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模式探索

2020-11-09 03:08庄琪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4期
关键词: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

庄琪

[摘 要]作为培养未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高等师范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多年来在各院校师范专业中广为开设,但效果却差强人意。该文作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试着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创新运用翻转教学模式及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了对比实验以验证新的教学模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内容组织方式及课程实施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及信息化教学能力。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4-0-03[收稿日期] 2020-08-05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多年来一直在师范生中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以培养他们的教育技术能力,提高其信息化教学水平。作者依据传统的课程开设模式,从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多年,从历年学生的作业和期末考试情况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只局限于教材上内容的死记硬背,在涉及到实际应用的问题时,鲜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可见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理论理解不够深刻,更谈不上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效果势在必行。

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本校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学习方法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效果差强人意。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课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法为主,即使用了多媒体也只是利用PPT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将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按部就班地讲授,忽略“学习者没有教学实践经验”这一特点,一味地进行理论灌输,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许多同学觉得理论课枯燥,课上玩手机,甚至逃课,考试前突击,机械记忆。导致最后考试时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到位,更谈不上对理论的综合应用。

2.核心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脱节,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章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应用于具体学科。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介绍教学设计的概念、方法和步骤等理论知识,然后布置课后的实践作业,让学习者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一节本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方案。由于课时安排等客观条件限制,教学方案并未进行具体实践,加之师范生没有教学经验,无法真正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信息化教学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综上,目前我校的这种课程实施方式忽略了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导致学生理论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果差,甚至产生了“理论无用论”,更重要的是学生难以把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总目标,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模式探索

综合以上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应该重视“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本课程中的核心地位,以此为出发点来统筹规划整个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内容组织和课程安排。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内容多,课时少的课程特点,作者打破传统教材中以学科体系为框架的组织方式,重新构建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为核心的内容体系,将本课程学习内容分成四大模块:(1)学习准备:了解教育技术(2)信息化教学设计(3)教学资源的开发(包括媒体素材的采集和加工)(4)信息化教学实践[2],具体如下图所示:

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主题,围绕主题,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这些模块看似相互独立,实则相互联系,且有一个核心贯穿其中,即“信息化教学设计”为核心,这样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中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并提高其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模块设计图

(二)教学模式翻转化

翻转教学是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先教后学的模式,转变为先学后教,即学生在课前先观看以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完成知识类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再一起进行答疑、探究、讨论等教学活动。近年来,翻转课堂在我国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许多高校和中小学教师都在积极开展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这也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3]。

课前,教师将基础的、概念清晰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连同课件、文档等其它学习材料以及自主学习任务单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

课中,教师首先利用问卷星等工具进行在线小测验, 以检验课前自主学习效果。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性质組织课堂上的案例观摩、主题讨论等学习活动,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这是整个教学中更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整个翻转教学模式效果的保障。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学习“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时,笔者设计了案例分析和研讨活动,先提供给学生几个典型的多媒体课件,让大家从内容选择、排版布局、色彩搭配、动画设计等方面讨论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

课后,教师将根据课堂研讨活动的情况,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后拓展任务,比如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份信息化教学案例等。以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实践将课堂中学习的内容进一步深化理解,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和技术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中,本文作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习模块,根据内容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1)讨论教学法。为了使学生从促进教学、深化改革的高度來认识教育技术,在“认识教育技术”学习模块中,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教育技术可以为我们解决哪些教学问题”“在学科教学中可以怎样使用信息技术”等热点问题,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探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案例分析教学法。在“教学资源开发”模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从往届学生制作的课件中挑选一些有典型问题的多媒体课件页面,让学生分析该页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比修改后的页面效果,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看到页面改进前后鲜明的视觉效果,使学生对多媒体课件页面设计的原则及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等有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即在理论学习阶段给学生呈现具体典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并以引导学生就案例进行讨论。

(3)小组协作教学法。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中,在理论学习完成之后,将学生以3—4人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份信息化教学案例,并制作一份PPT演示出来,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最终形成自己优秀的信息化教学方案。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结果分析

为了解教学改革的成效,作者随机抽取了两个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验,一个班应用本文讨论的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另一个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过程中,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并用Spss软件进行了数据的输入处理和分析,统计方法有探索性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4]。

1.量表编制。笔者在参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4版)的基础上,自编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测验量表,问卷共26个项目,分四个维度,分别是意识与态度、基本理论知识、技术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评分,各项均采用正向计分法,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5[5]。本文采用内部一致性来检验问卷的信度,spss分析结果显示,问卷总的α系数为0.908,各个维度变量的α系数都大于0.7,说明问卷及各个维度的可信度都可以接受。此外,数据的KMO检验结果KMO值为0.718,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2.量表实施。首先在实验开始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的教育技术初始能力。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的学生再次进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问卷调查,并记录相关数据。

3.研究数据与分析。

(1)实验班和对照班教育技术能力前测差异:

从结果可知,采用新教学模式的实验班,意识与态度、基本知识、技术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总分都有显著提高。

(3)对照班教育技术能力前后测差异比较。表3为对照班前后测得分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对照班中,意识与态度提高了0.09分,对应的检验显著性P为0.687(P>0.05);基本知识提高了0.26分,对应的检验显著性P为0.085(P>0.05);技术素养提高了0.18,对应的检验显著性P为0.087(P>0.05);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了0.09,对应的检验显著性P为0.329(P>0.05);总分提高了0.16,对应的检验显著性P为0.061(P>0.05);说明没有采用新学习模式的对照班,各个方面都没有显著提高。

五、结语

本研究中所探索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程教学中内容的组织方式,在翻转课堂及多种教学方法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在网上较难找到优秀的案例,另一方面由于作者自身的专业限制,在开发一些具体教学案例时常常觉得有心无力。再者,有些同学因实践经验所限缺少一些创造性的想法。最后,还有部分教学内容没有找到比讲授更好的课堂活动方式。笔者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呈领,万力勇,何青,等.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06):57-61.

[2]黄映玲.基于新课标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试验[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61-63.

[3]陈君贤.翻转课堂中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0):122-128.

[4]雷婷婷,张岩.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6(01):27-30.

[5]廖宏建,刘外喜.高校SPOC有效学习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5):64-70.

猜你喜欢
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实践应用取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高职院校公共课分类分项教学安排的实施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