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重路径

2020-11-09 02:56石赟萌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5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五四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行为,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五四精神”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发挥教育作用,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更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章就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进行研究,提出明确结合意义、找准共同契合点、创新方式方法、创造良好条件四重路径。

关键词:五四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路径

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内容的五四精神顺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培养学生的正确信仰和积极情怀,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爱国意识,激发爱国情怀,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五四精神相结合的重要诉求。二者的融合,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更是教学理论的有效延伸,新时期赓续五四精神,并将其深刻内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结合意义,强化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和意识

(一)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促进五四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重要途径

五四精神作为一种精神遗产,折射到当今社会,启示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推动国家社会的改革创新,建设民主法治的现代国家,建设科学理性的和谐社会。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广大青年对五四運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责任在青年学生铭记五四运动,传承五四精神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步步引导青年学生将五四精神作为指引,将五四精神与自己的价值观实现紧密结合,促进五四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并关照现实。

(二)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2]五四精神中最鲜明的便是“爱国主义”,对此,学校需要深入挖掘五四精神中所蕴含的价值资源,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思政课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大力弘扬五四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意识,增进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报效国家的大德。

(三)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推动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有效举措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对青年学生来说,有利于厘清历史脉络,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历史观。而五四运动、五四精神作为“四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理应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需要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五四运动的历史,五四精神的内涵,警示、教育、启迪、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历史回望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推动青年学子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找准共同契合点,促进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速度和准度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五四精神有很多相融通之处,寻得其中契合点,定能有效推进五四精神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主导性,学习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德育教育有重要价值。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伟大成果就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将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也必然要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进来。

进行理性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以国家的兴衰为己任,有为祖国、为人民分忧的责任感和实际行动,这正是五四精神中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弘扬五四精神便是要激励青年学生举好爱国主义这面旗帜,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做有为青年。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并逐渐实现由爱国情感向爱国主义信念升华,最终转化为爱国行动是相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是五四精神当代价值所提倡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培养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就是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将五四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实现有着特殊功效,而在融入的这一过程中,必须找准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才可促进五四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速度和准度,打开五四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可能。

三、创新方式及方法,提升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和效果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理念,必须将此贯穿教育活动始终。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是指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非“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说教,而是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呈现为积极、自主、创新的发展状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育者根据学生自身接受、认知的规律和特点来因材施教,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教育者只有认识到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才不会单向灌输,把受教育者视作消极被动的对象,摆在对立面。才会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更好发挥其主体性,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主动性,与教育者共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如此才有助于五四精神更有针对性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二)改变思政课传统授课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

思政课的传统课堂授课方式倾向于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这样的课堂了无生趣,只会浪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时间精力。对此我们必须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3]。”相关热点分析、案例教学、翻转课堂都是改变以往理论授课方式的方法,会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还要坚持问题导向,以终为始,教育者要明白教学的目的,要明白此次课堂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有如此思考,才会有助于在备课教授之时注意将课堂内容形成体系。如此一来,在生动活泼的思政课堂教学下,学生们对五四运动的了解会更深入,更能领会五四精神的深刻内涵,也开始思考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与担当,五四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也开始显现。

(三)加入实践体验式教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滲透力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依靠课堂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迁移能力,采取体验式教学法,即实践教学,以实践体验为切入点开辟新的“融入”路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融入”出现呆板化,也使五四精神得以真正融入以促使学生外化于行。实践教学可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纪念馆、博物馆等,采用研学旅行的方式进行。让青年学生们了解五四相关人物的生平,进而了解共产党的历史,感受理想信仰的真谛,这样学生的获得感会更加真切,从而自觉成为五四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还可开展五四主题的宣讲活动,并在能力范围内辐射带动周边高校、当地中小学,让自己思想道德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为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出一份力。只有在“融合”过程中不断自我革新、升级,五四精神才能充分彰显其价值,更好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四)充分运用新媒体,开辟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新形式

新媒体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覆盖性强的特点及优势,形象上也更贴合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将新媒体作为思政教学的辅助手段,还可开设网上第二课堂,线上线下互动,从平常生活点滴影响中入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作为教育教学重要延伸的同时,也应将它看做是传播五四精神的重要载体,从而增强五四精神传播的多样性,广泛性。

四、创造良好的条件,拓宽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高校要强化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五四精神”的教学转化及教学运用,充分挖掘其中教育资源,并以新颖的形式呈现在受教育者面前,要督促思政课教师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切实提高自身水平,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讲五四。提供资金平台方面,高校当积极开发当地五四文化资源支持教学,开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打造以传承创新五四精神为主题的特色化、品牌化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方面,高校要将校园现有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等传统宣传阵地和校园网、公众号等现代宣传阵地相结合运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学习五四历史,传承五四精神”的氛围,鼓励学生学习五四先驱艰苦奋斗、为国为民的精神。总之,良好条件支持是五四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有效保障,可拓宽其融入的深度和广度,使五四精神充分发挥其价值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5:167,3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6).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袁2019-03-19(1).

[4]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陈九如,陈俊.内涵、价值、途径:五四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J].中国高等教育,2020(Z1):44-46.

作者简介:石赟萌(1996- ),女,山西临汾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五四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养浩然正气 为青春导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