,青春在闪光。成长手册就是你的成长史、故事集。如今,《江苏教育》为新教师搭建了这个平台,从破折号的左端开始,做好自己的成长手册,努力吧。

二、成长手册的总纲: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

如上所述,新教师(学术上称为“新手教师”)的成长手册,好比自撰一部章回小说,如果你认同的话,那么,在自我成长中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同时,将自我融入社会、国家的大我之中,将“小我”融入“大我”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青春价值,让生活更加美好。

立德树人,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对所有教师的共同要求。不仅是老教师、骨干教师、大教师要成为立德树人的好教师;新教师从第一天起,就要立下这个意愿。立德树人好教师内涵非常丰厚,建议新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领悟、把握立德树人的要义。

要义之一:立德树人是从中华文化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是我们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传统中早就有立德与树人的思想精髓。立德,古人在关于人生“三不朽”中将其列为首位:“太上首先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太上,指的是最根本、最高境界。立德、立功、立言都可以让人生不朽,但是最根本的、首要的是立德,立德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立德是我们人生的根本目的和永远追求。“一日之计莫如树谷,一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子》里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树人好比树谷、树木,但比树谷、树木更重要、更漫长、更复杂、更艰巨。立德与树人早就结合、统一在一起,立德是树人的动因和途径,更是树人的方向;树人是立德的目的和结果。立德与树人的融通成为中国教育的核心思想和核心目的。如今,两者进一步融通,携起手来走进了新时代,成为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成为所有教师的根本任务。

要义之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要着力解决三个根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要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怎样培养人?要五育并举,以德为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发扬奋斗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确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改善和加强学校美育,加强劳动教育。为谁培养人?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接班人。为此,要增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政治认同、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认同。这三个根本问题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关涉民族的未来,直接影响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同时,也关涉风云激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德树人让中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迷乱。变局不是乱局,也不是迷局,相反,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历史方位,更自信地瞭望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要义之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构建更高水平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体系以及更高水平的育人体系,这是宏观的、制度性的要求,主要是政府和有关科研部门的任务。但作为教师,即使是新教师也要关注、参与研究,让自己从一开始工作就站在教育的大格局中来观察、审视,让自己的视野开阔起来,培养宏观思维、整体思维、复杂性思维,学会从全局来看问题,学会以小见大。同时,对育人体系中的大问题要关注,把握新精神、新要求。比如,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让学生有真挚的爱国情、远大的强国志、切实的爱国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些中国人,缺少中国情、中国味,没有中国心。如何让青少年挺起民族的脊梁,是每个教师神圣的使命与职责。再如,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以弘扬劳动精神为核心目标,以体力劳动为主,出力出汗,还要手脑并用,上好劳动课,用好劳动周,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培养劳动品质和习惯,长大后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将更高水平的劳动育人体系纳入更高水平的育人体系,教师人人有责,新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参与其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落实在我们的工作中,也落实在我们的成长中。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建构更高水平的育人体系。更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是更高水平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学科育人、教学育人是教学改革的指南针与方向盘。指南针不在手里而在心里;方向盘也不只是把握在手里,更重要的是永远定位在育人的大方向上。我推荐年轻教师向几位大教师学习。关注、学习于漪老师。她说:“我站在课堂里,两个肩膀,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另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今天的教学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关注、学习斯霞老师。她教“祖国”二字,家国情怀的培育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样;她教“刘胡兰”,把自己当作向刘胡兰学习的过程,激起小朋友对敌人的痛恨,对共产党员的无限敬爱。关注、学习窦桂梅老师。窦老师教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选编在语文教材中的《葡萄沟》已有几十年了。但是近年来她一直追问自己:现在教这篇课文究竟为了什么?她把整个过程包括每个环节都指向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爱家乡、爱祖国,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关注、学习华应龙老师。他教建国70周年里的数学故事,透射出数字的温度与力量,透射出民族自信,透射出情感文明。关注、学习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保志明老师。她教化学,一直思索理科育人的路径与方法。她有个核心理念:高考考得很少,未来考得很多;她用科学盒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做复杂的事,进行创造性学习。

如果说,学科育人、教学育人就是教书育人,是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站起来,在能力培养中强起来,在思维发展中活起来……那么,校本课程开发、学科的综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更侧重在课程育人、综合育人。同样的,班主任工作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都是在探索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的方式。总之,新教师要努力把握学科特质,将教学当作育人的过程;把握活动的本质,将育人贯穿活动始终;把握管理的奥秘,让学生生长起智慧。这样,大家都在探索中逐步形成育人方式,以至形成育人模式。这样,你就会从破折号的这头迈向那头:大学生总有一天成为大先生。

六、成长手册N章:唱响新教师的青春之歌

成长手册还有若干章,这些章节需要新教师自己去撰写、去丰富。现在到了手册的尾声:回到青春。

年轻人有自己美好的青春。但是,青春在奋斗中、在奉献中、在创造中才会更美丽。

最近有人说起现代年轻人晚熟的话题。到底是什么让90后不想长大?这是个真命题,还是个伪命题?年轻人可以各抒己见。我相信,各位新教师一定会有成长的愿望,当下也有让我们成长的平台与机遇,也相信學校会给年轻教师更多、更大的上升空间,让教师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新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唱响新时代教师的青春之歌,这首青春之歌的主旋律是:做立德树人的好教师。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高校体育与立德树人研究
钢琴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求新求实求突破 考师考生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