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云
(山东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说文·女部》共收录女部字258个字,其中重文13个,新附字7个。本文考察了《说文·女部》中除重文和新附字之外的238个字,并以此238个字为研究对象,对《说文》与《汉语大字典》女部字进行比较研究。其中以内容比较分析为主,以形式对比分析为辅,对女部字的释义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探索女部字的深层文化信息和时代价值,引导人们在了解相关语言文化信息的同时,以历时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理解女部字的文化内涵。有关《说文》《汉语大字典》中女部字的相关研究,成果丰硕,笔者选取了释义及文化两个角度,借助文献计量统计工具,将定量描述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具体如下。
在对女部字释义的文献计量研究中,以“《说文》女部字”和“《汉语大字典》女部字”为主题进行检索,选取了文献内容与释义相关的32篇文献进行研究,总参考篇目为156篇,对所收集文献在近年的发展总体趋势进行分析。从所选文献来看,对女部字释义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在2014年以后似乎有所下降。但是仔细观察引证文献发文量变化,可以看出自2004年以来对女部字释义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正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女部字背后隐含的意义,才更容易导致众说纷纭的局面。《说文》共收录女部字258个,《汉语大字典》中包含女部字956个,女部是两部字书中收字较多的一个部首。陈雪梅在《“女”部字语义场文化意蕴浅探》[1]中指出了两部著作中女部字文化意蕴的深厚性。很多学者都对女部字中蕴含的性别歧视的思想进行了阐述,如张福龙的《浅论〈说文解字〉中男女汉字失衡的原因》[2]和余沁阳的《浅谈“女”部汉字所蕴涵的文化》[3]。另外,还有一些文献是专门对女部中的亲属称谓词进行研究的,如李鸿飞、刘维的《〈说文·女部〉亲属称谓词考释》[4],孙艳的《〈说文·女部〉字中称谓字的分类及其文化内涵》[5],王梅的《女部字及女性称谓》[6]。从整体来看,对女部字的释义大致是围绕女性地位的变化这一主题的,女部字中与亲属称谓相关研究的文章不仅涉及女性尊卑地位变化,而且蕴含了更深层次的与社会文化相关的信息。
学界对女部字释义研究投入了很多精力,但观点各异,对女部字意义的研究缺少核心观点。这与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汉语大字典》相对于《说文》在女部字释义方面的巨大变化密切相关。其中包括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的扩大与缩小、词性的变化等。这种变化与共时视角下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关系密切。在此过程中,女部字的释义往往会存在一些疏误。侯占虎在《〈汉语大字典〉利用〈说文〉释义商榷》[7]中指出由于《说文》本身的释义错误或今人对其释义理解的错误,《汉语大字典》在利用《说文》进行释义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总之,对女部字释义的研究包含多个角度,大体可分为释义研究以及女性地位文化研究两方面,而两者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对女部字释义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其中蕴含的女性文化,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女部字被赋予更多的女性文化信息,其释义也更加丰富。
对女部字文化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在此类的文献计量分析中,本文以“《说文》女部字”和“《汉语大字典》女部字”为主题进行检索,选择了文献内容与文化相关的49篇文献,共参考395篇文献。通过对所选文献发文量总体趋势的观察,发现自2006年以来,引证类文献的发文量一直在所选文献和参考文献之上,可见学界对女部字文化内蕴的研究热度自2006年以来一直在持续。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界在女部字文化研究方面的关注点,我们对所选文献进行了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发现在以“从女”“女部”等关键字为中心节点的图形中,形成了以古代女性、婚姻制度、社会地位、亲属称谓等的研究主题,这也为本文从主题分类的角度对女部字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
文字是文化的反映和折射,两部字书中的女部字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古代政治制度、婚姻嫁娶习俗、女性人生发展、相关亲属关系等密切相关。学界很多文献都对女部字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如白利利的《〈说文解字〉“女”部字文化蕴含》和缑新华的《〈说文解字〉“女”部字所反映的古代文化》,以及蒋成成的《〈说文解字·女部〉汉字文化内涵研究》等,对女部字文化意蕴进行了考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但是班吉庆、高海英在《〈说文·女部〉文化意蕴研究述评》中指出当前有关女部字文化意蕴的研究存在重复性、缺乏系统性等问题。经过系统研究,我们对两位学者的观点较为赞同,认为对女部字文化意蕴的研究应坚持历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不盲目跟风,力求创新。
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在女部字文化意蕴研究中占有很大比例,当前学界大部分人认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胡柳映的《〈说文解字〉中“女”部字的文化意义及变迁》[8]、庄彩萦的《〈说文解字〉与上古时期女性文化》[9]以及郭婷的《〈说文解字〉女部汉字与上古婚育文化》[10]都认为从母系氏族社会(原始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就是女性由社会主导地位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沦为附庸地位的过程。但吴世雄在《由汉语的女部字研究看中国文化语言学存在的问题》[11]中质疑学界这一存在已久的观点,他主要通过历史文献考据以及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方法对陈建民(1992)提出的“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完全可以从汉字字形得到充分的证明。《说文》中女部下面有258个字,可以看出早先妇女的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12]这一观点进行了反驳。笔者认为吴世雄先生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不可否认,文字是文化的反映,但是文字的文化意蕴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其中包含的文化含义或扩大或缩小或完全改变。女部字所携带的文化意义也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单纯以造字之初所使用的字形来判断文字的文化意蕴是不太合理的。
综上所述,以上所选文献大都发行于1996年之后,不同类型的文献发行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有所不同,但对于女部字释义以及文化内涵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在行文时将摆脱以往文章对某部字典或辞书中的女部字进行单一研究的方式,转而采用对比两部时代跨度较大的、极具时代性的字典中女部字的形式,来研究女部字的历时变化。在进行女部字释义和文化研究时,注重在对两部字典进行原文考究的基础上提出个人观点。
从解说顺序来看,虽然《汉语大字典》中很多女部字的解说都收录了《说文》的解说内容,但两者在字音、字形、字义这三个平面的解说顺序安排上是存在差异的。《说文》在对女部字进行解说时,遵循着先解释字义,然后解释字形和标注字音的原则,如:“女,妇人也。象形。王育说。凡女之属皆从女。”但是《汉语大字典》在解说时往往先列举此字的各种字形,而后标注其在韵书中的不同注音,最后解释字义,如:同样是对“女”字进行解说,《汉语大字典》首先列出了“女”字的各种字形,而后引《广韵》《集韵》等韵书中“女”字的各种注音,最后才对读音不同的“女”字进行意义解释。
在编排顺序上,《说文》和《汉语大字典》这两部字典都是分部编排的。但是从部首编排顺序来看,《说文》中的女部字和《汉语大字典》中的女部字在整部字典中的排列顺序不同。女部字在《说文》(共计1475页)中占据1193-1224页的篇幅,上承“乎”部,下启“毋”部。[13]在《汉语大字典》(共计5095页)中,女部字占据1023-1092的篇幅,上承“屮”部,下启“幺”部。[14]《汉语大字典》参照《康熙字典》进行部首编排,其女部字的编排顺序相对《说文》较靠前。
两部字典是以不同的原则来排列女部字顺序的,《说文》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编排,“据形系联”已成为广为接受的编排规范。《说文》一书采用意义类聚的方式对238个女部字进行排列,书中最先排列姓氏、英雄人物、亲属等称谓类的女部字,而后是与女性的婚姻、容貌、社会地位等相关的女部字,最后排列表示女子饰物等的女部字。本文对两部字典中女部字的对比研究就是参考《说文》女部的排列顺序展开的。《汉语大字典》是按照 “女”部的组合部件的笔画来排列单字的,所有女部字按照笔画从少到多的顺序进行排列,这种排序原则无疑方便了读者对单个女部字进行检索。
《说文》对女部字的释义仅有一个义项,而《汉语大字典》中的绝大多数女部字都是包含多个义项的。《凡例》规定:“多音多义字,分列音项;同一音项下有几个区别意义的反切分列;一个音项下统率的义项分项;一个义项需要分述的进行分述。多义字一般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顺序排列。”[15]故《汉语大字典》中的大多数女部字在释义时都引用了《说文》的释义,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其他义项、引证,有些字甚至添加了作者的按语。但是也有一些女部字并未直接引用《说文》释义。因此,我们将《汉语大字典》女部字释义分“未引《说文》释义”与“继承并发展《说文》释义”两种类型,对两部字典中女部字的释义进行对比。
《汉语大字典》中少数女部字并未引用《说文》释义,对两部字典中指定的238个女部字进行逐字义项对比,其中《汉语大字典》中仅有4个字并未直接引用《说文》释义。它们中有的是对《说文》进行间接引用,有的是引用了其他书籍史料中类似说法,还有的释义与《说文》释义存在差异,下面对这些字进行比较。
嬎1082,生子多而素质均匀。《玉篇·女部》:“嬎,《说文》云:生子齐均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女部》:“嬎,谓生子多而如一也。” (《汉语大字典》)
姍1222,诽也。一曰:翼便也。(《说文解字》)
嬛1208,材紧也。《春秋传》曰:“嬛嬛在疚。”(《说文解字》)
嬛1083,连接。《方言》卷一:“嬛,续也。楚曰嬛。”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嬛,即欲续才紧,尚未结系之意。”(《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中的很多女部字都在引用《说文》释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义项,增加了史料解释对一些义项进行印证。其中有一些后世的史料对《说文》中的释义进行了质疑和修改,还有一些女部字编者在释义时加入了按语。
1.修订《说文》释义
后世学者在研究《说文》释义时,发现其中或有不尽合理之处,于是在著书时对《说文》提出了质疑和修改建议,其中以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提出的修改意见为多。《汉语大字典》在对一些女部字进行释义时收录了其他学者有关修改《说文》释义的观点,下面对其中一些文字进行列举。
嫺1082,《说文》:“娴,雅也。从女,閒声。”段玉裁改为“娴,娴雅也”,并注云:“三字句。各本删娴字,非也。依《玉篇》《广韵》本作娴雅。”
媿1067,《说文》:“媿,慙也。从女,鬼声。愧,媿或从耻省。”吴大澂古籀补:“媿,姓也。后世借为慙媿字,而媿之本义废。” 高鸿缙《中国字例》:“媿为女姓,愧与聭均为慙,愧从心,聭则从耻省。凡以同鬼声而通叚用之者,当明为训解,以免后人牵疑,应纠正《说文》。”
由以上释义举例可见,《汉语大字典》对《说文》释义不是一味传抄,而是综合有关《说文》女部释义的各家说法,并将其有疑点之处进行收录说明。与《说文》相比,《汉语大字典》客观地收录其他学者的不同见解,体现了其在释义时遵循客观辩证的原则,也使其对女部字的释义更加全面系统。
2.增加按语
对于一些女部字,《汉语大字典》在收录《说文》释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按语,使释义更加丰富,具体如下:
姓1037,《说文》:“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按:金文姓字或不从女,或从人。“百生”即“百姓”。“子”即“子姓”。
婚1060,《说文》:“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籀文婚。” 郭沫若《金文丛考》:“余谓乃昏庸之昏之本字。从爵省,象形,象人首为酒所乱而手足无所措也。”按:金文为闻之本字。
婦1062,《说文》:“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按:古文字或不从女。
妣1030,《说文》:“妣,殁母也。从女,比声。牝,籀文妣省。”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卜辞多作匕,与古金文同,多不从女。吴中丞说:‘古妣字与父相比,右为父,左为匕’。予案:考妣之匕引申为匕箸字。匕必有偶,犹父之与母相匕矣。”
嫡1078,《说文》:“嫡,孎也。从女,啻声。”按:《说文》释孎为谨,当为引申义。嫡字本义当为嫡庶、嫡长。
媻1072,《说文》:“媻,奢也。从女,般声。”按:徐锴系传“般声”后有:“一曰小妻也。”
娉1051,《说文》:“娉,问也。从女,甹声。”段玉裁注:“凡娉女及聘问之礼,古皆用此字。娉者,专词也;聘者,氾词也,”按:娉为娉娶本字,经典多统作聘。聘行而娉遂废。孌1091,《说文》:“娈,慕也。从女声。” 按:金文或不从女。
媟1063,《说文》:“媟,嬻也。从女枼声。” 按:经典媟、嬻字多作亵。
佞129,《说文》:“佞,巧谄高材也。从女,信省。” 段玉裁注:“小徐作仁声,大徐作信省。”按:今音佞,乃定切,故徐铉、张次立疑仁非声。
在《汉语大字典》的编者按语中包含对字音、字形、释义等多方面的解释、补充说明。在字音方面,在对“佞”的解释中,编者对此字的今音注音进行了反切补充。在字形方面,编者一方面对所释字的经典字形进行了补充,如:媟、娉;另一方面对被释字归部与《说文》归部不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如:娈、妇、姓。在释义方面,编者对一些女部字的释义进行了补充解释,如:媻、嫡、妣、婚。
王宁先生在《〈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中提出:“《说文解字》不但是一部解释汉字形义关系,分析汉字结构,归纳汉字构形系统的文字书,而且也是一部记载了诸多文化现象的汉字文化书。汉字的形音义都是历史积蕴的结果,所以,它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从史前时期到周秦时代都有。”[16]《说文》中女部字并未严格按照意义聚合的原则进行编排,我们在考察文字本义和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女部字重新分类,将238个女部字分为以下六类:称谓类、婚姻类、容貌形态与心理品行类、身份地位类、女子表字类、饰品类。《汉语大字典》中的大部分女部字都收录了《说文》的相关释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女部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也逐渐丰富,其意义与文化内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婚姻类女部字所蕴含的婚姻习俗类意义和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仍然广泛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字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更高的传播价值。如:媒、妁、嫁、娶、婚、姻、婦等。《汉语大字典》在继承这些字本义的同时,对与其相关的扩展义进行了记录:“媒,媒介;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媒媒】昏或愚昧貌。《集韵·队韵》:‘媒媒,儿。’”“妁,女方的媒人。姓,《改併四声篇海·女部》引《玉篇》:‘妁,姓。’”除了这些字,另有嫁、娶、婚、姻、妃等字在原义的基础上增加了近似义,如:“婚。因婚姻而结成的夫妻关系。《晋书·王献之傅》:‘不觉余事,惟忆与郄家离婚’。《金史·昭德皇后传》:‘朕四五岁与皇后定婚》’。”总体上来看,婚姻家庭类女部字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展,但它们仍保留着婚姻文化的内涵。考究其文化根源,男女相爱、走向婚姻是任何时代都会存在的文化现象,只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在现代社会,遵守传统文化中“三媒六聘”婚俗的人已经很少,但是“媒人”制还是在一部分地区,特别是乡村和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通行的。婚姻是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褪色的文化信息,尽管具体的婚礼典制、习俗规范有所不同,但其文化内蕴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这也是使得婚姻类的女部字在语言文字发展历程中仍然历久弥新、意蕴丰富的重要原因。
《说文》中有一部分女部字都是表示“女字”(女字名称表字)的,其中包括,嬿、妸、嬃、婕、嬩、孁、嫽、、婤等字。其中“嬩”“”“孁”在《汉语大字典》中仅有与《说文》相同的“女字”的义项,《汉语大字典》对“孁”字进行了补充解释:“《说文》:‘孁,女字也。从女霝声’。同‘灵’。《说文·女部》:‘灵,女字也’。段玉裁注:‘汉妇官十四等中有娱灵,灵葢可作孁’。”其他表“女字”的字意义都有所扩展,以“嬿”字为例,“❶女子人名用字。❷美好。《文选·枚乘〈七发〉》:‘嬿服而御’。张铣注:‘嬿,好’。❸安乐。晋阮籍《乐论》:‘昔先王制乐,非以纵耳目之观,崇曲房之嬿也’。南朝宋颜延之《祖祭弟文》:‘生无荣嬿,没望归魂’”。“嬿”在保留“女子人名用字”的原义的同时,又增加了“美好;安乐”的意义。在氏族社会,女子仅有本氏族的姓;而在阶级社会,女性几乎没有机会获得土地或官职,所以通常只称姓,表“女字”的女部字只能够为一些出身贵族的女子使用,且一般具有美好的象征义;在现代社会,很多女子表字类女部字由于久未使用逐渐失去了其“表字”的功能和价值,而与其相关的“美好、娴静”的意义则得以传承,这也体现出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共性文化心理。
表示女子饰物类的女部字是六大类女部字中数量最少的,仅包含,姕、妓、婴、、妆等5个字。其中《诗经》和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分别订正“姕、妓”两字为“小、弱”义,而非女子饰物,本文以《说文》释义为基础分类,故将此二字划分到女子饰品类,鉴于学者对《说文》释义有所质疑,在此不再对“姕”“妓”两字进行意义比较分析。“婴”“”“妆”三字的义项在《汉语大字典》中都有所增加。“。❶三个女子。《说文·女部》:‘,三女为’。徐锴系传引《国语》:‘人三为众,女三为’。❷美物。《说文·女部》:‘,美也’。徐锴系传:‘,美物也’。”“婴”的义项包括:“❶妇女颈饰,似现代的项链。❷系在颈上;戴。❸环绕;缠绕。❹遭受。❺触犯。❻加。❼初生的小孩”。“妆”的义项包括:“❶修饰;打扮。❷女子身上的装饰。❸演员的装饰。❹装饰的式样。❺嫁妆。❻用同‘装’,假装。”从这些义项我们可以看出,这类女部字已经不再局限于表示女子饰物,还可以表示与佩戴饰物相关的身体部位以及动作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女子妆容趋向精致化,更加华丽精巧。同时,女子的妆容也逐渐从社会规约性走向自由化,跳脱出严格的礼仪规范,女性开始主动寻求本我的欣赏和愉悦。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女部字所具有的意义和文化内涵不断变化,关于女部字所反映的具体的文化史实,学者们至今未达成一致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女部字文化内涵的诠释,很多学者认为女部字的发展演变体现了女性由原始社会崇高的社会地位逐渐沦为男性统治的附庸地位的过程,而对此观点的论证却是不充分的。我们应该以客观辩证的态度看待女部字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的变化。不可否认的是,在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是较受尊重的,这一点从姜、姬、姞、嬴、姚、媊、媧、娀、娥等姓氏称谓及英雄人物类女部字可以看出。但这并不代表当时女性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如,皇帝的正妃嫘祖为百姓传授育桑养蚕的技术,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但是从根本上而言,嫘祖是在辅佐皇帝更好地统治人民。因此,我们大致可以断定在原始的氏族社会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受到尊敬的,但是并不能因此认为女性在此时的社会地位很是崇高,甚至居于主导地位。
在封建社会,以男权为中心,男尊女卑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妾、婢、奴等字很明显反映了女性处于被统治和压迫的地位,特别是“奴”字,“奴”为会意字,左边代表女性,右边像手形,寓意用手抓捕女子做奴隶。类似的还有“娶”字,“娶”原写作“取”,据文献资料记载,“取”字原指夺取野兽或战俘的左耳,后为表达迎娶女子义在其下加女字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时期的抢婚制,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男性满足欲望的工具。但是,媚、姣、好等字也反映了男性对女性容貌体态的赞美,只不过在以“男尊女卑”为主流的封建社会,男性对女性由衷的赞赏和热切的期盼是建立在三纲五常等严苛的社会规范的基础上的,此时的女性更多的是受到了社会的规范和禁锢。总体而言,女性社会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是在下降的,在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受到尊重的,之后女性受到越来越多封建礼制的规范和束缚。但我们应该意识到这并不是女性由主导地位滑向附庸地位的过程,而是女性主流地位的变化过程。
杨剑桥先生曾明确指出:“作为 Langue的语言(指包括词汇、语法、语音在内的语言系统),其形式是有限的,因而反映的文化史实也是有限的。”[17]杨剑桥先生认为文字所反映的文化的信息量太少,因此并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当时的文化史实。此外,吴世雄先生还指出受到汉字构形形态的局限,并不是所有汉字都能够通过字形考究本义,如,转注字、假借字。[18]由此可见,女部字所反映的女性文化的内涵也是有限的,我们不能绝对地认为女性在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居于主导地位,但是通过对女部字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在当时对女性的尊重和敬重是社会的主流趋势,而在封建社会女性受到了社会的束缚和压制。在今天,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女部字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的变化,它们是时代和社会文化的象征,它们的存在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当今社会提倡男女平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改造或废除已有的女部字,它们不仅是过去时代文化的象征,也对当今女性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
从《说文》到《汉语大字典》是时代的跨越,历史的进步。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女部字的意义和文化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切入对两部字典中女部字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在字义比较中,本文考察了《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多重义项,对两部字典中的女部字进行了详细的释义分析,发现女部字意义随着时代发展更加丰富且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在意义与文化内涵变化分析中,本文以《说文》女部字释义为基础将238个女部字分为六类。对六类女部字的逐字查证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经历了社会的发展、文化和历史的变迁后,众多女部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更加丰富多彩,这体现出《汉语大字典》对《说文》女部字意义的充分继承和发展,展现出信息化的时代特征。研究发现,这些字的发展演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的是女性主流社会地位的变化,而不是以往有些学者认为的女性主导地位与附庸地位的对立。女部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十分丰富,我们要以客观辩证的眼光而不是绝对化的视角看待其历时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综上所述,我们希望通过对两部字典中女部字的比较分析,对今后学者进行汉字部首对比研究产生一定借鉴意义,通过探究女部字的意义及文化意蕴,为人们进一步了解历史演变中的女部字的文化魅力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