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思考分析

2020-11-09 03:27李肃娜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英美文学作品思考分析

李肃娜

内容摘要:在汉译英美文学作品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这种文化特性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汉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让读者更透彻的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西方文化,必须从价值观、思维模式、风俗文化等方面切入,全方位的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点,进而以中西文化差异的视角开启全新的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思路。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英美文学作品 汉译 思考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国际文化的不断融合,中西方國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中西方国家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具体可以表现在地域文化、生活习俗、思维模式等方面。英美文学作品是人们了解西方文学和西方文化的主要途径,鉴于此,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汉译工作必须以中西文化差异为基点开展。下面我们就针对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作品汉译展开深度思考分析。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一)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事物整体把握之后产生的心理认知和心理评价。西方人的价值观侧重于体现个人的成就,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个人英雄主义。在西方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有很多英雄人物在逆境中孤军奋战或者通过个人努力力挽狂澜拯救国家的故事,比如《指环王》和《奥林匹斯的陷落》,都将个人英雄主义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中国文化更注重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构建,“为人民服务”是最主流的中国文化,比如很多红色小说中都有雷锋、焦裕禄等人物的奉献故事,都能反映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但是这类文学作品在英美国家并不受欢迎,主要原因就是价值观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在汉译英美文学作品时,必须充分考虑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跟随西方价值观对翻译工作进行妥善调整[1]。

(二)中西方文化在风俗文化上的差异。风俗文化是通过人类群居过程中交流和发展积淀下来、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不同的地域、国家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风俗文化上的差异可以直接影响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比如,在中国文化中我们经常用“红妆”“红颜”代指美丽的女子,“红”也是喜庆、美好的象征,可以寄寓祝福和期望,但是在西方文化中“red”除了形容颜色之外并没有和汉语相同的其他含义,用“red”代指女子或者表达祝愿显然不符合西方的风俗文化;再比如中国文化中“老”字通常是对年长者的尊称,我们在礼貌用语中经常说“老人家”、“您老”等等,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和爱戴,也是一种体现中国风俗文化的方式,但是在英语中“old”主要表达落后、落伍等含义,用“old”形容长者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与我们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出入很大。通过上述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中西方风俗文化的差异,很多表意相近的词语在实际使用和表达上是不同的,甚至有时表达的意思是相反的。因此,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时,对于一些因风俗文化差异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汇和短语,应该对这些内容进行单独的引申翻译,避免引发歧义或者造成表达错误、表达不到位等现象,促使读者可以根据引申翻译全面理解整句话的含义,进而透彻领悟不同风俗文化下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2]。

(三)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与他的成长环境、所处的国家文化、所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思维模式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思考、行为、精神等方面,它既是语言和文化沟通的主要渠道,也能表达对事物的不同观点和逻辑判断,思维模式是中西方文化中的一个明显差异点,这个差异点可以出现在多个不同的领域中,跟随人们交往的变化而变化,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备受推崇,它的思维核心是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可取之处,生活与学习密不可分等等,主张的是辩证的思维模式,文章创作以动词为主,更加注重构建文章整体结构的完整性。而在英美国家,他们的思维模式更加侧重于个人观点的表达和逻辑关系的阐述,经常围绕事物本身开展细致的分析研究,然后阐明自己的观点,文章创作以谓语为主,更注重文章结构的层次性。鉴于此,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以及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导致英美文学作品在翻译时也存在明显差异,在翻译时必须考虑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英美文学作品的汉译质量。

二.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作品汉译

(一)西方文化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西方文化的发祥地是古罗马和古希腊,作为西方文化的起源,这两种文化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意义,随着时间的变迁,西方文化也渗透到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的方方面面,浓厚的西方文化氛围,也让英美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西方价值观、西方文学、西方哲学等元素。文学作品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英美文学作品涵盖了西方文化的思想和内涵,想要深度品析和理解西方文学作品,必须先对西方传统文化产生全面认知。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与英美文学作品的关系,很多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来自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不仅可以体现当地的文化传统,也是众多西方文学家文学作品创作灵感的来源,了解西方传统文化是赏析英美文学作品的有效捷径。比如我们熟悉的莎士比亚、拜伦等西方文坛巨匠,他们的作品中就吸纳了很多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故事,具有浓厚的神话特色,由此可见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对西方文学作品的深远影响。所以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时,特别是哪些涉及古希腊、古罗马神话故事的作品,译者必须深入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才能让汉译内容更加贴近原文的中心主旨,传递出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例如“Valentines Day”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名为“Valentine”的一天,但是我们都知道它是情节人的意思,这种字面意思和实际含义的巨大差别,背后蕴藏的就是古罗马文化。“Valentine”最早的确是一个人的名字,译作“瓦伦丁”,他是一个罗马教徒,冤屈入狱后凭借真诚坦率的品性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并与之相爱,但最后他还是沦为政治牺牲品被处死了。他在死前给典狱长女儿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阐明了自己是无罪的同时表达了对她至死不渝的爱,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瓦伦丁的事迹,将他被处死的日期也就是2月14日作为情人节,同时以他的名字命名情人节。了解这个故事才能深度领会“Valentines Day”的真正含义,这也从侧面论证了想要呈现高质量的英美文学汉译作品,必须先了解传统的西方文化[3]。

《圣经》是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在西方文坛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四大名著,具有丰厚的西方文化底蕴。此外,《圣经》还涵盖了信仰、经济、政治等多种文化要素,是反映西方国家思想精神的文学范本,对西方文学作品的影响也是极为广泛的。很多英美文学作品都引用了《圣经》的内容,比如“伊甸园”、“诺亚方舟”等,都经常出现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再比如《圣经》中“赢得了全世界,输掉了自己的性命,那还有什么用呢,人能拿什么去换取生命”、“唯有我们上帝的话,永远立定”等经典语录,也经常被英美文学作品引用。基于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可见一斑,译者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时必须深度了解《圣经》的内容,才能让汉译内容与原文的契合度更高,从而呈现英美文学作品的原汁原味。

(二)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作品汉译策略。对同一部英美文学作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汉译内容,也会让读者对作品内涵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知,想要提高翻译质量,必须以中西文化差异的视角开展翻译工作。经过深入分析,我们总结了三个主要的英美文学作品汉译策略:第一,阅读人群。英美文学作品的汉译工作是为中国读者服务的,孔夫子主张“因材施教”,所以译者首先应该考虑汉译作品的受众人群。如果汉译作品的受众人群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是高阶的英美文学作品读者,翻译时可以采用保留部分关键英文的直译法,使这类读者能够感受英美文学作品的原始意境;如果汉译作品的受众人群是不具备英语基础或者对西方文化知之甚少的,翻译时应该采用直译加注法,帮助读者体悟作品内涵,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第二,追求完美方向。基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英美文学作品表现侧重点的不同,译者在翻译不同西方文学作品时应该有不同的翻译重点,力求呈现完美的汉译内容。例如,在翻译《简·爱》时,应该将翻译重点落在原著作者在描写主人公心理活动的用词精准度上;在翻译《鲁宾逊漂流记》时,译者应该将重点放在故事情节上,保证汉译内容的故事情节连贯、不失真。第三,禁忌的处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英美文学作品都涉及不同的意识形态和道德标准,一些内容在我国可能不合法或者违反公共道德,在西方国家却是合理合法的。因此,在不违反我国法律和公共道德的情况下,译者可以对英美文学作品无保留译出;如果涉及到禁忌内容,翻译时可以采用模糊处理的方式,避免对英美文学作品原本的完整性和艺术性造成影响,也体现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高度重视。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不仅是语言文字的交流,也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文化的体现形式。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时必须结合这些文化差异,充分考虑中西方国家的语言特征和文化背景,力求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内涵做到公正客观的传达,将更多脍炙人口的汉译作品呈现给中国读者,从而促进中西文化的发展和交融。

参考文献

[1]刘荣.中西文化语言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与赏析[J].戏剧之家,2019(10):223+225.

[2]葛钊.中西文化语言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与赏析[J].文学教育(上),2018(05):162-163.

[3]宋俐娟.中西文化差異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4):130-132.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差异英美文学作品思考分析
中西文化差异对外语课堂教师角色的影响
由文学作品中的叛逆女性浅析中西文化差异
《圣经》中的人物与英语文化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