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开展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提供重要瘾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小学语文教师要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德育知识渗透语文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具有创新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文章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出现的问题,探讨其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
一、 引言
语言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能够有效渗透德育知识。小学语文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思想,提高学生行为的规范性,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然而,现阶段小学德育渗透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开展德育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从语文教材内容出发,借助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升德育渗透能力,始终将德育摆在重要的位置,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层面
1. 缺少德育观念,德育渗透的意识比较弱
应试教育下,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基本技能,忽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品德,更是很少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和智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在许多教师都没有德育意识,在实际教学没有落实好每个环节,只重视传授知识,坚持分数至上,忽视给学生渗透德育观念。
2. 没有合适的德育渗透方法
目前,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更多表现为教师的个人行为,无系统的方法指导,具有许多随意性,既无计划也无目标。教师还没有掌握好相关的规律和方法渗透德育知识,灌输的方式单调机械,没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3. 僵硬的德育渗透形式,缺乏一定的真实性
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考虑的是课程目标,并没有将学生的成长纳入考虑范围。一些教师就是敷衍教学工作,让课堂德育渗透流于形式,只需要完成教学目标即可。语文教学虽然有着许多种形式,但是教学活动不够真实,教与学完全脱离。另外,教师渗透的德育内容与教学的联系并没有多大,无法引导学生真正在语文教学中获得一定的体会和感受。
(二)课程方面
课程内容完全脱离学生的实际道德生活。相较于课程改革前,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程中放入许多德育资源,德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但是也有一定的问题的存在。因为选取的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件。而且,有些语文课程内容没有及时更新,现实性不高,不符合学生的道德生活。
(三)不健全的德育渗透评价机制
一般而言,教学工作者都用分数的量化形式来衡量教学评价,但是却不能仅仅用数字对比评价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效果。若是如此,不仅会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功利化,而且还会让德育教育变得越来越浅显,学生不会对德育的功效有真正的认识,也不会引起学生情感共鸣,长时间下无法实质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当前,很少有教师对德育评价机制进行关注,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关学校领导也只重视语文知识的教学,很少管理德育落实的状况与德育身体的评价,即德育评价没有完整的体系。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一)抓住学生个性,全面开展德育教育
众所周知,小学生个性活泼,好奇心强,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探索未知的事物,因此,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小学生传授德育知识,杜绝“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手段,让小学生能全面了解和认识德育知识。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情况、学习能力等有一定的了解,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德育内容,让其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相符合。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设计一些趣味性较高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至课堂,如:“同学们,你们可曾踏过美丽壮观的狼牙山呢?”我们一起来描述一下狼牙山的特点是什么呢?因为什么事迹而闻名于世呢?“狼牙山的五位壮士最终有没有将敌人打败呢?”如此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跟着语文教师步伐走进狼牙山五壮士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将课文中一些描述人物神态、言行等句子进行重点讲解,如“同志们!用石头砸!”“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语句,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渗透德育内容,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够让小学生理解和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常怀感恩之心,给予生活更多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贯穿德育,激发学生主体性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抱着将教学任务完成的心态,表面上结合语文课堂与德育教育,实施上课堂没有足够的互动交流,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小学德育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而是需要落实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师须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德育教学要有机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课本中大部分都是学生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若是语文教師渗透抽象的德育内容,那么小学生就会有厌烦的心理。其次,德育教学要匹配好小学语文的教学理念,教师要落实好“以人为本”思想和“教书育人”思想,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内容时,此篇课文为散文,文字间处处散发着浓郁的草原风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自主阅读,探讨阅读后的感想,有些学生说课文内容很生动、很贴切,有些学生说通过阅读,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然后,教师可以讲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如“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此句子将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从中能够感受到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能够体现作者对草原热爱的情感,由此指导学生要和他人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逐渐渗透良好的德育知识。
(三)挖掘课文德育因素,提高教学说服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自身的德育知识要丰富多样,并善于将藏语文内容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体验,提高德育教学的说服力,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不同的教学资源收集起来,制定针对性高和层次化高的德育方案,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文都经过仔细甄选和鉴定,能够有效指导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现阶段,语文部编版教材有许多内容都是联系实际生活,是对生活客观内容的揭示,正是小学生学习德育良好的教学素材。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此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即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无限索取大自然,从而引发村庄从无到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电子课件,将村庄的变化从有到无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学习此篇课文。然后,教师可让小学生对村庄的变化进行口头描述,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若语文教师只知道一味地将有关环保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不会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此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正在逐渐消失呢?”,如此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就更容易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认可,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事物做起,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四)营造德育教育情境,实施阶段性教育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培养其综合能力。因此,教师也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巧妙融合好德育知识与语文知识,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轻松愉悦。与此同时,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還要重视德育的阶段性,制定好学期目标、季度目标、月目标、周目标以及每节课的目标,真正开展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视频,里面是一些战争革命时代人在读书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视频读书的情境,然后播放相关的音乐,体现出当时人们对于读书的乐趣,并且在大屏幕展示相关的插图和课文内容,让学生置身于读书情境,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明白艰苦奋斗的含义。然后,教师再引入新课,跟学生谈话:“同学们,古往今来,英雄分为很多种,其中包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另外,也有如周恩来这般,在后方不断艰苦奋斗的英雄,如此才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恩来的读书世界吧!”如此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带来积极的意义。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思想具有启蒙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德育教育的问题,不断在语文知识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芳.德育渗透教学的途径与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21):224-225.
[2]高述佳.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5):69-71.
[3]张春艳,方春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61-62.
作者简介:张志宏,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侯家川镇古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