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媒体路径探析

2020-11-09 02:55廉文文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高校

廉文文

摘 要: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正在深刻改变着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交往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和价值观带来了重大影响,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并日渐壮大的力量。经过对数十所高校新媒体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并结合对高校宣传工作者的深入访谈,详细阐释了新媒体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六种有效实现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新媒体技术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高科技,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媒體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数字杂志、网络等多种方式。新媒体顺应时代发展,优势突出,已成为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调研国内72所高校的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开通情况,与8所高校宣传工作者深入访谈,并结合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对20余所高校新媒体平台进行的不间断分析研究,探析了新媒体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六种实践路径。

加大新媒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内容建设,丰富创新表达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要把平台运营好,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根本上离不开内容的建设。

第一,选题、立意要独具匠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24字,但含义丰富,内涵深厚。新媒体宣传教育的第一步是选好题,一些选题独具匠心的内容往往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清华大学推出“清华名人名言”系列微信文章,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通过名人名言,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①又如:安徽农业大学发布的文章《盛黎明老师,请你一定要坚强!我们等着你重返课堂!》,全面展现盛黎明老师敬业奉献的事迹,随后还加上了学生们在新媒体上的评论,形成了网络祝福墙,将敬业和友善广泛传播。

第二,结合新媒体特点,创新表现形式。单纯的文字灌输容易使受众产生厌倦,图片、音频、视频成为大学生最易接受的表现形式。为了迎合新媒体的写作特点,创新表现形式,各高校在这方面都有很多探索。例如:采取图解的方式,将比较抽象的讲话、报告用图表、图注、图片等方式形象化展现出来,更易于大学生接受;还有学校通过“一分钟动画”告诉大学生党代会代表是如何产生的,形象生动。又如: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广播台纷纷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开设了《讲个故事给你听》《把我讲给你听》等栏目,通过广播录播、新媒体传播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第三,写作方法以易于传播为主要标准。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写作方法不拘一格,没有了常见的“倒金字塔”式、总分总式等格式。微博是必须在140字以内写清楚主题和事件,配图则不超过九张;微信单条语音不超过60秒,视频最大为200兆。新媒体写作以有可读性、易传播为标准,还要重视文字与图片、视频之间的起承转合。同时,对于美工设计的要求比较高,图片的处理、布局的设计、整体的色彩等都会直接影响宣传效果。

第四,新媒体语言以通俗易懂,或诗情画意或诙谐幽默为主要特点。一方面,新媒体语言更加通俗易懂,多使用网络热词、短句,常常以新奇、独特语言引起关注。从标题到主题内容或用抒情词句使大学生产生“移情”效果,有强烈的代入感;或以谐音、一语双关等方式幽默展现。同时,由于新媒体更倾向于通过图片、视频展现主题,图片与图片之间、视频的不同镜头之间常常通过各种排列组合产生蒙太奇效果。另一方面,新媒体擅长通过标题抓住读者的眼球,各高校都力求标题新颖有趣,常将网络热词和经典句子“本土化”,如武汉大学的推文《羞答答的樱花静悄悄地开》、厦门大学的推文《如世上曾有这样的横幅出现过,那么其他的情话都只是将就》等。

加强微博、微信与其他平台的联动,制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最强音

高校应构建起新媒体交互式互动平台,充分发挥不同平台的特点和优势,集中宣传教育,形成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

第一,增强不同平台之间的互动。充分利用校园网、QQ群、百度贴吧、抖音等大学生经常关注的平台,通过与微博、微信平台的积极互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内容广泛传播。打通各个新媒体平台,要求在某一主题宣传之前,要有整体的详细策划,充分考虑到各个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发布。例如:通过校园网发布的消息或通讯,可同时在页面上加入微博、微信等其他新媒体的接口,以实时进行互动与评论。

第二,根据各个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同一内容采取不同表现形式,优势互补。新媒体的各个平台各自具有显著的特点,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一定要根据各平台的特点,采取对应的最有效的宣传形式,达到各个平台最佳的宣传效果。

第三,规范新媒体平台管理,确保辐射力。目前,高校各种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除了学校层面开设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外,各单位、各二级学院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高校首先要规范这些新媒体平台的管理,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从开办条件的审核、人员队伍建设、内容发布规范、平台更新互动要求等方面出台细则,完善运营机制、考核机制、监控机制、培训机制等,确保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平稳运行,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加强各高校新媒体平台之间的互动合作,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最强势

调查发现:不同高校之间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宣传点、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上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如上半年主推的都是招生季和毕业季,一定周期内都会推送领导重要讲话解读和师生榜样事迹等。目前,《中国青年报》和南方报业集团定期推出的高校微信号排名,引发了各高校之间的自觉学习、借鉴和模仿,在一定周期内共同将某一主题推热。例如:2016年,在北京大学等高校使用“足迹”应用程序制作了校园风景“微电影”后,其他高校纷纷模仿,表现形式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微电影”主角换成了对应的高校。从传播效果上看,虽然选题和表现形式相同,但因为表现内容带有显著的学校特征,在校师生非常喜欢,传播效果俱佳。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可通过上级主管单位或高校新媒体联盟,统一策划相关选题,也可统一组织相关培训,增加各高校新媒体平台之间的交流沟通。微博方面,如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推出的“首都百万师生微党课”微博,通过“微访谈”传递专家学者观点、“微展示”走近高校学习活动、“微课堂”普及党的知识和经典著作等,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深入的同时,也提高了高校新媒体平台运营的水平。

增强线上线下互动,根据大学生特点设计新媒体互动活动

新媒体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除了通过内容建设宣传教育外,本身拥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可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投票等共性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另外,高校多种多样的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些活动基本归结为两类:一类是首先通过新媒体发布活动通知或征集令,说明活动主题和参与方式,主要活动在线下进行,活动的图片、报道,活动结果等宣传形成二次传播,如东北大学通过微信发起的“甜心行动”志愿服务倡议书。另一类是通过新媒体进行线上活动,活动的获奖者通过线下颁发奖品和表彰,如北京农学院发起的“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赢取爱心早餐”活动。

打造新媒体平台有影响力的榜样群体,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

新媒体就是现实社会通过技术化手段形成的一个缩影,新媒体平台上有影响力的榜样群体,其影响力有时远远超越了现实生活中榜样的力量。要努力培养高校网络有影响力的榜样群体,引导他们与学生谈古论今,畅聊人生、理想、信念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新媒体平台全面展示出来,对大学生产生正面影响,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网络风气。例如:全国劳模代表郭明义于2011年初开通微博,现在已拥有2,000多万粉丝,他通过微博传递正能量,呼唤出网民内心深处的道德诉求,在“民间舆论场”里传播着主流价值观。把握好新媒体平台的规律,做到积极利用和善于利用,就能使之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

结合高校实际,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也可以开通微博和微信进行倾向性传播。他们与学生的关系最紧密,也更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新媒体多种灵活展现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内容润物细无声地传达给学生。此外,优秀学生代表也可通过新媒体传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正确的人生观,以“朋辈榜样”来影响和带动其他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重根据数据分析新媒体传播效果,及时调整传播手段、创新传播方法

第一,掌握新媒体传播的最佳时间,积极与舆论热点结合。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要掌握好用户的使用习惯,把握最佳推送时机,保证推送内容能够让受众及时关注到,同时尽量形成较为固定的推送时间,有利于培养用户的忠实度。根据实际调研,一天当中,晚上六点到十点之间,大学生课业安排较少;其次是中午午休时间和晚上熄灯前,是相对空闲的时间。高校新媒体平台可选择在这些时段进行固定推送。此外,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密结合当下舆论热点,如“两会”召开期间,解读全国“两会”热点、传达两会精神;某一突发事件发生时,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某部影视作品或者网络流行语火爆时积极与学校实际展开联系。同时,还要把握一些关键节点,如北京农学院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在节气当天通过新媒体推送与之契合的相关内容,对此师生反映良好。

第二,根據反馈数据,分析各类主题内容和不同表现形式的传播效果,及时创新传播方法。目前,《中国青年报》每周发布一次《全国普通高校微信公号排行榜》;《中国教育报》每周发布一次《高校微信公众号周资讯榜》。排行榜里不仅有高校微信的整体排行,也有阅读量、转发量、点赞量排名前100名的文章排行榜。通过这些排行榜,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高校微信周期运营的效果,也可学习借鉴其他高校好的做法,创新传播形式,改进传播方法。另外,除了各类榜单外,微博、微信平台本身都设置有数据分析的功能,通过阅读人数、分享转发次数、收藏点赞次数、一定周期内关注人数的增加或减少,都能反映出特定时间内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效果。通过长期的观察对比,图文消息的阅读量高低主要受微信粉丝数、推送内容的重大性和趣味性、标题的新颖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注释:

①文中所有涉及的微信推送均来自相关高校的官方微信、官方微博.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高校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