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荣,谢玉环,赖瑾瑜,陈巧琼,邓港浩,黄 彦
(1.东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 东莞 523000;2.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较少见但又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如不能及时的诊断救治,病死率极高[1]。研究也发现近段升主动脉的夹层最常累及右冠状动脉,可引起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变[2]。对于未累及冠状动脉或远段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是否引起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有待进一步证实。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肌功能是否早期受损,目前均未发现相关报道。本项目拟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 STI)定量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心肌的整体和节段运动,获得心肌的左室射血分数、应变等参数,从整体和节段水平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心肌的收缩功能,检测心肌损伤的早期变化,为患者预后心肌功能的恢复提供更多的依据。
1.1研究对象 主动脉夹层(AD)组: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我院临床诊断并通过超声检查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47.9岁,主动脉夹层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关于Stanford的分级及诊断标准,所有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确诊。排除标准: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特发性心肌病、心脏肿瘤等。对照组:选择同期性别、年龄与其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5.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仪器与方法 应用飞利浦超声诊断仪(型号:Philips EPIQ7),S5-1探头,频率1~5 MHz,配有定量分析软件(quantification lab,Qlab)超声工作站。受试者左侧卧位,连接胸前导联心电图,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采集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二腔心切面、心尖三腔心切面的动态图像,每个切面采集3个心动周期;存储图像以供脱机分析。启动Qlab软件,选择心内膜心外膜图像清晰的心动周期,调整左室心肌的内外膜宽度,系统自动追踪心肌内的回声斑点,获得左室17节段纵向时间-应变峰值曲线,分别测出左室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为减少测量误差,每个测量参数均由3位熟练操作的超声医师独立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主动脉夹层组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基本资料和常规超声参数比较 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夹层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主动脉夹层组及对照组一般超声数据的比较
2.2左室心肌17节段STI参数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夹层组左室心肌基底段(Bas)后间隔(PS)、下壁(IW),中间段(Mid)后壁(PW)、后间隔、侧壁(LW)、下壁及心尖段(Apx)各壁间纵向应变小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主动脉夹层组左室心肌各节段应变有统计学差异的节段大部分集中在中间段和心尖段水平,见表2,图1。
表2 主动脉夹层组及对照组左室心肌节段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的结果比较(%)
心室肌主要由心外膜下的纵行心肌和心内膜下的环形心肌组成,而纵行心肌在左室的收缩过程中占主要部分,因此纵向形变在整个心脏收缩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心脏的整个收缩运动中,正常心肌节段的运动是由局部纤维组织的缩短和对周围组织的牵拉共同完成的,因而运动异常的节段心肌因邻近组织的牵拉也可能产生接近于正常的运动。二维超声心动图常规评价是左室整体的心肌功能的常用方法,易受结构和前后负荷的影响。斑点追踪技术是建立在心肌应变及应变率成像基础上的诊断技术[3],它能实时追踪二维图像的灰阶斑点,不受声速方向和夹角的影响、不受周围心肌及心脏整体运动的干扰,可以明显的区分主动运动的心肌和被动运动的心肌,能较敏感、完整、准确地反映心肌的异常节段[4]。关于2D STI应用于评价各种心脏疾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已有较多报道[5]。本研究应用2D STI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左室局部心肌进行测量评估,旨在对其应用做初步研究。
主动脉夹层又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先天性发育不良、外伤等基础上,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主动脉血管壁内膜撕裂,血液进入动脉壁内形成假腔。主动脉夹层的形成和进展与主动脉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能显著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已成为影响A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显示主动脉夹层患者早期左室血液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均增加,主动脉夹层患者容量负荷增加,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损伤,所以左室心肌的纵向应变可能与容量的变化有关。研究发现,主动脉夹层患者左室部分节段心肌收缩峰值应变下降,主要表现在中间段与心尖段减低更为显著,可能是由于左室中间段与心尖段最早出现心肌的收缩功能异常,研究显示对照组与主动脉夹层组在二维超声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这些反映左室整体心肌收缩功能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主动脉夹层早期左室整体运动变化不明显,可能是由于运动异常的节段心肌因邻近组织的牵拉也可能产生接近于正常的运动,使得心肌在整体收缩运动过程中未见明显异常,这与贾春梅等[6]研究报道结果相一致。这说明主动脉夹层患者早期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没有明显变化的时候,节段心肌的功能可能已经发生改变,所以给临床治疗过程提供有利的依据。主动脉夹层患者左室节段收缩功能受损的原因可能有,患者长期处于高动力循环,容量负荷增加,动脉管壁弹性减弱等原因。
综上所述,主动脉夹层患者早期左室整体的收缩功能虽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左室节段收缩功能减退,STI早期发现主动脉夹层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能定量评价主动脉患者的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为风险评估及患者预后心肌功能的恢复提供更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