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现状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举措

2020-11-09 03:08张双张亮刘买如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4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高校教师现状

张双 张亮 刘买如

[摘 要]该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针对高校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部分教师存在业务水平低、教学能力不足、知识范围不广泛、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等问题;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应当从教学管理、职称评定、教师培训、教师奖惩、导师制度、评教评学、教师工作量等方面入手,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提升;该研究可以为教师的终身发展、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现状;教书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4-00-02[收稿日期] 2020-04-27

一、引言

高校是培养国家人才的场所,但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产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校教育的现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的产业化趋势亦导致教师的趋利化,在有利的事情上积极主动,而对于教学这种对自身没有太大利益事情上则草草应付,这种现象导致教师教学水平普遍不高。为了能够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急需对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进行全面提高,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产品。

二、高校教师教学现状及其因素分析

1.教师师德现状。师德是教师的一个基本素养,师德教育应当纳入教师的终身教育中。由于目前高校的管理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导致部分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仅仅为了生存而工作,导致部分教师师德缺失,该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师德除了需要制度约束外,更多的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入的认识以及积極的心态与行动去践行。

2.教学水平现状。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于教学的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较高,在学生中的口碑较好。部分教师存在应付教学情况,对于教学辅助资料的准备及备课等均存在态度消极等现状。很多年轻教师没有经历社会历练,缺乏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较低。

3.知识储备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顺应时代的步伐,但部分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对于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缺乏。专业知识缺乏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的人生发展。

4.信息化水平现状。传统教学均是板书教学,现在主要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很多教师课件制作的技术水平都较差,其他软件操作水平也偏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与利用。

三、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方法与措施

1.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目前,高校的各项管理制度限制了教师教学的自由发挥,典型的如课堂管理制度、教学督导制度、业务管理制度等[1]。课堂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课堂纪律、考勤等方面且该制度非常格式化,不利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教学督导制度有其利弊,该制度能够让教师时刻保持紧张状态,对教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教师为了应付督导的检查不愿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学督导应只对课堂常规、教学效果进行检查,而应当把课堂纪律、教学方法等相关权利赋予教师。业务管理制度主要是对教师的各种教学辅助资料进行检查,学校应统一各种教学辅助资料的模板,并且严格按照最高标准对各项资料进行检查,并建立奖惩制度。通过这种制度的限制,可以让教师积极主动的备课,高质量完成各项教学辅助资料。

2.改革职称评定制度。职称是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现行的职称评价制度有诸多不合理之处。目前的职称评定主要是以科研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科研上而非教学上的原因之一。为了让教师转变其工作重点,应当对目前的职称评定制度进行改革,让职称制度更倾向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而非科研。

3.建立教师培训机制。为了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应当建立长效的教师培训机制。主要包括:师德培训、教学方法培训、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信息化技术培训、教师素养培训等方面[2]。对于中青年教师应当建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培训。所有教师应定期培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满足教学要求。信息技术是教学中使用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应当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师德和教师素养培训是终身培训过程[3],应当纳入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并作为考核要素之一。在建立培训机制时,应当设立符合实际的培训考核方法,以及培训内容应用于实际教学的考核手段,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4.建立教师奖惩机制。通过各种培训以及实践可以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与育人能力,但没有适当的奖惩机制,大部分教师不会将各种技能尽心用于教学中,此时应当在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奖惩机制,在奖惩机制的制定中应当呈现出差异化,足以让教师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认真、用心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5.建立导师育人机制。教师的教书育人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更体现在育人方面,而育人包括但不仅限于学生心理的教育、人格的塑造、世界观的发展奠定、情操的培养、为人处世的锻炼等方面。在大学教育中,课堂教学由于时间限制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育人过程[4]。为此,可以建立导师制度,一名教师负责5到10名学生的方方面面直至毕业,这种导师育人机制可以让学生与教师有很好的交流,导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影响学生,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

6.改革评教评学机制。评教评学制度主要用于学生教师互评。该机制有一定的客观性,但也存在诸多弊端。评学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因为该评价不会用于对班级的奖惩。评教对教师的影响较大,因为评教与教师的职称评定挂钩。学生评教会导致两种极端,第一,学生评教往往是随意评价或者带有情绪进行评价[5],对于管理严格的教师,则学生评价对其评教的分数较低,这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第二,很多教师为了能够获取好的评教分数,会放松课堂管理,跟学生拉关系,这会降低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应当对评教评学制度进行改革[6],制定一些综合性的评教评学制度。

7.科学合理设定教师工作量。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教师还承担有科研工作、学生工作、社会服务、教研工作、专业建设工作、学生就业工作、招生工作等。杂而繁多的工作会分散教师的精力,导致在各种工作中疲于应付。即使是单一的教学工作,大部分教师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7]。为了让教师把教学工作做精、做透,应当科学合理地设定工作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积极性,同时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四、小结

1.目前高校教师中存在师德、教学水平、知识储备、信息化水平需要提高的现状。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与我国高校学生培养制度、时代发展、学校管理制度息息相关。

2.为了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高校应当从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建立教师奖惩机制、建立导师育人机制、改革评教评学机制、科学合理设定教师工作量等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的政策制度以促进教师全方位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晓玲.高校督导制度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J].大学教育,2019(11):207-209.

[2]赵雪.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策略[J].智库时代,2019(45):64+69.

[3]韩占兵,黄炎坤,杨朋坤,等.应用型本科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162-164.

[4]顾菁.提升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实践思考[J].田径,2019 (11):10-12.

[5]陈志华.高职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0):54-55.

[6]柳金金,郭小曼,肖杉.随堂评教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10):37-38.

[7]周琬謦.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探究—基于工作胜任特征的视角[J].科教导刊(下旬),2019(10):79-83.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高校教师现状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教书育人
篆刻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试论民办高校教书育人的途径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