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镜下治疗气管海绵状血管瘤1例

2020-11-09 06:33:22杜杨林王黎彬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海绵状肿物本例

杜杨林,王黎彬

(1.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浙江 嘉兴 314100;2.嘉兴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多发生于四肢和面颈部,发生于气管十分罕见。目前气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首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因少数肿瘤切除不完全时可复发,必要时可长期随访。现将本院诊治的1例气管内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报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7岁,因“咯血24 h”于2019年3月12日入院。患者24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3~4口,共约40 mL,鲜红色,伴有鼻出血,量不多,无畏寒发热,无胸闷气急,无胸痛,无乏力盗汗,无咳嗽咳痰,无皮肤瘀点瘀斑紫癜,无呼吸困难。否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病史。外院胸部CT示:气管内左侧壁见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既往体健。体格检查:体温(T):36.8 ℃,脉搏(P):72次/分,呼吸(R):19次/分,血压(BP):150/72 mmHg,血氧饱和度(SPO2):99 %。神清,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余未见异常。入院后行胸部HRCT示:气管内见小结节状稍高密度影(见图1)。胸部增强CT(见图2):气管左侧壁见软组织密度影呈蒂状突向气管腔内,大小约5 mm×7 mm,增强后有轻度强化。于2019年3月20日行气管镜检查可见气管内肿物呈结节样生长(图3),遂行气管镜下用圈套器套取肿物,氩气刀切除肿物,肿物大部分消失(图4)。术后病理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6个月复查气管镜肿物无复发。

2 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四肢、面颈部和躯干部位,发生于气管十分罕见,迄今为止只有少数病例报告[1-2]。本病多见于20~50岁。男女发病率相似。因肿瘤生长缓慢,早期多无临床症状,当瘤体增大时,患者可出现咯血甚至大咯血或大出血,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或肺炎。典型的胸部CT表现为气管内壁见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示轻中度强化。支气管镜活检对本病诊断较为可靠,但由于是有创性检查,故不首选。该病确诊依靠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本例患者因出现咯血症状,HRCT和胸部增强CT均未能明确诊断,术后病理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

气管内海绵状血管瘤因瘤体可自行破裂,窒息风险大。因此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因内镜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伤口恢复快、患者易耐受等特点,所以目前多采用气管镜下治疗[1-2],但可发生出血或穿孔等风险,需严格把握适应证。气管内海绵状血管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本例患者肿瘤较小,且出现咯血症状,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恢复可,随访未见复发。

本例海绵状血管瘤发生于气管内,为十分罕见部位。患者肿瘤较小,且出现咯血症状,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本病为良性肿瘤,除少数肿瘤切除不完全时可复发,必要时可长期随访。

猜你喜欢
海绵状肿物本例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心电与循环(2021年4期)2021-11-29 02:41:56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幸福家庭(2021年1期)2021-03-08 12:31:51
《思考心电图之169》答案
心电与循环(2020年3期)2020-06-18 13:43:12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观察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主气管肿物手术的气道建立和麻醉管理