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技术人才培养策略实证研究

2020-11-09 03:09青立花
高教学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人才培养

青立花

摘  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翻译市场对翻译专业人才提出了要掌握翻译技术的新要求。当前,熟练掌握翻译技术的翻译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培养翻译专业人才的翻译技术能力迫在眉睫。文章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提出培养翻译专业人才翻译技术能力的具体策略,并进行实证研究,旨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构建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协同翻译能力。

关键词:翻译技术;人才培养;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0-0159-04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translation market puts forward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s in translation technology. Nowadays,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s skilled in translation technology are far from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cultivate the translation technology competence of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s. This paper brings forth specific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technology talents and carry out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n cultivating translation technology competence of translation talents in 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 GDUFT with an aim to cultivate students' techn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information building ability,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kills.

Keywords: translation technology; talent cultivation; empirical study

一、概述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 简称CAT)能够帮助译者高效地完成翻译任务。目前在全球化和本地化行业中广泛应用的翻译软件有SDL TRADOS, Dejavu,Omega等。根据《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本科翻译专业毕业生“应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1]掌握翻译工具和翻译技术成为翻译专业人才必备的技能。传统的翻译已经不能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目前,翻译人才市场不仅需要有扎实翻译基本功的翻译人才,而且更需要掌握翻译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掌握翻译技术的翻译专业人才是翻译市场青睐的对象。然而,当前高校培养的翻译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因此,“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翻译领域的变革,需要新型的翻译技术人才,高校培养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翻译技术人才是大势所趋。

二、翻译技术人才培养策略

在培养翻译专业学生的翻译技术能力方面,作者所在学校秉持着培养技能型翻译人才的理念,以及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操作的相互结合,在创新翻译人才培养策略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硬件建设

为了营造一个学习翻译技术的硬件环境,作者所在学校在2018年建成立計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引进SDL Trados翻译软件和Visual Tran翻译软件,并且与广州信实翻译服务有限公司、广州泰领翻译服务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学习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创造了良好学习、实践和实习条件。

(二)师资建设

为了解决翻译技术师资短缺的问题,作者所在学校采取了三种途径:1. 邀请翻译软件公司的翻译技术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2. 派相关教师定期、定时深入具有代表性的翻译公司参与翻译项目实践,强化对翻译软件应用和参与翻译项目管理;3. 选派相关教师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翻译技术培训班和翻译项目管理培训班。

(三)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为了培养掌握翻译技术知识的翻译专业人才,作者所在学校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加入了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安排一部分翻译实践类课程,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进行教学,实现翻译专业与翻译技术相结合,培养复合型翻译专业人才。

(四)课外计算机辅助翻译培训课的开设

除了课堂教学,作者所在学校在课外时间还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感兴趣的翻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学生们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课外培训课程,增加实用型的翻译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学生可以掌握翻译行业和翻译市场最新使用的翻译软件和翻译技术。

(五)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作者所在学校在校内有一个翻译实践基地,基地由16名学生组成,承接校内外的翻译业务,同学们每天在学校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进行翻译实践现场实操。此外,学校与校外翻译公司,比如广州信实翻译服务有限公司和广州泰领翻译服务有限公司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派翻译专业学生去翻译公司现场实习。通过在岗翻译实习,学生在翻译公司现场操作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提升学生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我们组织学生参与翻译公司的翻译项目,亲身体验翻译项目管理整个流程。通过这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

三、翻译技术教学实证研究:个案分析

作者所在学校非常重视翻译专业学生翻译技术能力的培养,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下面是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考核、翻译实践与实习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教学对象

作者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进行了教学实验,由2016级翻译专业本科1班和2班共60名学生参加,每周四下午56节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上课,为期16周。

(二)教学目标

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具体目标是通过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和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翻译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构建能力、翻译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为翻译市场培养应用型翻译技术人才。其中,翻译应用技术能力包括翻译软件使用能力、创建术语库和记忆库能力、译后编辑能力和互联网资源检索能力。

(三)教学方法

明确培养目标后,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方式以及方法,主要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法。翻译项目由来自企业或翻译公司真实的翻译材料,翻译的主题包括商务、法律、科技、新闻等。“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翻译项目由班级小组来完成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翻译项目分成6个子项目,每个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1个项目,从创建项目、新建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进行预翻译到审校、生成译文的整个项目流程都由学生小组成员负责,翻译项目完成后,每个小组汇报各自的翻译项目。然后,小组之间互评译文,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激发兴趣,促进文本翻译技巧的内化。[2]最后校内课程老师和校外兼职导师共同参与学生的翻译作品展示。对学生翻译技术能力掌握情况、项目管理、相互协作和译文质量进行点评,以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能力和提升翻译效率。

此外,我们采取了高校教师和业界专家合作教学的方式,教学单位委派一位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校外实习单位外派一位一线翻译员来学校授课,由校内师资和校外师资组成授课团队。聘请校外专家为学校的校外兼职导师。校外授课专家可以是翻译公司或语言服务企业一线的、长期从事翻译技术和项目管理的职业经理人或项目总管。

(四)教学内容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应用性和操作性,我们根据课程模块设置如下教学内容:翻译信息技术、记忆库管理、术语库管理和项目管理。翻译信息技术包括高级文字处理技巧、数字文本获取技术、输入技术、搜索技术、语料检索等。[3]记忆库管理包括系统字段设置、语言资源管理、匹配率设置、罚分设置和权限管理。术语管理包括术语提取、术语管理系统、术语管理原则和流程;项目管理则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4]此外,我们利用CAT软件的在线翻译协同功能,不仅能培养翻译技术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还能提升团队协同翻译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第1周:了解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相关知识内容,对Trados翻译软件和Visual Tran翻译软件进行介绍。

第2周:学习翻译单个文档操作,翻译一篇中译英和一篇英译中的短文进行操练。

第2至3周:学习创建翻译记忆库和翻译记忆库设置;学习语料对齐和设置。

第4至5周:学习提取术语和创建术语库;学习memoQ术语管理。

第6至10周:学习翻译文档管理和翻译项目管理,包括分散式管理和集中式管理。

第11至12周: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法律、金融、石油、电子等领域的知识。训练学生分专题进行语料库建设,为后面的翻译项目做准备。

第13至15周:基于翻译软件班级分组完成不同领域的翻译项目,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从初译、预审、审校到定稿的整个过程。

第16周:各个小組依次展示翻译项目成果,校内课程老师和校外兼职导师共同对学生翻译成果进行点评。

(五)评价考核

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评价模式,注重学生平时翻译软件技术的操练,我们采取了“发展性翻译教学评价模式”,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平时参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进行翻译实践和实习占总评的70%,翻译成果占总评的30%。

(六)翻译实践与实习

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我们将采取全程互动CAT工作坊和参与校内翻译实践基地实践的形式,采取任务驱动型的方式,安排学生每周4个课时的课外翻译实践,主张学生探索式学习,鼓励学生使用新翻译软件,并在课内外交流。

关于翻译实习,我们采取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学生,我们分批安排学生到合作翻译公司进行实习。翻译实践和实习由校内翻译技术熟练的专任教师和校外企业专家进行共同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会给学生安排翻译任务,使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全程参与到翻译公司实际的翻译任务中,利用校企合作实训平台提升学生的翻译技术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的无缝对接。

(七)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了解课程的教学成效,首先,我们在学期初和学期末都进行了问卷调查。以2016级翻译1班和2班共60人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发放问卷60分,回收60份,有效问卷60份。调查结果如表1:

根据以上表1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开始学习《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之前,对CAT软件基本操作,75%的调查对象表示“完全不会”,20%的“不太熟悉”,仅有5%选择“比较熟悉”,没有人选择“非常熟悉”。 在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10%的同学选择“非常熟悉”,80%的同学选择“比较熟悉”,1%的同学选择“不太熟悉”,没有同学选择“完全不会”。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Trados和Visual Tran翻译软件技术,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此外,我们随机访谈了4名学生,学生的反馈如下:

學生1:以前我们只是听说有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这学期真正学习翻译软件技术,感觉很有新鲜感。同时,自己学会了如何利用Trados翻译软件进行文档翻译,以后就可以提高翻译效率了。

学生2: 本学期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学习使我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有一定的了解,我觉得要熟练掌握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更多的时间加强训练才能很好地掌握翻译软件技术。

学生3: 在IE时代,我们翻译专业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翻译软件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升翻译能力和翻译效率。通过翻译实践和实习,学会了如何高效地运用翻译软件以及提高了翻译技能。

学生4: 学习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就是增加一项翻译技能。我学会了一些基本翻译软件操作,但还不够熟练,很想继续深入学习Trados翻译软件和其他翻译软件的操作。

通过学生的反馈,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并且希望以后深入学习,对我们的教学策略较为满意。

(八)教学反思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为学生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翻译技术应用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 由于每周只有两个课时,很多学生学习后很快就忘记操作流程,在下一次上课时要重新教一遍上一课的内容,利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进度较慢。2. 小组成员在专业领域方面的翻译有些有较大困难,往往遇到金融、石化、法律、科技等专业领域的翻译时就不知如何进行下去。3. 小组成员之间在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中会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

因此,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来解决现有存在的问题:1. 结合翻译专业的专业实践类课程,比如法律翻译、商务翻译、科技翻译、旅游翻译、新闻翻译,将一个学期一半上课时间安排在普通课室上课,另一半时间安排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上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进行学习和操练,理论联系实践,专业结合实操,不断提升学生翻译技术应用能力。2. 除了正常上课外,在课外每周为学生免费开放计算机辅助实验室4个课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练,提高翻译软件实操能力。3. 我们将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安装其他实用的翻译软件,比如OmegaT,Déjà Vu,SDLX, Systran,雅信等。这些翻译软件都是目前翻译公司或大型企业常用的CAT软件。通过安装这些软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翻译软件技术,提升学生运用计算辅助翻译软件的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就业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掌握翻译工具和翻译技术已成为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必备的素养。翻译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通过提出翻译技术人才培养策略,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进行个案分析,探讨教学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实践证明,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辅助实验室给学生讲授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技术,让学生熟练翻译软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翻译技术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安排学生参加校内外翻译实践教学基地的翻译实践和实习,参与真正的翻译项目,将翻译实践从课堂延伸到市场中,实现真正软件实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项目管理能力、信息构建能力和协同翻译能力,有助于培养越来越多符合翻译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翻译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崔秋艳.翻译技术能力的培养——以南洋理工大学《翻译科技》课为例[J].中国科技翻译,2017,30(1):23-25.

[3]卢卫中,陈慧.翻译技术与专业翻译人才培养[J].外语电化教学,2014(157):62-67.

[4]王华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翻译技术教学实践[J].中国翻译,2012,33(3):57-62.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人才培养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